古代文论自测题并参考答案(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教材指出:《典论?论文》首先提出的重要问题是作家的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的性质特点之关系。
2.《典论?论文》说:“夫文本同而未异,盖奏议宜雅,书论_____________,铭诔尚实,诗赋__________。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3.教材指出:《文赋》的中心是论述以____________为主的创作过程。 4.刘勰对文学本质的看法,集中表现在《文心雕龙?_____________ 》篇中。他认为文学的本质是:道是其内容,文是其表现形式。
5.教材指出:刘勰提出的“体性”的概念,讲的是文学作品的 风格与作家的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6.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篇中提出了“风骨”的说法。教材认为:“风”当是一种表现得鲜明爽朗的 ____________。“骨”则当是一种精要劲健的______________。
7.“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这段话出自 的 《__________________》。
8.我们学习过的陈子昂的一篇重要文学理论批评著作是《_____________》,白居易的一篇重要文学理论批评著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教材认为:皎然在《诗式》中关于诗歌内在艺术规律的探讨,较为集中的,则是___________的创造问题。
10.韩愈在《答李翊书》中,继承了孟子的“_______________”说,提出了“ 言宜”之论。
11.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著名论断是出自_______________的《与元九书》。
12.司空图提出的“四外”说是指“_________”、“味外之旨”、“_________”、“景外之景”。 二、 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 (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说 2. (钟嵘的)“滋味”说 3. (白居易的)“美刺”观 4. (司空图的)“韵味”说
三、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这段文字出自( )。
A.《文赋》 B.《典论?论文》 C.《文心雕龙》 D.《诗品序》
2.《文心雕龙?神思》篇重点论述的是艺术思维中的( )。 A.真实问题 B.构思问题 C.风格问题 D.想象问题
3.“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这段文字出自( )。 A.曹丕《典论?论文》 B.陆机《文赋》
C.刘勰《文心雕龙?风骨 D.钟嵘《诗品序》
4.“虽然,(气)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这段话里的“气盛”,教材认为是指( )。 A.抽象的仁义道德教条 B.崇高的仁义道德信条 C.雄辩的文章气势
D.作家的仁义道德修养造诣很高而体现出的一种精神气质,一种人格境界 5.司空图提出:“长于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这里的“境”是指( )。
A.作家创作的社会环境 B.作品的情景交融的意境
C.激发作者诗情意趣并且表现之的创作客体境象
D.作品中表现出的烘托、体现作品主题思想的客观环境和作品背景 四、 阅读下面这段文论并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秽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钟嵘《诗品序》) 1.把上面这段文字翻译成白话文。
2.这段文字说明了钟嵘的哪些文学理论批评观点? 五、 问答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 简析《文心雕龙?神思》中关于创作论的论述。
2. 结合陈子昂的创作实践,简析陈子昂《修竹篇序》中所提出的“风骨”和“兴寄”的内涵和影响。
附:测题参考答案
说明:第二、五大题除了提供根据教材总结归纳的答案外,还提供一些其他参考答案,这些答案可能与教材的答案不尽相同,但都是可供学生参考的,如果学生按照这些参考答案回答问题,甚至自己有新的心得体会,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或者能自圆其说,都是可以的,正确的。因为对古代文学理论著作的理解本来就不可以定于一家之说。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才能 文体 2.宜理 欲丽 3.构思 4.原道
5.体裁 才性 6.思想感情 语言表达
7.钟嵘 诗品序 8.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与元九书 9.意境 10.养气 气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