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2017级(九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命题人:王玉
第I卷 (选择题 共26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襁褓(qiāng) 丝缕(lǔ) 成吉思汗(hán) ...
B.惬意(qia) .C.禁锢(gù) .D.崩殂(cú) .
留滞(zì) .
怫然(fú) .咨诹(zōu) .
沉浸(jìn) .
油膏(gāo) .舴艋(zh?) .
喑哑(án) .
田圃(bǔ) .裨补(bì) .阳夏(xià) .
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A.一代天娇 正经危坐 消声匿迹 B.妇孺皆知 C.佁然自得 D.怒不可竭
茁壮成长 三顾茅庐 恃材放旷
鞠躬尽瘁 一泄千里 眼花潦乱
风骚 妖娆 鞭笞 静谧
3、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末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华西医院的医生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 ....
B.别的学生都在抓紧时间汲知识,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C.海啸发生时,滚滚巨浪摧毁了人们的家园,真有一番石破天惊的景象。 ....
D.针对初中生能否使用手机的问题,某班向家长进行专项调查,80%赞同使用手机的结果,让班主任李老师莫衷一是。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B.因为王宝强自导自演的电影《大闹天竺》的出品人是马容,所以有大约80%左右的粉丝表示这次不支持宝宝的《大闹天竺》。
C.随着我校“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使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D.在南部县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南部县教师共享文学之乐。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社稷:社,土地神。稷,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就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B.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句中“风骚”本指的《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句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由四种体例组成,记载了上起传说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的史事。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
D.“表”是古代臣向君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名称,这种文体的叙事和议论都有抒情的色彩。
6、填入下列语段空缺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语文的学习,就是一段精彩的旅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这些美味大餐中,我们将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体味人生的千姿百态。 ②你将与莎士比亚交流,领悟我剧中的人生,人生中的戏剧。 ③你将与鲁迅对话,体味生命的本质,引发人生的思考。 ④所以,爱语文,就是爱生活,爱人生!
⑤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是一道道视觉美味,也是一种精神大餐。 ⑥在旅行中,你将走进小说天地,登上戏剧舞台。 A.⑤①④⑥②③ C.⑥③②⑤①④
B.⑥⑤①③②④ D.⑤①⑥③②④
B.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仓鹰击于殿上
7、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将军身被坚执锐 故不错意也
C.必能裨补阙漏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D.辍耕之垄上 亦免冠徒跣。 8、下列加点字不属于敬称的一项是( ) A.公等遇雨,皆已失期。 B.然足下卜之鬼乎。 ...
C.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D.舍弟年尚小,难以胜任。 ..
9、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清照《武陵春》中作者听人说双溪景色不错,于是去了那里泛舟游赏。 B.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主要写了边塞征戍之苦。 C.《沁园春·雪》上片用“千里”“万里”“长城”“大河”写雪,画面雄伟壮阔。下片是借景抒情,主要表达了词人对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批判的思想。
D.《雨说》用“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为副标题,表明诗人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唱出的一曲爱之歌。
10、下列名著中的形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用海底沉船里的千万金银挑起陆地上人们的战争,他是一个故意引起事端,不怀好意的人。
B.《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来自农村,在经历三起三落之后,仍保持自己的老实,坚忍善良的本色。
C.《童年》中的阿廖沙的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他慈祥善良,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能容忍。
D.《名人传》中的贝多芬是一位身材矮小,容貌丑陋,性格乖僻,但历经了苦难和坎坷的伟大音乐家。
2
科技说明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6分)
别让智能手机出卖你
杨洋
①2015年央视“3〃15晚会”上发布的《三号消费预警》,让“信息安全”这一话题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②目前,使用智能手机的人,有一半以上都选择了ROOT或者越狱,两者都是获得设备..的最高使用权限的意思,只是安卓和iOS系统的叫法不一样罢了。最高使用权限的意思,就是可以任意安装未经认证的第三方程序,自主启用或禁用任一进程以及硬件,甚至有权修改系统的参数和文件。但凡ROOT或越狱成功,如果有不法分子侵入了用户的手机,轻则用户隐私不保,重则手机变砖。
③如今,大家都已经习惯了使用二维码,它既可以是文本信息,也可以是网络连接。无须键盘输入,只需要用摄像头扫一扫,或是图片直接识别,便可轻轻松松地获取信息。但这块“风水宝地”也已经被不法分子锁定,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打开的很有可能是钓鱼网站或者木马程序。
④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用户在使用智能手机的过程中,要认真对待每次出现的提示。很多时候一次跳出多个提示,如果用户不留意内容,就容易都点“允许”了。有些“允许”的协议说不定就是一张“卖身契”,什么通讯录、账户信息都允许获取,个人隐私就这么在不知不觉中泄露出去了。
⑤相信大家对于微信诈骗已经见怪不怪了,例如“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功能,都可.能让手机用户成为诈骗或者骚扰的对象。为了避免此种使用风险,用户可以点击“设置-.
通用-功能-附近的人”,选择“清空并停用”。此外,用户还要在微信“设置-隐私”选项中关闭“通过QQ好友搜索到我”“可通过手机号搜索到我”和“允许陌生人查看十张照片” 等功能,以绝后患。
⑥还需要注意的是,现在通过手机订购商品需要确定用户的位置信息,以便更好地为用户服务,而获取用户的所在地址信息,往往通过“GPS定位”。而这些定位服务,恰恰为一些..O2O(Online To Offline,即线上到线下)的不法分子开辟了绿色通道。苹果手机在iOS7系统中,加入了“常去地点”功能,可以在地图上显示用户曾到过的所有位置。该数据如果被他人知道,后果真的不堪设想。因此,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关闭这些功能为好!用户可以通过“设置-隐私-定位服务-系统服务-常去地点”来关闭该功能。
⑦如果用户需要变卖自己的旧手机,那么最好对手机进行初始化和格式化,并用电影、音乐等塞满手机储存卡,这样就可以保证用户的隐私信息不外泄了。
⑧可能有人觉得,要记住那些林林总总的设置、操作实在太麻烦了,如果能安装个手机安全类的APP,就什么都不必费心了,何乐不为呢!话虽没错,但是使用的时候,还是需要用户多长个心眼儿,因为APP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欧洲著名的安全软件——熊猫卫士(Panda Security)就在某次更新中,因为一个文件签名的小小错误,把自己的核心文件标记成了恶意程序并进行了隔离,于是整个软件都不好了。不管怎么说,小心使得万年船嘛!
(选自《酷〃时代》2015年9期,有删改)
3
11、下列说法与文章内容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获得设备的最高使用权限后,就可以任意安装未经认证的第三方程序,自主启用或禁用任一进程以及硬件,甚至有权修改系统的参数和文件。最严重的后果是用户的隐私将不保。
B.已被不法分子锁定的“风水宝地”——二维码,它既可以是文本信息,也可以是网络链接。用户扫描二维码打开的很有可能是钓鱼网站或者木马程序。
C.用户使用的手机不论ROOT或越狱与否,所有提示不假思索都“允许”,将会使用户的通讯录信息、账户信息等个人隐私在不知不觉中泄露出去。
D.苹果手机iOS7系统中,“常去地点”这一功能可以在地图上显示用户曾到过的所有位置。该数据对普通用户毫无意义,但一旦被警察或不法分子获取,后果将不堪设想。 1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告诉所有手机用户,只要安装一个手机安全类的APP,就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智能手机了。
B.选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和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使用二维码是有风险的,所以只要是二维码,绝不要扫描。
C.选文第④~⑧段运用逻辑顺序说明了使用智能手机时的几个注意事项。
D.选文第②段加点的词语“目前’’可以删去,第⑤⑥段中的“可能”“一些”是不能删去的,删去后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这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3、结合原文分析,相比较而言,以下哪种做法被智能手机“出卖”的风险较大?( )
A.用户一般不要轻易地把手机ROOT或越狱,要养成平时关闭“常去地点”等有安B.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提示,特别是短信、微信、QQ等里面出现的不明链接更是不要轻易打开。
C.为了避免微信在使用“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功能所带来的危险,手机用户尽量少使用这些功能。
D.旧手机变卖时,一定要对手机进行初始化和格式化,并用电影或音乐等塞满手机内置储存卡。如手机有外置储存卡必须取出,不卖给回收商。
第II卷(非选择题,共94分)
二、名句积累及诗词鉴赏。(共13分) 14、默写填空。(8分,每空1分)
(1)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的思家和报国矛盾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师表》中揭示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隐患功能的习惯。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