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云南民族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申 报 书
(申报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面上项目)
项 目 名 称: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以电气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项目主持人: 凌永发 教授 学院(部)名称: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盖章) 填 报 日 期: 2011年11月13日
云南民族大学教务处 制
. . . .. .
一、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项目简申请学校况 经费 姓 名 专业技术职务 项 目 主 持 人 近三年教学工作简历 时 间 08-09学年下 09-10学年上 09-10学年上 09-10学年下 10-11学年上 10-11学年下 起 止 时 间 教学 改革 研究 和 科学 研究 工作 简况 2005年 2005年 2005年 2008年 2010年 2011年 2011年 2011年 高级职称 人数 4 姓 名 廖 清 陈芳芳 杨 敏 何 晋 郝武帮 徐 武 沈 勇 出生年月 1983.01 1973.12 1966.07 1966.05 1970.08 1974.03 1966.05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配套 经费 学院 其他 性别 1 万元 0 万元 男 □√本科 □高职高专 3万元 起止 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 年月 (从申报年份开始计算) 出生年月 1973年12月 博士/中国 学时 78 54 60 72 54 72 所 在 单 位 电信学院 电信学院 电信学院 电信学院 电信学院 电信学院 凌永发 教授 最终学位/授予国家 授课对象 08级各专业 09级研究生 08级电气自动化 主 讲 课 程 名 称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矩阵论 工程制图与计算机辅助设计 电路 线性代数 电路 09级各专业 09级各专业 10级各专业 项目名称(校、省或国家级项目) 全日制本科弹性学分制度的研究与实践 第七届校青年教师技能竞赛 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电气控制与PLC控制重点课程 电路校级精品课程 电路省级精品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校级重点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省级特色专业 中级职称人数 3 专 业 技术职务 讲师 高工 教授 教授 实验师 讲师 副教授 初级职称 人数 0 博士 2 概况(在研或结题;获奖情况) 参与,完成 二等奖 参与,完成 主持,完成 参与 参与 主持 主持 硕 士 5 在项目中的分工 方案设计 工程设计 质量监控 方案设计 实践设计 实践设计 工程设计 学士 0 本人签名 项目 组主要成员简况∧不含负责人∨ 总人数 工 作 单 位 电信学院 电信学院 教务处 电信学院 电信学院 电信学院 电信学院 学习好帮手
. . . .. .
二、立项背景与意义
1.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简评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进展情况) (1)我国工科专业学生的比例约占1/3,工程技术人员总数已超过1000万,居世界各国之首,但人均产值很低,在国际竞争力的排名中与人才有关的指标排名落后,反映出我国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匮乏。 (2)云南省电力行业建设的地位日益突出,以技术引进、吸收、改造、提高与创新成为我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社会经济发展对现代工程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创新则是现代工程的本质属性。培养具备良好的知识、能力、素质,能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来分析与解决各种工程问题的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高等院校研究与建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 (3)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传统模式是教师讲授为主体的“知识灌输”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主动性学习不足,缺乏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足。不能满足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现实要求。 (4)虽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强调理论与实践并用,但受多种因素限制,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还未实现真正的转变;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还相对还是比较严重;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还较低。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学生就业能力趋于弱化。 ()人才培养未能及时跟进大众化教育需求,在根据不同学科制定不同的质量标准方面还未明确;能满足社会对各类高素质人才需求的分层次、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进一步探索。 学习好帮手
. . . .. .
2.本项目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不超过5条) 1、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提出的历史性要求。胡锦涛同志曾经提出要把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并指出:首先要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努力建设有利于创新型科技人才生成的教育培养体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是决定经济发展水平、速度与质量的关键因素。多年来,尽管各高校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但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以培养国家创新人才为核心的教育和培养体系还需要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完善。 2、构建多元化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发展,满足社会多层次人才质量标准需求的必由之路。大众教育的形成促使高校培养的人才尽快由知识型、技术型向学习型和能力型转化。同时越来越复杂、广泛和变化不定的社会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为大众化教育下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3、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教育为云南“两强一堡”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标本兼治、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项目的研究正是适应新的高等工程教育发展形势,立足学校办学宗旨、坚持学校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内容。 三、项目实施方案
学习好帮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