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举手的秘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13个,结合课文进一步理解“窃窃私语、窘态”等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师生情意。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宽容、关心他人,树立学习自信心,在阅读中,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经验,感受“我”是怎样进步的,“我”对老师的悉心关怀和培养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品读描写老师神态和“我”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我”对老师真挚的爱和感激之情。懂得学习时要充满自信。 2.理解文章结尾的语句,加深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每个人在他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些小秘密。有位作者在她小学四年级时也有个小秘密。(板书:1 举手的秘密)
举手对我们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了,上课回答问题要举手,有问题请教老师也要举手。举手会有什么秘密呢?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在小组内轮流读课文,纠正读音,注意语气停顿。读后交流读懂了什么。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指名接读课文
看同学么读的都很认真,老师很高兴。现在找几名同学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说课文主要内容。
师: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4、教师概括本课主要内容
课文通过记叙我在小学四年级时,由于缺乏自信,上课不敢发言,后来老师与我订立了秘密约定,帮我树立了自信。我通过努力学习,逐渐成为优秀的学生。 5、集体交流你还读懂了什么。
师:本文通篇采用了朴素的叙述性语言,通俗易懂。那么通过反复的阅读你还读懂了什么呢?学生汇报 三 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师;这篇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老师的,又是怎样写“我”的感受的,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哪里?请同学们参照提示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议一议。 (一) 指导学生抓住“我”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理解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一,学生自组学习。 自学提示一: (1)、快速读课文,用“---”画出“我”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 (2)、想一想,“我”举左手和举右手是的心情有什么不同? (3)、在小组内交流你是从那句话中体会到的。
(4)、想一想 ,小学四年级开始在我身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指导。 (1)、谁来读一读文中对“我”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的语句。 (2)、“我终于举起了左手,而且举的高高的,人都几乎要站起来了---生怕老师看不见”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读?(指导朗读读出兴奋、自信的语气) (3)、从这些语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我”举左手和右手的心情有什么不同? (4)、在我身上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板书
(从胆小缺乏自信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到自信敢于回答问题把手举得高高的,从“呆瓜”变成优秀生。) (5)、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有没有遇到过举手后回答不出问题这样的情况。当时你的心情怎样?你最希望什么?
(预设,学生会说“我心里很紧张 ,最希望老师安慰我,快点让我坐下。”) (二) 指导学生抓住老师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理解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二,学生自组学习。 自学提示二: (1)、快速读课文,用“~~~”画出描写老师的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 ( 2)、再次默读描写老师的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想一想,通过这些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老师的态度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小组讨论:你怎样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指导。 (1)、谁来读一读文中对老师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的语句。 (2)、“老师显然注意到了我的窘态,她友善地提醒同学们不要嘲笑我,然后示意我坐下。”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友善地提醒”表现了老师的细心和对我的细心爱护。)从“终于,老师的视线落到我身上,眼里闪出一丝惊喜。”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3)、点拨:文中这些对“我”和老师的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都属于细节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能够准确的传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使文章更加生动。细节描写也是常用的写作方法,我们在写作中也应该尽量使用细节描写,现在就以《我的老师》为题写老师关心你的一件事进行片段练习,注意老师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和你的心理变化过程。 四、课内小练笔
1、学生进行片断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读小练笔。 3、师生共同评议。
过渡:是呀老师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他们把每一名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关心他爱护他。正因为有老师的关怀和爱护文中的我才有了那么大的变化。 板书: 在老师的爱心与帮助下
文章最后一句话作者在赞美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的同时,也表达了“我”对老师的真切的感激之情。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句
四、总结 1、生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教师总结 六、作业:1熟读课文;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板书: 举手的秘密 缺乏自信 自信
不敢举手 高高举起 }在老师的爱心与帮助下 班里的“木瓜” 优秀生
2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读懂课文,了解课文蕴涵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会与他人和和睦相处,学会合作。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知识目标:学习体会生动形象的对话描写和对比方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识字,指导朗读,理解“奚落”等词。 教学难点:体会陶罐和铁罐的不同个性,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
1、师:我知道大家都特别爱读书,尤其是童话和寓言。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篇寓言,那就是第2课《陶罐和铁罐》,齐读课题。
2、大家看大屏幕,老师把他们带来了。这是陶罐,这是铁罐,你们知道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吗?板书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坚硬的铁罐和易碎的陶罐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板书 二、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屏幕出示词语,
现在心里默读一遍,有不熟悉的现在心里记住它。
3、同学们,词语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下面我们就随着它们一起走进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 4、打开书,我们分段读文,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师相机板书“奚落”)
二、 精读课文,抓住课文的关键词,理解课文。 1、理解“奚落”
师:同学们刚才在说的时候提到了一个词“奚落”,你认为奚落是什么意思呢? 师:那么,文章中的“奚落”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真正的理解“奚落”。
2、学习2——9自然段,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1)师: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请自由读2——9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铁罐奚落陶罐的话用直线画出来。
(2) 谁来读读铁罐第一次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听了他的朗读,你体会到什么?(骄傲,傲慢、看不起别人) 谁能用傲慢的语气把这句话读一读?(指名读)
师:明明知道铁罐不敢碰他,却偏要抓住铁罐的弱点进行发问,目的是?(嘲笑铁罐)
那通过铁罐这个表现,你认为奚落是什么意思?(看不起别人,用难听的话说别人的缺点)
师: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铁罐不慌不忙,他是怎么回答的? 指名读第二句
师:陶罐不但不生气,反而称铁罐为兄弟,这说明了什么? (陶罐谦虚友好)板书 谁再来读读陶罐的话 同位分角色练习。
生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来表演读第一组对话。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读得这么好,首先抓住了重点提示语,进一步理解读,然后加上表情和动作表演读。这下来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后面的三组对话。 3、学生自主学习后面的三次对话。
(1)提出学习要求:同桌合作练读后面的三次对话,注意圈出描写神态或心情、重读的词语和标点,进一步理解读,然后还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同桌合作表演读。(2)同桌练读,老师巡视指导。
(3)学习第二次对话,大屏幕出示第二次对话。
师:从他们读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交流汇报。 生加动作表情再读。 师:同学们看,这有一个什么号?.......,省略号说明了什么? 生自由交流说,陶罐没有说完的话。
师:对,我们有理时就要争辩,要理直气壮。 (4)学习第三次对话。
师:同学们,你们都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谁想跟老师一起来读第三组对话。(大屏幕出示第三组对话)
师:老师读得怎么样?(不好)同学们都比老师会读书,谁来读读。 (5)学习第四次对话。
师:铁罐这么恼怒无理,而陶罐还是那样平静友好。铁罐由刚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恼怒,现在是——生:火冒三丈、恼羞成怒..指名生朗读第四次对话。师:同学们,铁罐一次又一次地用不好听地话说陶罐,这就是— 生:奚落。 (6)指两名学生上台表演分角色朗读。
过渡:陶罐谦虚而不懦弱,它不跟铁罐针锋相对,而是向铁罐讲明道理,可以看出陶罐的胸怀非常宽阔,铁罐以为自己很坚固,就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据理力争,铁罐无以反驳,所以它恼羞成怒,说出了那么多蛮不讲理的话。 随着时间的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陶罐和铁罐的结果又将如何呢? 4、学习10——17自然段。
(1)请学生默读课文10——17自然段,想想陶罐和铁罐结果如何? (2)生交流汇报,出示相关句子。板书
(3)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 (4)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陶罐和铁罐的故事,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三、 揭示寓言,领会中心。
1、如果你碰到了这只铁罐,你会怎么劝告他? 2、生交流说。 3、揭示寓言寓意,身体和灵魂
任何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短处,要尊重他人,与人和睦相处。
四、总结课文完成练习
这则寓言采用了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的手法,通过人格化的描写,告诉人们看待问题要( ),任何事物都有( )和( ),不能用自己的( )和别人的( )比。更不能因此而( )。 五、 作业:
抄写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语句,积累语言。 板书设计 2陶罐和铁罐
陶罐 易碎 永久 忍让 奚落
铁罐 坚硬 氧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