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二中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培优练习(三十三)答案
1.解析:选D。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2.解析:选C。用35S只能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蛋白质外壳只能留在细菌的细胞外。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细胞外的噬菌体及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离心是让上清液中析出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因此,搅拌越充分,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得越彻底,b中放射性越低,如果使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彻底分离,则b中不含放射性,故A、B都正确;上述实验并没有“示踪”DNA在遗传中的作用,因此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故D正确;b中理论上不含放射性,与①过程中培养时间的长短无关,故C错误。
3.解析:选D。与R型菌混合前必须将S型菌慢慢冷却,以使变性的DNA能够复性并可以防止高温杀死R型菌,A正确;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中,使R型菌有毒性,实际上就是外源基因整合到受体DNA上并得以表达,这属于基因重组,B正确;该转化实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由于S型菌有荚膜,进入吞噬细胞后,受荚膜的保护,能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从而迅速增殖、扩散,引起机体发生疾病,D错误。
4.解析:选D。①过程是将加热杀死的S菌和R菌混合培养,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经④过程后,可以培养出S、R两种菌落,②过程是分离出S菌的D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经③过程分别和R菌混合培养,接种到固体培养基,经④过程后,可以培养出S、R两种菌落或R一种菌落。
5.解析:选B。该实验只能证明S型菌体内存在某种物质(即转化因子)能使正常R型菌转化成S型菌,但不能确定该转化因子究竟是何种物质。
6.解析:选C。由①②③④组实验相比可知DNA是S型菌的转化因子,蛋白质、荚膜多糖以及DNA的水解产物都不是S型菌的转化因子,故A错误、C正确;从表中不能得出B项的结论,故B错误;表中信息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故D错误。
7.解析:选B。选项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为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侵入细菌时噬菌体只有DNA进入细菌体内,合成子代噬菌体需要的原料、酶、能量都由细菌提供。选项B,在t0~t1时间内,噬菌体和细菌的数量基本稳定,此时噬菌体可能未还未侵入到细菌体内,也可能已经侵入到细菌体内,只是细菌还未释放子代噬菌体。选项C,t1~t2时间内,细菌大量死亡是由于噬菌体的侵入。选项D,在t2~t3时间内,细菌裂解死亡,噬菌体因失去寄生场所而停止增殖。
8.解析:选A。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的转化因子;格里菲思进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结论是加热杀死的S型菌内必然存在着将R型菌转化成S型菌的转化因子。
9.解析:选B。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针对自然界中各种生物而言的,即凡有DNA的生物其遗传物质均为DNA(包括一切细胞生物及DNA病毒),只有无DNA的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才为RNA。
10.解析:选D。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脱氧核糖核酸(DNA)。
11.解析:选D。甲组中部分小鼠患败血症,其体内有R型菌、S型菌和PenrS型菌,若有抗青霉素的S型菌存在,注射青霉素治疗后小鼠不可康复,故A错;
5
乙组中可观察到两种菌落,加青霉素后只有PenrS型菌落能继续生长,故B错;丙组培养基中含有青霉素,R型菌不能生长,也不能发生转化,所以不会出现菌落,故C错;丁组中因为PenrS型菌的DNA被水解而无转化因子,且R型菌不抗青霉素,所以无菌落生长。
12.解析:选B。只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应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A错误;两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B正确;赫尔希与蔡斯的实验是相互对照,C错误;两实验都没有诱发DNA突变,D错误。 13.解析:(1)在实验4中,小鼠的死亡是部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结果,故从死亡的小鼠体内能够分离出R型和S型两种细菌。(2)除了运用注射法,通过观察小鼠是否死亡来区分R型和S型细菌外,也可以通过培养细菌,直接观察细菌的菌落特征进行判断,以及借助显微镜观察细菌有无荚膜来判断。(3)绘图时需要注意:①S型细菌种群将呈现“S”型增长曲线;②S型细菌的初始数量应为0,体现转化从无到有的过程;③S型细菌应先于R型细菌开始增长,且最后数量要多于R型细菌。(4)该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着转化因子,但不能证明DNA就是遗传物质。(5)一段时间后,给实验3中的小鼠注射S型活细菌,小鼠不会死亡,因为先前注射的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相当于抗原,引起小鼠体内免疫应答,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杀死注射的S型活细菌。
答案:(1)S型和R型 (2)显微镜下观察细菌有无荚膜(或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观察菌落特征,若菌落表面光滑,则为S型;若菌落表面粗糙,则为R型) (3)如下图
(4)S型细菌中存在着转化因子 (5)存活 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相当于抗原,能刺激小鼠产生大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14.解析:(1)T2噬菌体,只含有蛋白质和DNA,且在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蛋白质与DNA会自然分离,所以T2噬菌体是理想的实验材料。(2)噬菌体是病毒,营寄生生活,如果想得到分别被32P、35S标记的噬菌体,要先将其宿主细菌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分别进行培养。(3)35S、32P分别存在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中,实验结果说明DNA进入细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4)细菌裂解后释放出来的噬菌体大小、形状等都与原来噬菌体一致,说明噬菌体通过DNA将遗传性状传递给子代,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答案:(1)侵染细菌过程中蛋白质与DNA会自然分离。(2)分别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2P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 (3)DNA进入细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 细菌没有裂解,子代噬菌体没有被释放出来 (4)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或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