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低碳钢和灰口铸铁的拉伸,压缩实验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3 5:56:3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低碳钢和灰口铸铁的拉伸、压缩实验

1实验目的

⑴.观察低碳钢在拉伸时的各种现象,并测定低碳钢在拉伸时的屈服极限?s,强度极限?b,延伸率?10和断面收缩率?。

⑵.观察铸铁在轴向拉伸时的各种现象。

⑶.观察低碳钢和铸铁在轴向压缩过程中的各种现象。

⑷.观察试样受力和变形两者间的相互关系,并注意观察材料的弹性、屈服、强化、颈缩、断裂等物理现象。测定该试样所代表材料的FS、Fb和?l等值。

⑸.对典型的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进行受力变形现象比较,对其强度指标和塑性指标进行比较。 ⑹.学习、掌握电子万能试验机的使用方法及其工作原理。

2仪器设备和量具

50KN电子万能试验机,单向引伸计,钢板尺,游标卡尺。

3试件

实验证明,试件尺寸和形状对实验结果有影响。为了便于比较各种材料的机械性能,国家标准中对试件的尺寸和形状有统一规定。根据国家标准,(GB6397-86),将金属拉伸比例试件的尺寸列表如下:

试件 标距长度L0 横截面积A0 任意 任意 圆试件直径d0 任意 任意 表示延伸率的符号 11.3A0或10d0 比例/长短 5.65A0或5d0 本实验的拉伸试件采用国家标准中规定的长比例试件(图2-1),实验段直径d0?10mm,标距

l0?100mm。本实验的压缩试件采用国家标准(GB7314-87)中规定的圆柱形试件h/d0?2,d0?15mm(图2-2)。

图2-1拉伸试件

图2-2压缩试件

4实验原理和方法

(一)低碳钢的拉伸实验

在拉伸实验前,测定低碳钢试件的直径d0和标距l0。实验时,首先将试件安装在实验机的上、下夹头内,并在实验段的标记处安装引伸仪,以测量实验段的变形。然后开动实验机,缓慢加载,与实验机相联的微机会自动绘制出载荷-变形曲线(F??l曲线,见图2-3)或应力-应变曲线(???曲线,见图2-4),随着载荷的逐渐增大,材料呈现出不同的力学性能:

F ?图2-3 def(1)弹性阶段(Ob段) ba图2-4 c?在拉伸的初始阶段,???曲线(Oa段)为一直线,说明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即满足胡克定理,b?P?P),线性段的直线斜率即为材料此阶段称为线形阶段。线性段的最高点称为材料的比例极限(的弹性摸量E。 Δab段),应力应变不再成正比,但若在整个弹性阶段卸?d?线性阶段后,???曲线不为直线(

?so?gf?h载,应力应变曲线会沿原曲线返回,载荷卸到零时,变形也完全消失。卸载后变形能完全消失的应力最大点称为材料的弹性极限(?e),一般对于钢等许多材料,其弹性极限与比例极限非常接近。

(2)屈服阶段(bc段)

超过弹性阶段后,应力几乎不变,只是在某一微小范围内上下波动,而应变却急剧增长,这种现象成为屈服。使材料发生屈服的应力称为屈服应力或屈服极限(?s)。

当材料屈服时,如果用砂纸将试件表面打磨,会发现试件表面呈现出与轴线成45斜纹。这是由于试件的45斜截面上作用有最大切应力,这些斜纹是由于材料沿最大切应力作用面产生滑移所造成的,故称为滑移线。

(3)硬化阶段(ce段)

经过屈服阶段后,应力应变曲线呈现曲线上升趋势,这说明材料的抗变形能力又增强了,这种现象称为应变硬化。

若在此阶段卸载,则卸载过程的应力应变曲线为一条斜线(如d00?d?斜线),其斜率与比例阶

段的直线段斜率大致相等。当载荷卸载到零时,变形并未完全消失,应力减小至零时残留的应变称为塑性应变或残余应变,相应地应力减小至零时消失的应变称为弹性应变。卸载完之后,立即再加载,则加载时的应力应变关系基本上沿卸载时的直线变化。因此,如果将卸载后已有塑性变形的试样重新进行拉伸实验,其比例极限或弹性极限将得到提高,这一现象称为冷作硬化。

在硬化阶段应力应变曲线存在一最高点,该最高点对应的应力称为材料的强度极限(?b),强度极限所对应的载荷为试件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Fb。

(4)颈缩阶段(ef段)

试样拉伸达到强度极限?b之前,在标距范围内的变形是均匀的。当应力增大至强度极限?b之后,试样出现局部显着收缩,这一现象称为颈缩。颈缩出现后,使试件继续变形所需载荷减小,故应力应变曲线呈现下降趋势,直至最后在f点断裂。试样的断裂位置处于颈缩处,断口形状呈杯状,这说明引起试样破坏的原因不仅有拉应力还有切应力。

(二)铸铁的拉伸实验

铸铁的拉伸实验方法与低碳钢的拉伸实验相同,但是铸铁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明显不同于低碳钢,其应力应变曲线如图2-5所示。铸铁从开始受力直至断裂,始终很小,既不存在屈服阶段,也无颈缩现象。断口垂直于轴线,这说明引起试样破坏的原因是最大拉应力。

(三)低碳钢和铸铁的压缩实验

低碳钢试件在压缩过程中,在加载开始段,从应力应变曲2-6可以看出,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即满足胡克定理。当载荷一定程度时,低碳钢试件发生明显的屈服现象。过了屈服阶段试件越压越扁,最终被压成腰鼓形,而不会发生断裂破坏。

线图达到变形

?试样

?后,

铸铁试件在压缩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线性阶段,也没有明显的屈服阶段(如图七所示)。铸铁图2-5 的压缩强度极限约为拉伸强度极限的3-4倍。铸铁试件断裂时,断口方向与试件轴线约成55。一般认为是切应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图2-6

图2-7

0

5实验步骤

(一)低碳钢的拉伸实验

1、依次打开计算机、变压器,并按下主机外罩上的“复位”按钮启动试验机。 2、双击桌面上的图标WinWdw-PCI,进入软件操作系统。

3、点击“试验操作”,打开实验操作界面,做拉伸试验时,在软件操作系统的“控制面板”上

选取“拉向”。

4、用游标卡尺测量试样的直径和标距,并记录。

在试件的标距范围内测量试件三个横截面处的截面直径,在每个截面上分别取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各测量一次直径。取六次测量的平均值做为原始直径d0,并据此计算试件的横截面面积A0。测量标距时,要用游标卡尺测量三次,并取三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件的原始长度l0。

5、做实验

⑴装夹拉伸试样。通过试验机的“上升”、“下降”按钮把横梁调整到方便装试件的位置,再

把上钳口松开,夹紧试样的上端;

⑵使横梁下降,当试样能够夹在下钳口时,停止;

⑶在实验操作界面上把负荷、峰值、变形、位移、时间清零,夹紧下钳口;

⑷在“控制面板”上选择“位移控制”,采用0.2mm/min的速度使横梁下降,消除预紧力,使

负荷变为零;

⑸装夹引伸计,并检查引伸计是否已正确连接到计算机主机的端口上;加载速度选0.5mm/min; ⑹单击“新建试样”按钮,输入试件的有关信息,包括直径(或长、宽)、标距,然后点击“新

建试样”按钮,再点击“确认”。

⑺再次把负荷、峰值、变形、位移、时间等各项分别清零。

⑻单击“位移方式”,切换为“取引伸计”模式。在取引伸计模式下,点击“开始”按钮,开始实验。当试件即将进入屈服阶段时,屏幕会弹出对话框提示取下引伸计,此时要迅速取下引伸计。因为此后试件将进入屈服阶段,在载荷—变形图上将看到一个很长的波泿形曲线(表明试件处于流塑阶段),应力变化不大,但应变大大增加。如果不取下引伸计,引伸计将被拉坏。接着材料进入强化阶段,可将加载速度调至5mm/min,继续实验直至试样拉断。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屈服(流动)、强化,卸载规律、颈缩、断裂等现象。

⑼试样拉断后,立即按“停止”按钮。然后点取“保存数据”按钮,保存试验数据。取下试样,先将两段试件沿断口整齐地对拢,量取并记录拉断后两标距点之间的长度l1,及断口处最小的直径d1,并计算断后面积。

⑽数据处理。单击菜单栏中的“试验分析”,并在相应的对话中选择需要计算的项目。然后单击“自动计算”。需要打印时单击“试验报告”按钮,把需要输出的选项移到右侧的空白框内,在曲线类型栏中选择应力---应变曲线,单击“确定”铵钮后打印试验报告。 (二)铸铁的拉伸实验

操作步骤与低碳钢试验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有: (1)无须装夹引伸计。

(2)速度选择置于2mm/min直至断裂。 (3)在实验中注意读取荷载极限值。

(三)低碳钢压缩实验

其操作步骤与拉伸时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有:

(1)试件放于下压头的中心处,移动横梁使上压头逐渐接近试样。但不能接触试样。 (2)用速度2mm/min加压,使上压头接触试样(荷载单元可显2~3kN的预压力)。 (3)试验速度在屈服前用2mm/min,屈服后用5mm/min。

(4)试样不会断裂,曲线画到一定程度即可结束试验;在实验中注意读取屈服时的荷载值。

(四)铸铁压缩实验

操作步骤与低碳钢压缩相同,不同的是试件破断后停机。

全部实验完毕后,关闭软件和试验机,并检查机器和仪器的各开关按键是否置于原始位置,然后关掉电源。

6试验结果处理

搜索更多关于: 低碳钢和灰口铸铁的拉伸,压缩实验 的文档
低碳钢和灰口铸铁的拉伸,压缩实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a0lg7ql035136q5t3t485bn78arf200cjz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