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
【选点说明】
本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它是苏轼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第一首豪放词。
这首词的教学,我主要抓住一个“狂”字。通过这个“狂”字,带动词的上下阕的学习和讨论。在此设置了两个问题,一是“狂在哪里?”;二是“因何而狂?”这两个问题的设置,能引导学生又快有准的把握本词的上阕描写和下阕抒情的内容。
另外,我把作者、背景简介以及本词中用典寓意等知识能力点都穿插在文本的教授过程之中,在学生学习感到困难时,及时拿出相关的资料介绍,对于难点加以点拨,对于重点加以深化。 【策略说明】
本词的教学以读与悟为主。在“读”的环节,我分了三步骤:一是读准字音,读顺词句;二是读熟句读,读出重音;三是读出情感,读出生命。在“悟”的环节,要求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来实现既定目标,教师在整个过程起到一个引导点拨的作用,逐步形成学生与教师“双主体”地位的课堂模式。 【过程设想】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豪放派诗词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放大气的特点。 2、了解词中用典的意义,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
3、初步了解苏轼的经历和形象,深刻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渴望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豪放派诗词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放大气的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苏轼的经历和形象,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渴望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
苏轼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让我们走进他的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去领略苏东坡先生独特的个性风采。【板书课题、作者】 二、初读入境
1.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一首豪放词。听老师范读。请同学谈谈听后的感受: 豪迈昂扬 2.请学生读。注意字词读音、句读及重音。 3.自主学习,根据注释,理解本词大意。
整体感知:上阕: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出猎图。 下阕:显示了一颗赤胆忠诚的报国心。 三、再读品味
1.请同学们说说哪个字集中地体现了本词的豪放风格?“狂”
2.积极讨论,结合具体的词句谈谈 “狂在哪里?”。 ①狂在装备齐全。(威武) ②狂在阵容庞大。(雄壮)
③狂在场面热烈。(感人) ④狂在自比孙郎。(豪气)
1
3.作者简介:
苏轼虽然一生仕途坎坷,但每到一处皆是勤政爱民,为百姓拥护爱戴。 四、三读悟情
苏轼意气风发地在这次出猎中勇做一回少年英雄,那么,他产生这种狂举狂态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1.“因何而狂?”请你结合词句谈谈。 ①因老当益壮而狂! ②因渴望建功而狂! ③因雄心壮志而狂! 2.背景简介:
苏轼写这首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来表达自己的报国之情。 五、课堂小结
江城子·密州出猎
(态) (因) 装备齐全 老当益壮 阵容场面 狂 雄心壮志 自比孙郎 (用典) 渴望建功
六、学以致用
请用“读了__,我仿佛看到了一位__”的句式表达你对本词作者的理解。 示例:读了“老夫聊发少年狂”,我仿佛看到了一位雄健豪放的苏轼。
读了_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看到了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拓展阅读
听读北宋词人柳永的《雨霖铃》,比较两首词情感的不同,了解词的两种流派各自的特点。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词的两种流派特点:
就是用事,是一种修辞手法。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婉约派 豪放派 2
语言 内容 情感 细腻、含蓄 离别相思、伤春感时 婉转缠绵、离愁别绪 铺叙、直陈 时政得失、个人抱负 气势豪放、开阔旷达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