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句,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初步学会运用四步古诗自学策略尝试古诗自主学习。
3、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领悟“诗人借景抒情,对大自然神奇景色的描绘,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4、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1、借助多媒体展示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掌握四步法古诗自学策略,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教学程序: 一、课前谈话:
师: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能,为大家朗诵一首? 生:“……” 师:还有谁想展示?
师:这几个同学的朗诵,融入了自己的情感。真棒!让我们像他们一样带着激情走进今天的课堂,上课!
二、文本解读,学法指导——《望庐山瀑布》
(一)资料交流,了解诗人:
师:刚才我看有不少同学背的是李白的诗,今天这节课呀,我们要再次走近李白。谁能来谈一谈,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
生:…… 生:……
师:很好,课前下功夫了。我们学古诗啊,第一步就是要首先来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写作背景,这样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表达的意境。(板书:熟知诗人)
(二)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师:当年,二十六岁的李白游览至庐山的黄岩瀑布时,不禁豪情大发,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名为《望庐山瀑布》。(板书)谁能看着图,告诉老师题目的意思是什么?(理解诗题)
生:李白在看庐山瀑布。
师:那为什么不叫看庐山瀑布,为什么叫望庐山瀑布呢?望和看有什么区别? 生:……
师:对, “望”指的是远远的看,这既点明了作者当时站的位置,而且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瀑布的壮观。
那谁见过真的瀑布?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吗? ……
师:对,一说到瀑布就想到从高山陡峭的地方,水流如暴雨般飞落下来,所以这个瀑字的偏旁就是三点水。拿起小手跟老师写“瀑”
那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究竟是什么样呢?让我们一起进入文本,一探究竟。 (三)想象意境,品悟诗意 1、整体感知:
课件播放《望庐山瀑布》配乐朗诵音频及图画
师:这瀑布,美吗?那我们也来美美的读一遍,注意带拼音的字可一定要读准确! 生:……
谁能用一句话说一下,听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生:……
是啊,短短的二十几个字却描绘出了一幅壮丽的山水景色,这样的千古名作,是值得
我们一读再读的。
2、赏读细悟
(1)师:那接下来,我请大家自己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诗书可要讲究方法,我建议大家可以边读诗书边想象,边读边在脑子里放电影,然后同位交流一下,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板书:品悟诗意)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来。好吗?
(学生同位议论。)
(2)师:谁想把自己最喜欢两句诗读给大家听?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读出了什么?可以说印象最深的那句。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瀑布从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飞快地流下来,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的。
……
师:这里的“千尺”,让我想起了上学期的一首古诗,谁还记得?桃花……。(屏显: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当时我们曾经说过,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也就是近三百米那么深吗?
生:没有。
师:那作者这样写是进行了——?(夸张)对,通过这种夸张,作者形象地写出了和王伦之间的深情厚谊。那在这一课,你觉得作者的夸张是要表达什么?
生:……
师:说得非常好,就是要形容庐山瀑布的高、大!
这瀑布如此之高,所以奔腾而下的速度也非常得快!从哪个字看出来的?对,飞。面对这么雄伟壮观的瀑布,让我们带着惊叹的语气读——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学生再次练读。) 师:谁再试试?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读得好!再现了瀑布宏伟的气势。但作者觉得只是夸张描写了他的高度,还不尽兴,在第四句离,他又运用了另一种修辞方法,谁看出来了?
生:比喻。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这是个比喻句?疑是什么意思?(好像,可能,有可能,像是……) 很好,作者把(瀑布)比喻成了(银河)?
师:是啊,把飞流而下的瀑布,比喻成从九天落下的银河,诗人丰富的想象力真让我们叹为观止。这不禁使我们想到了李白的另一首诗,好像也有类似的写法?想!一年级的一首诗……
对,“床前明月光……” (屏显:比喻。) 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
师:这神话般的想象,(屏显: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大胆的夸张,(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句子。开始!
生:……
师:课后大家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找到这些诗句的原文,把他们读一读,积累下来,好吗?
师:那现在,谁能结合我们前面的交流,用自己的话来完整地描述一下这首诗的大意?
生:……
师:是啊,太阳照在山峰上,峰顶云雾弥漫,好像燃起了紫烟,远远地看去,一条银白色的瀑布挂在山前。水从峰顶飞速地奔流而下,让人误以为是银河从高天上落下。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请同学们想象着这奇丽的画面,我们一起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好吗?
生进行看图试背诵。
师:做诗人还可以自然些,大家可以尝试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好吗?起立。 生加动作朗诵。
(四)角色互换,升华情感:
师:看到大家声情并茂的样子,俨然就是一位位满腹才华的小李白!好,坐。我来随机采访一下,假如你就是李白,那你想用这首诗来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
生:……
师:(板书:领会情感)非常好,这首诗有声有色,有景有情,充分表现出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借此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同意吗?那让我们饱含爱国之情,再来朗诵一遍。 三、合作学习,学法体悟——《绝句》
(一)学法梳理
师:一首《望庐山瀑布》让我们尽享了大自然的雄伟壮丽,而杜甫的《绝句》又有怎样的韵味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屏显:图片)
师:对于这首诗,我想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提纲来自学完成,有信心吗? 好,请看大屏幕,谁能来读一读自学提纲? (熟知诗人,理解诗题,品悟诗意,领会情感)
师: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这个自学提纲,小组合作完成第二首诗的学习。等一会儿,我们一起来汇报交流。
(二)交流汇报
师:好,我找几个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自学成果,请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补充你的知识,也可以举手对他们的汇报进行补充,好吗?谁能帮忙?
1、师:关于诗人,那个小组先来汇报? 生:……
师:哪个小组还有补充?(屏显:杜甫生平) 2、师:那对于题目,那个小组能来解释一下? 生:……
师:是啊,我们没办法给这首诗的题目解释。因为绝句是古诗的一种体裁。古诗的体裁主要有两种:绝句和律诗。在古代,一首诗中有四句的被称为绝句,八句的被称为律诗。(屏显:《望庐山瀑布》《赋得古原草送别》)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两首诗,判断一下它们是绝句还是律诗。
生:《望庐山瀑布》是绝句,《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律诗。
3、师:很好。那谁能来大声地朗读一下这首绝句? (屏显) 生:……
师:读得入境入情,棒!那关于诗意,那个小组能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理解? 生:这首诗主要写了……
师:描述得非常具体,谁听出来了,他的描述中都提到了哪些景物? 生:黄鹂,白鹭,翠柳,青天,窗户,门,高高的山岭,小船…… 生:……(师板画)
师:那诗人在哪儿看到这样的美丽景色呢? 生:房子里。
师:对,他正在望着窗外的景象做诗呢,这就是 “窗含”的意思。
师:(屏显画面)现在的画面是灰暗的,我找同学来帮帮忙,告诉我,你都画出了哪些表示颜色的词?
(黄色,翠绿色,白鹭,青天)再加上绿的草,红的花,黄的泥土,褐色的船,你看,这自然景色是不是更漂亮了?
这还不算完,谁能再来说说你画出了哪些动词,咱们让这幅静止的画面再多一份生动,多一份生机。(飞上青天、鸣叫,含,停泊……)
再加上黄鹂婉转的叫声,大家看,这幅画有声音,有色彩,更有着勃勃的生机,大自然真美啊!
4、现在,谁能声情并茂地再给这幅画配上诗句朗诵? 生:(指生朗诵)
师:面对这样的美景,你觉得此时此刻杜甫的心情如何呢? 生:感到欣喜。
师:那你就用欣喜的语音语调去读一读。 生:…… 师:你想怎么读? 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