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能力训练?化学》九年级
参考答案
(2016)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1课时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堂练习】
1. C 2.B 3.A 4.C 5.C6.B 7.D 8.①②③④,⑤⑥⑦。
【课后练习】
9. ④; ②; ①; ⑤ 10. ①②③;④;⑥;⑦;⑤
第2课时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
【课堂练习】
1.B 2.C 3.D 4.D 5.A 6.(1)④①②⑥⑤③ (2)
探究步骤 点燃前 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 石蜡块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 浮在水面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 ①点燃蜡烛,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a (选填燃着时 图中字母)处最先炭化,说明此处温度 最高 a.蜡烛火焰的 外焰 温度最高 b.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中一定含有 水 、 二氧化碳 实验结论 石蜡的密度比水 小 ②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 水雾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 变浑浊 熄灭后 吹灭蜡烛,观察到一缕白烟 【课后练习】
7.(1)小强 (2)水蒸气 (3)小明;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 (4)物理
8.白; 固; 小于; 划出痕迹; 较软
第3课时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
【课堂练习】
1
1.C 2.D 3.C 4.D 5.C 【课后练习】 6.B
7.空气中有水蒸气 8.②; ①; ③; ①
第4课时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1)
【课堂练习】 1.D
2.A:铁架台 B:酒精灯 C:量筒 D:胶头滴管 E:烧杯 F:集气瓶 G:滴瓶 3.(1)量筒 (2)集气瓶 (3)铁架台 (4)药匙 (5)胶头滴管 (6)试管 (7)玻璃棒(8)试管夹 (9)烧杯 【课后练习】
4.B 5.C 6.C 7.C 8.D 9.④⑤; ③; ①②
第5课时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2)
【课堂练习】
1.①d; ②c; ③a; ④b; ⑤e; ⑥f 2.B 3.A 4.C 5.C 6.B 7.C 【课后练习】 8.D 9.D 10.D
第6课时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3)
【课堂练习】
1.A 2.C 3.A 4.D 5.D 6.C 7.D 【课后练习】
8.C 9.A 10.B 11.D 12.
错误操作 用过的胶头滴管平放或倒放 倾倒细口瓶中的液体时,标签没向着手心 加热后的试管直接刷洗 实验室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把块状固体药品垂直放入试管中
不良后果 试剂流入胶头并腐蚀胶头 偶尔有剩液流下,腐蚀标签 试管炸裂 污染试剂瓶内药品 打破试管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7课时 课题1 空气
【课堂练习】
1.C2.A 3.B 4.A 5.D 6.B
2
7.(1)冒出大量的白烟,放热; 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2)1/5 (3)氮气; 不支持 8.C
【课后练习】
9.B 10.A 11.C 12. (1)21%; 氮气; 0.03% (2)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或空气属于混合物); (3)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 13.(1)2; 甲中气球先变小后变大
(2)2; ①环保,五氧化二磷不会逸出,不会污染空气; ②方案,2的实验始终在密闭装置中进行,能保持瓶内气体在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或方案1在实验过程中打开了瓶塞,瓶中的气体成分在反应前发生了改变); 装置漏气,未降温至室温就将止水夹打开,红磷(白磷)过少(三点任写一条即可)
第8课时 课题2 氧气
【课堂练习】
1.D 2.D 3.A 4.C 5.A6.D 7.B8.D 9.D 【课后练习】
10.D 11.D 12.D 13.A 14.C 15.C 16.D 17.(1)①氧气 ②二氧化碳 ③水蒸气
点燃 点燃
(2)①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②硫+氧气 二氧化硫;
点燃 点燃
③镁+氧气 氧化镁; ④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点燃
⑤碳+氧气 二氧化碳
18.(1)二氧化碳的猜想更合理,因为氧气会使食品中某些成分氧化,氧气有利于某些微生物生长,二氧化碳则相反,可防止食品氧化,抑制微生物生长
(2)用注射器抽取袋内气体通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为二氧化碳的猜想正确;反之,则不正确。
点燃
第9课时 课题3 制取氧气(1)
【课堂练习】
1.C 2.D 3.C 4.C 5.D 6.B 【课后练习】
7.(1)试管口未向下倾斜,导管伸入试管太长,试管口没有棉花 (2)a酒精灯;b试管; c集气瓶; d水槽 (3)③④①②⑤⑥
(4)先停止加热了,水倒流入试管,引起炸裂
(5)向上排空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即证 (6)白光; 出现白色浑浊 8.C
加热
9.(1)酒精灯;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能够支持燃烧
3
第10课时 课题3 制取氧气(2)
【课堂练习】
1.D 2.C 3.B 4.B 5.B
6.(1)AC或AD;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2)连续均匀冒出 (3)试管炸裂;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复燃则已满;(4)把导管插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 【课后练习】 7.D8.C 9.C 10.C
二氧化锰 二氧化锰
11.(1)①过氧化氢 水+氧气, ②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③B;④A;⑤D或F (2)
加热
①②③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11课时 课题1 分子和原子(1)
【课堂练习】
1.A 2.A 3.C 4.A 5.D 6.B 7.C 【课后练习】 8.C9.C 10.A
11.(1)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2)烧杯B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运动到烧杯B中后,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 (3)没有必要,因为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在实验一中已经可以证明了。
第12课时 课题1 分子和原子(2)
【课堂练习】
1.A 2.D 3.A 4.C 5.D6.C 7.C 8.C ABD
9.(1)原子 硅 分子 二氧化碳(氢气、氯气等) (2)分子 分子 汞原子 原子 原子 原子 分子 分子 10. 图1 2 能 水 氢分子 11.B 12.D 【课后练习】 13.D 14.D15.D
16.(1)A; BC (2)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17.(1)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同 (2)都含有氧原子 (3)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第13课时 课题2 原子的结构(1)
【课堂练习】
1.A 2.A 3.D 4.A 5.A 6.D 7.D 8.C 9.A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