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人”的意思。
5、齐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把这个道理记在脑子里。 (二)精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课文用三个小故事来进一步说明讲礼貌的好处。请同学们先把写故事的语句用括号圈出来,再自由选择一个故事读一读,要注意把故事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读好。谁能把故事读得有声有色,就说明他已经读懂了。
练读,交流读,评点,板书:故事说理
2、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第一个故事后面的一句话。
出示: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联系故事内容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讨论、交流、评点) 完成如下板书:神态、动作、语言
3、如果我们把这三段话交换一下位置再读一读,你有什么想说的? 出示第二自然段中写故事的语言及第三自然段中说理的句子。
再读第二、三个故事后面的话,再结合故事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讨论、交流、适时评点) 板书:贴切
小结:可见,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要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合适的事例,再根据这个事例进行恰当的说理,才能使人信服。
4、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读一读,学生讨论、交流。 三、交流收获,自悟自得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取得了哪些收获? 齐读第五自然段。交流。 四、总结
1、说说这篇课文的表达方法。 2、完成课后练习
根据刚才我们学到的方法,怎样才能把事例说好? (1)先定内容,内容要与讲礼貌有关。
(2)说的时候要紧紧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说好处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要紧密结合事例的内容来谈。) 3、练习说话。(准备、交流、评点) 习作5
教学目标:
1、写人的习作练习,写一个“我身边的小能人”。 2、学习用一两个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弄清征文启事的要点,练习向各种儿童报刊投稿。 教学重点:用一两个事例反映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生动具体地描写反映人物特点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
1、课前谈话:上课前我们先聊一聊,你的偶像是谁?用最简短的话说一说为什么把他当作自己的偶像?
2、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人都是在某一方面有杰出才能或突出成就的人,都是些“能人”。(板书:能人)“能人”的确值得尊敬,可最近我一听到能人这个词就有说不出的烦恼,猜一猜,我为什么会烦恼。 3、猜不出吧,还是让我来告诉你,最近学校让各班评选出班级的小能人,名额只有一个,可是我们班的同学都很优秀,我不知道选谁合适。愿意帮我选出身边的小能人吗?(板书:我身边的小能人) 二、交流材料,拓展思路
1、引导审题:谁先来说说,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小能人”。(让学生自由谈,引导总结出指“有一定特长的人”)
2、生生互动,拓展思路
(1)你们准备推荐谁?同组的同学先讨论一下(不要说这个人的名字,说说这个的特长,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给他说的这个人起一个绰号,并猜猜他是谁。)
(2)指名说自己推荐的人的特长,其他同学根据特长内容起绰号,猜猜是哪一位同学。(请推荐者将被推荐者的名字写上黑板)
(3)有不同意见吗?你推荐的是谁?他有着怎样的特长(大家猜猜他说的这个人是谁,准备给他起个什么绰号)
(4)下面有请获得“我身边的小能人”提名的同学上台。教师扮演记者采访:“我是射阳国际外语学校广播电台的记者,这次你获得了小能人的提名,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的?” 3、多边互动,交流素材
有这么多的同学获得了提名,可获奖名额有限,究竟该选谁呢?请支持者们互相讨论一下,然后介绍小能手的事迹给老师听一听,看哪一位同学的事迹多,理由充分,就选谁好吗?有相同意见的小组之间互相串联。
4、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意见和理由。
5、刚才同学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们说班级里谁对这几位同学最了解(小能手自己),如果你们是记者,准备问他们些什么?
6、进行模拟采访,引导被采访者说出自己最难忘的事。(引导板书:典型事例) 三、写法指导:
1、我相信听了这几位同学的自我介绍后,同学们对他们更加了解了。学校在展“我身边的小能人”评选活动的同时,还开展了相关的征文活动。请看一看征文启事。 2、学生自由阅读征文启事,课本107页
3、读了征文启事,你觉得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同学们的。(引导学生归纳、板书) 四、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练习5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了解一些生活中最新出现的词汇。 2、让学生通过诵读掌握一些表示说话时的情态的词语,积累以备用。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即兴演讲。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景:丁大勇和爸爸看电视时,爸爸对大勇的“劲歌劲舞”这个词表示不理解。 (2)学生读这段文字。思考:什么是新词儿? (3)指名回答问题并说说新词出现的原因。
(4)引导学生小结: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快速发展,新的词汇层出不穷,这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要多留心,多学习。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这些词语,思考它们的意思。(2)学生试说这些新词儿的意思。(3)教师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思考准备。(2)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知道的新词儿。
(3)总结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词义的来源,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处处学的好习惯。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词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2)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全班交流,说出这些词语的特点。(4)同座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5)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让学生知道每个成语的大概用法和使用的语言环境)
(6)学生练习背诵。 2、积累与反馈。
(1)指名读,集体练读。(2)用其中的一些词语模拟一个语言环境,说一段话。
(3)集体齐背,指名背。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指出这是选自刚刚学过的课文《月光启蒙》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整体的布局,行款的优美,还要细心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的匀称、合理。
(3)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体,写成一样大小。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注意观察整体,一气呵成。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辅导。(3)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 (2)教师范写。(3)学生再次练写。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学生自选话题。(可用题中的参考话题,也可自己拟定话题) 2、指导
(1)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演讲的技巧和时间分配技巧。
(2)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话题用五分钟的时间作准备。(教师巡视指导) (3)分组练说各自的话题。(各组学生互相提出各自对对方演讲的看法) (4)每组推荐代表上台演讲师生评议。 3、反馈。
(1)指名上台演讲。(师生共同评议演讲的内容、用词、语气、方式是否得当) (2)评议小结。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谈感受。
3、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字:售、军。 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售、军”的书写方法。(2)学生练写,发现问题再指导。 5、练习。
(1)学生再次练写,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 6、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21 七律 长征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准备】中国地图;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等。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解题。教师简介历史背景。师生交流有关长征资料。 二、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范读、教读。
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四、读句、释词。
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重点理解这些词语:远征、万水千山、等闲、逶迤、、磅礴、尽开颜) 2.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五、作业。
1.朗读这首诗。
2.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全诗。
2、指名背诵并解释全诗。
二、品诗、品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品读开头两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指名读。(2)结合长征资料体会诗意。这中间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红军战士对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你从这里感受到什么?(3)指导朗读这两句诗,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根据提示,在小组里练说。第一步、找出是那一句。第二步、从中看出遇到了什么困难。第三步、是如何对待困难的。) 3、学生交流后,汇报。
4、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吗?
5、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轻声读中间四句诗,想象一下红军过五岭、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观看录象) (2)讨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这四个词语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来写? 7、齐读最后两句。用“更喜”形容什么?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五、欣赏歌曲《长征》。
六、总结、扩展阅读。推荐毛泽东的另一首歌颂长征的词。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2、收集有关长征中的感人故事。 3、课本P113第2、3题。 【板书设计】
万水: 金沙江 大渡河
远征难 只等闲 革命英雄主义 总括 革命乐观主义 千山: 五岭 乌蒙 岷山 22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绿线内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4、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教学准备】彭德怀生平资料、长征故事等。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出示课题:21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齐读)。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2、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师生交流彭德怀生平。
过渡: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课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 2、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随机纠正读音。
3、再读课文,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 4、小组讨论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 5、指名按分好的段落朗读课文并评议。 三、指导写生字。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通过学习,能否用一个字代替课题中的“和”,来概括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之间的感情。交流:板书 爱 二、学生品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一)理解句子,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彭德怀非常喜欢他的大黑骡子?板书:爱骡子。边读边找出相关的语句。 2、理解句子,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 ①彭德怀深情地抚摩着……一直看着它吃完。
生汇报;自由读;谈感受;师小结,有感情地朗读。 ②彭德怀背过脸去。
③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 (生汇报、自由读、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
④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我吃不下,端开。 (生汇报、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
3、学生读找出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1)相机指导学生理解第一句中“悄悄地”一词的涵义。 (2)第四句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4、学生自由练读这几句话。
(二)感悟彭德怀虽深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的情怀。 1、彭德怀既然那么喜爱他的大黑骡子,为什么还要杀掉? 2、读课文,课文有一节已经告诉我们了,找找看?
3、齐读第三节。理解“燃眉之急”。近义词(迫在眉睫)。用“燃眉之急”造句。“燃眉之急”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
4、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读第一节)是啊,草地上断粮了,战士们的情况已迫在眉睫了,怎么办? 6、你从彭德怀杀骡子看出了什么?板书:更爱战士们
7、战士们同意彭德怀杀骡子吗?战士们在这个问题上是怎样的态度?师引读课文3——11节。 8、找出11——20节描写彭德怀在杀大黑骡子问题上有什么感情变化?找词语。
9、你能读懂彭德怀“不耐烦”的背后的原因吗?指导朗读。谁来读出“怒吼”背后的感情?引读13——19节 10、“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这时的彭德怀又在想些什么? 三、小结。彭德怀这种深沉的爱,多么感人啊!你们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