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青岛市初中物理教学要求(人教版《物理》教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7 4:26:4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青岛市初中物理教学要求(人教版《物理》教材) (试行稿)

青岛普通教研室 王平

《课程标准》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它可以使教师清楚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也可以使学生清楚在学习中要学习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它的作用相当于以前的《教学大纲》。但是,由于《课程标准》的编写体例,以及新理念下培养学生方面的交织性和新教材的特点等原因,使我们不易从《课程标准》中清晰地看出具体的教学要求,这就为实际的课堂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有必要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和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实践,制定出适合本地区教学情况的具体的教学要求,使之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行动准则,整个学科的评价标准。

第一部分 《课程标准》中的目标要求

在《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每一维度的目标有不同的教学要求,这些要求在《课程标准》最后一页用一些行为动词表示出来。下面将简要对这些要求进行分析。

㈠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部分相当于以前《教学大纲》中的知识点与要求,在《课程标准》中可以称作是知识技能点。在《课程标准》中有四种知识技能点,分别为:了解、认识、理解、独立操作。我们对这几种知识技能点的理解如下:

一、了解:

这是最低要求的点,是其它几种知识技能点的基石。 1、要求:一般有如下三个方面:

⑴能记住主要内容。⑵能列举有关的实例(包括应用和防治的例子、有关实验)。⑶能判别有关概念、实例、图像和表格是否正确。

2、举例: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

二、认识:

它的要求比“了解”稍高,高出半层。 1、要求:

⑴首先要有“了解”的要求。⑵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与该知识点最近的知识或情景进行联想,或能解释最直接的有关现象。在知识应用时不与其它知识点进行综合。 2、举例: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3、注意:《课程标准》中有些“认识”的内容,并不是知识技能点,而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点。如: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三、理解:

它的要求比“了解”高出一层。 1、要求:

⑴首先要有“了解”的要求。⑵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与该知识点相关的知识或情景进行联想,或能解释有关的现象,利用该知识解决有关问题,也可以对该知识进行扩展。在知识应用时可以与其它知识点进行综合。

2、举例:理解机械效率。

四、独立操作(会):

它的要求比“了解”高在能够进行实际设计、操作、作图等问题上。 1、要求:

⑴首先要有“了解”的要求。⑵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设计并测量该物理量或运用该器材进行测量。 2、举例:会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

在人教版《物理》教材的77个自然节中,其中有“了解”的69个,“认识”的8个,“理解”的32个,“独立操作”的35个。

㈡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教学建议之一是要求特别重视科学探究教学,探究一般以实验为基础,因此实验探究教学应该尽可能地落实在教学过程的各个角落。在人教版《物理》教材中有21个的必须进行的探索性实验或探究活动点,它们是探究教学的重点内容,也应该是重要的考查内容之一。 对下列每一个探究活动点,在《课程标准》中用“经历”来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1、 会用不同的器材设计探究的全过程。 2、 会写简单的探究报告。

3、 会进行探究的全过程及其各要素的操作。

4、 结合探究的各要素的操作,训练学生的六种能力: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信息交流能力。

5、 能将上述的方法与能力应用到其他的探究活动中。

对于大多数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点,在考试中可以以类似“实验问答题”的形式出现,考查探究过程的一部分内容。如:“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对于有些以“交流”和收集信息为主要手段的探究点,只是作为平日教学要求,考试时一般不出现。如:“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在《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出了一些这样的“情感点”,这些点将是我们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的重点内容。在运用人教版《物理》教材中一共有9个(次)这样的点。

每一个情感点在要求上都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反应、第二层次——领悟。

一、反应:

它是较低的层次要求。是“领悟”的基础。 1、要求:

能对某问题或事件表达感受,做出反应。不是稳定的对事物的评价。 2、操作建议:

能够通过搜集有关的信息、通过阅读有关材料等途径,根据自己的感受,判断、选择有关问题的对错。

二、领悟:

它是较高的层次要求。 1、要求:

在“反应”基础上,潜移默化,通过多次 “反应”逐渐形成较稳定的意识或价值取向。 2、操作建议:

能够通过搜集有关的信息、通过阅读有关材料等途径,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并能写出具有一定价值观点的小论文。 3、举例: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这些情感点在平日作为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素材。在考试时,作为“反应”要求的,将以判断、选择的形势对这些情感点进行回答。作为“领悟”要求的,将以小论文或问题讨论的形式考查这些情感点或其它的一些物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问题。

第二部分 《物理》各章节教学要求

这一部分是我们利用《课程标准》和人教版《物理》新教材进行具体教学的要求,是青岛市初中物理课程结束时应完成的教学内容,也是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进行平日、期中、期末检测及中考的命题标准。 对这些教学要求有如下的一些说明:

1、各章节的具体要求尽可能依据《课程标准》中相关的条目去确定。

2、各节的要求是根据本地区特点、《课程标准》、人教版《物理》确定的具体教学要求,它一般按照“知道”、“认识”、“理解”、“独立操作”、“经历”、“反应和领悟”的顺序进行说明(大部分的节不可能完全包含这些不同的要求)。

3、有些在《课程标准》中没出现的知识点,为了初、高中的衔接而保留。如:串、并联电路的计算。 4、对于许多与技术有关的应用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视情况讲解而不做为教学必须的要求,因此在下列“各章节教学要求”中不再出现。在考试中,若涉及这些技术应用点,则将首先给出该知识点的阅读材料或有关信息,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学过的物理知识、原理去解答该知识点的有关问题。如:蒸汽轮机。

5、为了能使学生在初中物理课程结束时基本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解决身边的简单现象、事件、实例、问题,准备增加(讨论稿)一些与日常生活练习密切的知识点作为教学的内容,这些要求将从下学期(初二)开始试行,在2005年中考中进行考查(届时将相应删除某些原有的知识点):

⑴力学:在运动状态改变相同时力的大小与力作用时间长短的关系,帕斯卡定律,液压机及其应用,螺旋(滚轴),劈,齿轮、皮带,材料的承受力与形状的关系,稳度,材料的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流体的阻力。 ⑵热学:热膨胀,热传递及其三种方式,毛细现象。 ⑶光学:球面镜。

⑷电学:摩擦起电,静电感应。

《物理》八年级(上)各章节教学要求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知道声音由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空气中形成声波,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不同介质的声速比较的情况。

2、能列举“1”中各知识点的常见实例(实例是指:现象、应用和防止例子、课本实验),对概念、实例、图表(图表这里指:各种图像和表格)进行填空、判断与选择。

3、能对声音由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空气中形成声波,不同介质的声速比较的情况进行直接应用:解释常见现象,解决有关问题。(认识)

4、能设计并进行声音由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的声速比较的有关实验。(独立操作) 5、对“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实验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的要求:能够运用常见器材设计探究全过程、进行实际探究过程、写出探究报告。(经历)

第二节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无)

第三节 声音的特性

1、知道音调,频率及单位,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乐音。

1、 能列举“1”中各知识点的常见实例,对概念、实例、图表进行填空、判断与选择。

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知道噪声及来源,声音强弱的单位——分贝,噪声的控制途径。

2、能列举“1”中各知识点的常见实例,对概念、实例、图表进行填空、判断与选择。

第五节 声的利用

1、 知道声的利用的两个重要方面:传递信息、传递能量。声能也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2、 能列举“1”中知识点的常见实例,对概念、实例、图表进行填空、判断与选择。

第二章 光现象

第一节 光的传播 颜色

1、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色散,白光的组成,色光的三原色,颜料的三原色(两个三环图),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有不同颜色的原因。

2、能列举“1”中各知识点的常见实例,对概念、实例、图表进行填空、判断与选择。 3、能从色光的透过、吸收与反射角度,解释透明、不透明物体有不同颜色的原因(理解)。 4、会设计并进行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实验。(独立操作)

5、能够运用常见器材设计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全过程、进行实际探究过程、写出探究报告。(经历)

第二节 光的反射

1、知道光的反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反射面,入射点,反射规律(两角相等),镜面反射,漫反射,光路可逆,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物体的原因。

青岛市初中物理教学要求(人教版《物理》教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at7q8l8gc55t2h95x553fre38hic9011bk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