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应用技术方向专业 授课单位:
学时:176学时(分两学期实施,第一学期理64+实训30学时,第二学期理52+实训
30学时)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应用技术方向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课程。
课程的作用:
《电工电子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知识、电路的过渡过程、正弦交流电路、磁路和变压器、异步电动机及其控制等内容。也是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应用技术方向专业的基础课程。在这基础上,学生才能继续学习后续的课程。后续的课程包括电机与电气技术、PLC应用技术、电气工程制图、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及装调、工业机器人自动线系统设计及典型应用等。
2.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设备生产企业及工业生产、经营单位企业。从事一般自动化装备的设计、装配、调试、检测或维修工作。以及自动化产品、元器件的采购和销售工作。分析岗位群对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相关内容的要求确立课程的内容知识点。
在教学中要根据高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同时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教、学、做一体化,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培养工业机器人从业人员所需的职业技能为课程最终目标。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行业对自控从业人员技能要求是:能对设备进行配电的设计、制造及调试,能正确及灵活选用各种类型传感器及周边配套件,能对工业机器人工作站进行配套集成并安装调试。工业设备讲究安全可靠,对于高职毕业从业者,所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是设备集成设计、安装及调试能力而非线路板等基础板的设计开发能力,所以课程目标的重心偏向电工技术兼顾电子技术。掌握电工技术,使学生能正确配电;兼顾电子技术,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周边配件的特性及性能指标,才能正确选用正确的传感元件。
3.课程目标 3.1知识目标
1.掌握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2.学会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计算方法。 3.掌握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简单计算方法。 4.掌握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5.掌握低压电器的基本结构、基本性能和主要工作原理。 6.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的特性和主要参数。 7.掌握放大电路结构和原理。 8.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 9.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组成及工作原理。
10.掌握数字电路基础知识,理解逻辑门电路,理解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原理及应用。
3.2能力目标
1.具有正确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电流表、电压表、万用表、示波器等)的能力。 2.具有正确测量基本电学量(电阻、电流、电压、电功率、电能)的能力。 3.具有正确识读和分析常用电工电子电路图,并完成有关电路参数计算的能力。 4.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的选用及检测。
5.掌握基本放大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的接线安装。 7.掌握门电路的测试及其应用。
8.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测试与设计。
9.具有初步组成和调试电子电路的能力、查阅电子器件手册能力、撰写实验、实训技术报告能力。
3.3情感目标
帮助学生体验电工电子学习活动中的成功与快乐。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完成项目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
3.4素质目标
3.4.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3.4.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学能力。 3.4.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3.4.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3.5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
通过相关劳动部门,应让学生取得电工证。
4.课程内容和要求
上篇:电工技术(第一学期执行) 学习 项目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教学建议 与说明 学时 一、电路的掌握电路的基本组1.电路的基本组成、主要元件及物理结合实物模型启发式基本知识 成、主要物理量、量、电路模型、电路的状态和电气设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电路模型、电路的备的额定值; 教学;通过课堂随练的状态 2.电流、电压、电动势的参考方向; 10 3.理想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 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4.实际电源的两种电路模型的特性; 主动性及加强师生互5.电路简化及等效变换。 动。 二、电路的掌握基尔霍夫电流1.基尔霍夫电流(KCL)与电压(KVL)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通分析方法 与电压定律;等效定律; 过课堂随练的方式提电源定理。 2.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并能运用它们来解决复杂电路问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题。 及加强师生互动。 三、正弦交掌握R、L、C电路1.正弦交流电的基本特征和相量表结合实物模型启发式流电路 中电压、电流之间示法; 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关系与电路中的2.R、L、C电路中电压、电流之间的教学;通过课堂随练的功率; 关系与电路中的功率; 3.提高功率因素的方法。 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6 8 主动性及加强师生互动。 四、三相交掌握三相交流电路1.三相交流电路的基本特征; 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电路 中负载的星形与三2.三相交流电路中负载的星形与三通过课堂随练的方式角形联结方式。 角形联结方式; 16 3.计算三相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关系和功率; 性及加强师生互动。 4.安全用电知识。 五、电路的认识掌握电路暂态1.换路定理; 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暂态过程 过程的客观规律 2.一阶动态电路的分析方法-三要素法; 3.了解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4.了解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基本知识。 六、电工实详见电工电子实 训 训课程标准 6 30
下篇:电子技术(第一、二学期执行)
学习项目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教学建议与说明 结合实物模型启发式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通过课堂随练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加强师生互动。 学时 一、半导体及掌握二极管和三极管1.半导体的特点, 特性 的特性。 2.PN结的形成和特性; 3.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类型; 4.二极管的特性及参数; 5.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类型, 6.三极管的电流分配与放大作用。 6 二、基本放大掌握基本放大电路组1.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正确画出放大器的结合实物模型电路 成及分析方法;能够正直流通路,理解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 启发式教学;利确估算放大器静态工2.共发射极、共基极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 用多媒体课件作点;了解稳定静态工3.运用图解法和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来对教学;通过课堂随练的方式提作点的必要性及稳定放大器进行静态工作点分析。 高学生学习的方法;掌握反馈的基本4.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了解放大器的低主动性及加强概念与分类;能识别和频和高频特性; 师生互动。 分析基本的反馈组态;5.反馈的基本概念与分类,能识别和分析了解功率放大器。 基本的反馈组态; 6.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7.多级放大器的耦合方式,会计算多级放大器的增益。 8.基本功率放大器分类及电路。 三、集成运算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1.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 放大器 的线性应用,理解非线2.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 性应用。 3.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应用。 四、正弦波振熟悉正弦波振荡器电1.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荡器 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 掌握RC桥式正弦波振3.LC正弦波振荡电路; 荡器,理解石英晶体振4.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荡器。 五、直流稳压掌握单相半波整流电电源 路、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与滤波电路的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稳压电路的电路组成。 1.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与滤波电路的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 2.稳压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 3.集成稳压器的工作原理。 4.晶闸管调压电路。 16 结合实物模型启发式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结合实物模型启发式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结合实物模型启发式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结合实物模型启发式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6 6 8 六、逻辑门电掌握数的进制与编码,1.数的进制与编码, 路 逻辑代数及应用基本2.逻辑代数及应用, 3.晶体管的开关作用, 逻辑门电路。 4.基本逻辑门电路。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