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澄运河大桥 施工技术方案
第一章 编制说明
本方案的编制以下列文件和资料为依据: 1、施工承包合同书,2003年10月20 日 2、施工图设计文件,2003年 9月变更图纸 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4、《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J 053—94) 5、《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JTJ 041—94) 6、《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光圆钢筋》(GB 13013) 7、《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带肋钢筋》(GB 1499) 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071—98) 9、《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 076—95) 1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 021—89)
1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023—85)
第二章 工程概况
锡澄运河桥为单跨70米三片拱肋下承式钢筋砼系杆拱桥,里程桩号为MK4+687.678至MK4+760.678段,中心桩号为MK4+724.178。
下部结构有一柱式桥墩,一桥台,柱式桥墩为系杆拱和主线连续箱梁的共用墩,桥墩承台厚度2米,由三个小承台组成,承台之间采用系梁连接,每个承台下接4根υ1.5米钻孔桩,桩长66米。桥台承台厚度2米,由两个小承台组成,承台之间采用系梁连接,每个小承台下接6根υ1.2米钻孔桩,桩长66米。摩擦型钻孔灌注桩,桥台设挡土前墙。
- 1 -
锡澄运河大桥 施工技术方案
上部结构由拱肋、系杆、吊杆、风撑、横梁和桥面板组成 共肋和风撑采用工字形断面,钢筋砼材料,拱肋高1.7米,宽1.0米.系杆采用矩形断面,预应力砼材料,系杆高2.0米,宽1.0米.吊杆采用圆形断面,结构用无缝钢管材料,规格为219×12毫米,Q345B级钢,内穿9根钢绞线.横梁和桥面板连接为整体,形成T形断面,预应力砼材料,横梁高1.19~1.59米。腹板宽0.26米,间距4米,桥面板厚0.2米.
技术标准
道路等级:二级公路
设计荷载:汽-超20,挂-120,人群荷载3.5kPa 设计车速:V=80km/h
桥面宽度:总宽37.5m;横向布置为4.0非机动车道(含栏杆扶手)+1.5m侧分隔带+12.25m机动车道(含左右侧路缘带)+2.0m中央分隔带+12.25m机动车道(含左右侧路缘带) +1.5m侧分隔带+4.0非机动车道(含栏杆扶手)
桥面坡度:单向纵坡0.5%,双向横坡2%;
通航标准:通航宽度50米,最高通航水位3.063米, 地震烈度: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地质水文
该桥位处土质主要为亚粘土和亚砂土,表层土CBR值普遍较低;锡澄运河经过场地内,地下水水质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 2 -
锡澄运河大桥 施工技术方案
气候特征
项目区域气候受海洋性季风影响,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3.3。C,年平均降水量970mm,最大为1300mm;夏季降水充沛6—9月为汛期,平均降雨量680mm,占全年降水量的70%。
主要工程数量
主要工程数量表 桩基 υ150cm 桥 梁 下部结构砼 上部结构砼 钢筋 预应力钢材 m /根 m3 m3 T 1980/30 1036.1 198.39 1699.86 251.14 638.39 70.78 C30不含桩基混凝土 C40 C50 C30 含桩基钢筋
第三章 施工测量
1、测量依据
1.1根据业主提供的平面控制点与水准点为基准进行复测和引测。根据业主提供的有关测量资料、设计图纸、复测资料进行计算和测量放样。
1.2以本工程执行的施工规范中的有关规定作为精度标准。 2、平面控制测量
2.1对施工现场及控制点进行实地踏勘,结合本工程平面布置图,建立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在考虑通视条件、稳固状态、放样方便等各种因素,要求达到每200m设一个控制点。控制点在桥梁两侧间隔分布,以建立通视情况良好的导线控制网。放样时每点至
- 3 -
锡澄运河大桥 施工技术方案
少有两个控制点做后视,以便校核。
2.2定期对导线控制网进行闭合校验,保证各点位于同一系统。随着施工的进展,每个月至少复测一次,以求控制网达到精度要求。 3、平面轴线测量
3.1按图纸中结构不同的施工部位,分别制定不同的测量方法,以满足精度要求和施工进度要求。
3.2桩基础施工时所需要的轴线,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放样,用全站仪直接放出桥墩中心点。然后将仪器架至桥墩中心点,后视控制点,定出切线,再转90度定出法线桩。如果一次无法投测到位,可以在附近适当位置临时转点,但转点次数尽量控制一次。 3.3桩施工结束,采取同样方法确定承台位置。
3.4承台浇注完毕后,所需要的轴线采取后方交会,定出偏移轴线,测站为承台上的任意点,根据该点坐标值计算出到中心点角度和距离,以极坐标法定出其它轴线。 3.5 立柱和盖梁位置的控制
全站仪支立于控制点上,用极坐标放样法定出立柱的中心位置,再用经纬仪和钢尺根据距离和角度放出立柱或盖梁的平面位置. 3.6系杆和拱肋位置的控制
首先在盖梁和台帽上定出系杆或拱肋轴线上的一个点,然后将经纬仪置于该点,后视导线点设定方位角,再将经纬仪旋转至系杆或拱肋轴线的方位角,依次放出该轴线上的点位。 4、高程控制测量
- 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