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省八校”2020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考试
化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
3.做选考题时,考生须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P31 K39 Cr52 Fe56
第I卷(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溶性铜盐有毒,但铜元素是生命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B. 光电池中高纯二氧化硅,能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
C. CO2水溶液显酸性,但大气中CO2浓度增大不是形成酸雨的原因
D. “地沟油”可用来生产肥皂和生物柴油,生物柴油是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可溶性铜盐中含有重金属离子铜离子,重金属离子可以使蛋白质变性,所以说可溶性铜盐有毒;铜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铜是人体健康内一种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故A正确;
B.光导纤维,就是依靠光在线缆中进行全反射从而达到用光进行载体传输信息的介质,并不是将光能转换为电能,故B错误;
C.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会导致酸雨,CO2浓度增大,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故C正确;
D. 地沟油属于油脂,可用于制造肥皂、提取甘油,可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生物柴油是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2.下列有关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 1 -
A. 将过量硼酸(H3BO3)溶液加入Na2CO3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但发生了反应 B. 根据密度的不同,用加水后再分液的方法可将苯和四氯化碳分离 C. 用如图装置蒸干溶液,可制得无水MnCl2固体
D. 冷却Cu与浓硫酸反应后的液体,向其中加入水以观察CuSO4溶液的颜色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硼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氢根,弱与碳酸,故将过量硼酸(H3BO3)溶液加入Na2CO3溶液中可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但无明显现象,故A正确;
B.苯和四氯化碳可以互溶,且都不溶于水,不能用水分离,故B错误;
C. MnCl2溶液中存在锰离子的水解,水解吸热,因此不能直接加热蒸发氯化锰溶液制MnCl2固体,应该在HCl的气氛中进行,故C错误;
D.反应后的液体残留大量硫酸,应将生成物加到水中,观察CuSO4溶液的颜色,试剂顺序颠倒,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1mol铜与足量硫反应时转移电子数目为NA
B. 31g白磷(分子式为P4)中含有P-P共价键数目为1.5NA
C. 1molNa与一定量O2完全反应,生成Na2O和Na2O2混合物含有离子总数1.5NA D. 标准状况下,1mol氦气含有的质子数目为4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 1mol铜与足量的硫反应生成0.5mol硫化亚铜,转移了1mol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NA,故A正确;
B. 1mol白磷分子中含6molP-P键;31g白磷晶体物质的量=约是1.5NA,故B正确;
C.在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中,均为2mol钠离子~1mol阴离子,共3mol离子,故当混合物中含1mol钠离子时含有离子总数1.5NA,故C正确;
- 2 -
31g=0.25mol,分子中含有的P-P键数
124g/molD.标准状况下, 1mol氦气中含1mol氦原子,每个氦原子含有的质子数目为2,所以 1mol氦气中含2mol质子,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4.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NaHS溶液中滴入少量CuSO4溶液:HS-+Cu2+=CuS↓+H+ B. 铅蓄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PbO2+2e-+4H++SO42-=PbSO4+2H2O
C. 草酸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
D. NaAlO2溶液中滴入少量NH4HCO3溶液:NH4+HCO3+3H2O+2AlO2=2Al(OH)3↓+NH3·H2O+CO3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当硫酸铜少量时,反应生成CuS沉淀和H2S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Cu→CuS↓+H2S↑; B. 铅蓄电池放电时,负极上铅失电子被氧化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铅,电极反应式为:Pb-2e-+SO4
2--2+
+
-
-
2-
=PbSO4,故B错误;
C.草酸为弱酸,不能拆成离子,正确的方程式为: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故C错误;
D. NaAlO2溶液中滴入少量NH4HCO3溶液,偏铝酸根结合氢离子促进碳酸氢根电离,促进铵根水解,故离子反应方程式:NH4+HCO3+3H2O+2AlO2=2Al(OH)3↓+NH3·H2O+CO3,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HS-在溶液中电离出H+、S2-,S2-与CuSO4电离出Cu2+反应生成不溶于强酸的CuS沉淀,当硫酸铜少量时,反应生成CuS、H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Cu2+→CuS↓+H2S↑;当硫酸铜足量时,反应生成CuS沉淀、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S+Cu=CuS↓+H。
5.a、b、c、d、e、f、g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主族元素,a、b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和均为O、d、f是同主族元素,f元素原子序数是d元素原子序数的2倍,e元素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中最大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e与a形成的化合物熔沸点高于e与g形成的的化合物 B. b的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弱于g的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 C. b、c、d与a均可形成含非极性键的二元化合物 D. d与e、f、g均可形成有漂白性的二元化合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 3 -
+
-2+
+
+
-
-
2-
a、b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和均为0,结合原子序数可知a为H,b为C;d、f是同主族元素,f元素原子序数是d元素原子序数的2倍,可知d为O,f为S,则c为N,g为Cl;e元素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中最大的,所以e为Na,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 e与a形成的化合物为NaH,e与g形成的的化合物为NaCl,二者均为离子晶体,但氢离子半径比氯离子半径要小,所以NaH的晶格能更大,熔沸点更高,故A正确;
B. b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为碳酸,g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有次氯酸、亚氯酸、氯酸、高氯酸等,碳酸的酸性比次氯酸要强,故B错误;
C. b与a可形成C2H2,c与a可形成N2H4,d与a可形成H2O2,三种物质均为含非极性键的二元化合物,故C正确;
D. d与e可形成过氧化钠,d与f可形成二氧化硫,d与g可形成二氧化氯,均为有漂白性的二元化合物,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6.肉桂醛(
)是一种食用香精,广泛应用丁牙膏、糖果及调味品中。苯甲醛和乙醛生
成肉桂醛过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Ⅰ.Ⅱ.
A. 1molCH3CHO和环氧乙烷(B. 肉桂醛和苯甲醛互为同系物
C. 肉桂醛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D. 检验乙醛中是否有肉桂醛的方法:加入溴水,看是否褪色 【答案】A 【解析】
【详解】A. 一个CH3CHO分子中有7个共价键即公用电子对,一个环氧乙烷分子也有7个共价键,故1molCH3CHO和环氧乙烷(
)混合物中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为7NA,故A正确;
+CH3CHO
+H2O
)混合物中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为7NA
B.肉桂醛的官能团为醛基和碳碳双键,苯甲醛的官能团为醛基,故二者不是同系物,故B错误; C. 因苯环、碳碳双键以及醛基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个平面上,则肉桂醛中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故C错误;
D. 碳碳双键、-CHO均与溴水反应,则溴水褪色不能说明含碳碳双键,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 4 -
7.三氯氢硅(SiHCl3)是制备硅烷、多晶硅的重要原料,对于反应2SiHCl3(g)
2
SiH2Cl2(g) +SiCl4(g),应
速率v=v正-v逆=k正xSiHCl3-k逆xSiH2Cl2xSiCl4,k正、k逆分别为正、逆向反应速率常数,x为物质的量分数,采用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在323K和343K时SiHCl3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的正反应活化能大于逆反应活化能 B. a、b处反应速率大小:va大于vb
C. 温度一定时使用更优质催化剂,可使k正、k逆增大,k正与k逆的比值增大
112D. 343K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2
78【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可知a所在曲线的温度更高,故a所在曲线的温度为343K,b所在曲线的温度为323K,进一步分析可知温度越高SiHCl3的转化率越高,即温度升高平衡右移,正反应吸热,ΔH>0; 【详解】A. 根据分析可知ΔH=正反应活化能-逆反应活化能>0,故A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a点温度高于b点,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B正确;
C. v正-v逆=k正xSiHCl3-k逆xSiH2Cl2xSiCl4,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k正xSiHCl3= k逆xSiH2Cl2xSiCl4,经变换可得平衡常数K=k正/k逆,即温度不变k正与k逆的比值不变,故C错误;
D. 由图示可知343K时反应2SiHCl3(g)=SiH2Cl2(g)+SiCl4(g)的平衡转化率α=22%,设SiHCl3的起始浓度为cmol/L,则
2
2
2SiHCl(g)=SiH2Cl(g)+SiCl(g)324c0.22c0.78c00.11c0.11c00.11c0.11c
0.11?0.11112平衡常数K==2;故D正确;
0.78278故答案
C。
【点睛】注意掌握三段式在化学平衡计算中的应用,C选项为难点,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对反应速率常数
- 5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