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单元测试-最新教育文档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4 6:54:1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单元测

一、单选题(共23题;共46分)

1.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19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 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 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 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1949~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包括手工业)如下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不包括( ) A. 社会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所占比重迅速增加 B.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 C. 完全适应我国生产力水平,持续稳定地推动了经济发展 D. 1953-1956年的变化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密不可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 民主集中制 B. 解放思相 C. 实事求事 D. 改革开放

4.“又出新车了!”“又有车降价啦!”这是近来人们在媒体上见的最多的一类消息。市场价格下降和企业新车下线就出现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有超过10款的轿车宣布降价,另外有北京现代索纳塔等多款新车上线。表面上看,企业的行为是自发的,但是都与一只看不见的手息息相关。材料中这只“看不见的手”说明了我国在现阶段实行的是

A. 社会主义企业体制改革 B.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 1 页

5.下图是一份询问笔录,该询问笔录产生的背景是( )

A. 清政府对民族工商业进行打压 B. 民国官僚资本压制工商业发展 C. “一五”计划忽视了轻工业发展 D. 计划经济实施及极左思潮泛滥

6.《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曾这样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

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歌词中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指的是( )A. 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 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C. 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的发展 D. 设立香港和澳门为特别行政区

7.50年代后期,有一首歌《我有一个理想》,其中第一个理想就是要当工人。小学规定每一个小学生都要学唱这首歌。当时也确实有许多中小学生以当工人为理想,这与今天相比已经无法同日而语。你认为影响五十年代末出现这一现象的不可能是( ) A. 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

B. 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人的代表——“铁人”王进喜的感召 C. “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号召 D. 大跃进运动高潮的到来

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这次会议作出的战略决策有 ①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实行改革开放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9.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

① 沿海开放城市 ② 经济特区 ③ 沿海开放区 ④ 内地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②③①④ D. ②①③④

第 2 页

10.我国农业总产值1979-1984年增长455.40%,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亿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 B. 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 A. 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 B. 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 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

1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A.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 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 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3.1985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34个省属企业。该决定主要是为了( ) A. 调整工业布局 B. 实行政企分开 C. 增强企业活力 D. 鼓励租赁经营 14.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标志着(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 B.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C.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 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15.近年来,中国为兑现开放市场的承诺而作出的持续努力不如贸易争端那样引人瞩目,对此,中国欧盟商会执行总经理马乔治形象地比喻说:“一棵树倒下的动静,要比一片森林成长还要大。”马乔治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是( )

A.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全球化经济带来的弊大于利 B.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全球化经济带来的利大于弊 C.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弊大于利 D.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利大于弊

16.1984年12月6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同年天津已成为( )

第 3 页

A. 经济特区 B. 沿海开放城市 C. 沿海开放区 D. 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17. 表2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 表2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A.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 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18.我国逐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A.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C. 内地──沿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 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19.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发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城市和地区开放顺序与之相对应的是( ) A. 大连——上海——长江三角洲——温州 B. 厦门——大连——环渤海地区——武汉 C. 深圳——珠海——珠江三角洲——武汉 D. 浦东——大连——闽东南地区——温州

20.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 ) A. 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C. 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D. 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第 4 页

21.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 )。

A.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D. 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22.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一步开放的重要标志是

A.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B. 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C. 开发上海浦东 D. 开放内陆城市 23.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农村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 B. 三大改造完成,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

C. 人民公社化运动,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30分)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时期。这个时期,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而国内落后的工业和众多的人口,使得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和提高积累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在这种背景下,强大的政府自然要选择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而这种要求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目标相结合,就使中国走上了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道路。 ——武力《中国计划经济的重新审视与评价》

材料二 1960年,中共中央发出《十二条》,肯定了农村集市在活跃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1962年中共中央发出《农业六十条》等指示,允许和鼓励社员种自留地和发展家庭副业。……在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覆盖的范围中,农村是计划较薄弱的环节,在“大集体”下存在着自留地、自由市场等“小自由”。……当我国开始启动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时,自留地、自由市场等“小自由”必定成为改革的先导。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自由市场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陈云指出,“必须考虑到我国人多、地大、各地情况不一样这个事实”,要求中央对地方、地方对工商企业的权力“集中不能过分”,“中央不可能包揽全国的事情,所以应当有适当的分权”,“扩大地方的职权是完全必要的”“有些企业的管理权要下放,财务要下放,利润也要下放”。他的这些主张,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的肯定,委托他主持制定改进经营管理体制的具体实施方案。他亲自代国务院起草了《关于改进工业管理体制的规定》等三个文件,在全国实施。这些措施的提出和实行,对调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1《陈云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卓越贡献》

第 5 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单元测试-最新教育文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bgv86uhby0cqsi0v0jd0weks4q8c700nr5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