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7 14:40:4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读读写写“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等词语。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21*cnjy*com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感悟李大钊临危不惧、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品质。受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受到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来源:21cnj*y.co*m】 二.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回忆录。本文是回忆录。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学习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感悟李大钊临危不惧、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品质。受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受到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出处:21教育名师】

本文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2—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第二部分,8—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第三部分,18—29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第四部分,30—32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 三.教学重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 四.教学难点

2.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 五.教学准备:

1.布置同学搜集李大钊的生平资料。 2.搜集有关李星华的资料、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知道哪些有关李大钊的故事呢,作者李星华和李大钊又有什么关系,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1.简介作者。(幻灯片2) 2.介绍李大钊。(幻灯片3)

同学们对李大钊先生都有一些认识吧,你对李大钊有哪些认识?

李大钊的革命精神,临危不惧、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品质是否让你有所感触。今天我们就

一起和作者李星华走近李大钊,学习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感悟李大钊临危不惧、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品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www-2-1-cnjy-com

(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条理 。

1.自由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出示生字:(幻灯片4)

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

(2)认读生词,释义。

被难日 幼稚可笑 恐怖 严峻 怒气冲冲 军阀 轻易 一拥而入 沉着 会意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些故事?(幻灯片5) (板书:被捕前、 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师:作者李星华是如何讲述李大钊的故事的呢?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三)合作研读,品读课文第一部分。 1. (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 生:“1927年的春天。” 师:“有什么作用?

生: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承接第一节,引起下文的回忆。 师: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幻灯片6)

生:从父亲早出晚归,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父亲烧了一些书籍和文件,工友阎振三被抓,坚决不离开北京等方面都可以感受到。21·cn·jy·com 师: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

生:在严重的局势下,同志和亲人劝李大钊离开北京,但他坚决不肯,当时李大钊同志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21cnjy.com 师:父亲不顾朋友和母亲的劝说,坚决不离开北京,会不会也像阎振三一样被逮捕呢? (四)品读课文第二部分。

1.师:被捕时李大钊又是怎样从容对待的,让我们一起看看。

师:请快速浏览课文的第八自然段至第十七自然段,思考: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 生:纷乱,剧烈。

师:敌人是怎样逮捕李大钊的?说明了什么?

生:“宪兵、侦探、警察一一拥而入,挤满了小屋子”这些都说明敌人心虚,“为了抓一个人,动用了这么多人,‘横肉’是说相貌凶恶,不要放走一个的吼叫,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枪对着父亲和我”这些都说明敌人的残暴。 师:“我”是怎样表现的? 生:“剧烈的心跳” “恐怖的眼光” 师:说明了什么?

生:年纪小,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感到害怕。 2.交流:

师:与敌人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在:(幻灯片7)

生:第8自然段写到“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敌人还没进屋就先放枪,而且是纷乱的喊叫,可以看出敌人是虚张声势。而“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父亲的“不慌不忙”与敌人的来势汹汹形成了鲜明对比。

生:来的人“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把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仅仅是父亲和“我”两个人,敌人却如此兴师动众,也是鲜明的对比。【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生:那些便衣、侦探的态度也和父亲形成了鲜明对比。对方是“粗暴的吼声”“满脸横肉”“冷笑着”。而第17自然段里写到,“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这也是鲜明的对比。2·1·c·n·j·y 师:说说这段讲了什么?

生:讲李大刽被捕时从容不迫,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四)品读课文第三部分。

师: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时,父亲是什么样子的?这说明了什么? 生:“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 “平静而慈祥的脸”

生:说明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师: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幻灯片8)21教育网

生:在我们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卓越的革命者,在女儿的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伟大的父亲。课文的字里行间里无不流露出女儿对父亲深深的敬爱。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www.21-cn-jy.com 师: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

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并读一读。 (五)学习第四部分

师:轻声齐读课文最后三自然段

师:“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四月二十八“这两句表达了母子俩什么样的感情?2-1-c-n-j-y

生:未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问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志革命到底

师:最后三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这样写的好处你知道吗?(幻灯片9) 生: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更加体现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怀念与深深的敬佩之情。 师:学习课文后,现在你觉得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幻灯片10) 生:是个忠于革命、镇定从容、坚贞不屈、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人。

3.总结: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幻灯片12) 这篇文章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地叙述方式,真实地回忆了父亲李大钊被害的全部过程。通过对场景的细节描写及对人物形象地对比描写,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真情实感,感受到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沉痛心情。 (六)作业布置:(幻灯片13)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说你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 2.将课后生字组词写3遍 七.板书设计(幻灯片14) 十六年前的回忆

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 倒叙法 被捕前—— 局势严重 工作紧张 前后照应 被捕时—— 不慌不忙 保持严峻 对比手法 法庭上—— 平静慈祥 安定沉着

被害后—— 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首尾呼应 八.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革命题材的精读课文,是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对后面三篇课文的学习有一个重要的导向作用。教材在编排上注意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我在使用教材时,仔细揣摩教材,解读教材,理解教材内容,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用教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避免了学生学习语文课变成了思想品德教育课,充分体现出语文课的“味道”,重视语文的熏陶和感染作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进入角色,换位思考,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活动背景和喜怒哀乐,阅读后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得出结论,并处理好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正确导向的关系。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对课文中重点句段的理解和把握,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可以提示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读、思、议课文中需重点体会的部分,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书,合作学习,交流,共同完成教学目标。21·世纪*教育网

二、选择题

2.

梁思成的故事

李辉

①一个旅游观光者,其实永远是健忘的。每到一处景观,他会惊奇、会兴奋,但一转眼,这些惊奇和兴奋,又会被新的景观引起的惊奇和兴奋取代。他们眼中的古塔也好,古刹也

好,充其量不过是形状有差异、年代有远近的建筑。

②对梁思成这样的人却不然。古建筑在他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一砖一瓦,一根立柱,一处斗拱,一幅雕像,都是活生生的存在。当他攀登本塔时,当他考察一座座石桥时,当他观看北京城墙时,他决不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而是将自己的全部生命,与他所接触的对象融为一体了。 ……

③“‘建筑,是一种艺术,因而它在某些方面是人类或建造者的表现。”一位英国学者说。

④梁思成恰恰在这方面拥有了建筑的灵魂。他以做学问起步,从枯燥的架构分析、材料分析、形状勾勒等等专业常识,走进了包容历史与现实的人类精神。这样,他对建筑历史的描述,已不能仅仅视为单一的学问。只有他真正了解那些古建筑的价值,因为他把它们和创造它们的人的精神视为一体。

⑤人们一般都愿意以无比钦佩的心情,提及梁思成在二次大战期间为日本名城奈良免遭轰炸所做出的努力。对于一般人来说,这的确是难以想象的举动。他和全民族都遭受日本侵略带来的痛苦,而他的妻子林徽因的弟弟,作为一名中国军队的飞机驾驶员,就牺牲于对日空战之中。国耻家恨,都完全可以让他对美军轰炸日本本土感到高兴。

⑥然而,梁思成想得更远、更深。他是一个冷静的历史主义者。在烽火连天的岁月,在仇恨很容易支配人们一切行为的时刻,唯独他,依旧把热爱倾注在人类古建筑上,他知道,地球上的所有文化遗产,都属于人类。

⑦在美军炮火开始猛烈轰炸日本本土时,梁思成却立马赶到美军设在重庆的指挥部,向美军上校布朗森递交上一份日本文化名城奈良的古建筑图纸,并要求保护奈良城。为什么呢?正如梁思成所说:“要是从我个人感情出发,想到国人的苦难,我是恨不得炸日本人,然而,一种职业与历史责任感,让我冷静下来,建筑是社会的缩影,民族的象征,但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的结晶。像奈良唐招提寺,是全世界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一旦炸毁,是无法补救的。”

(有删改)

1.第②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梁思成眼中“古建筑”的含义与一般游览者眼中的“古建筑”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3.第⑤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人们一般都愿意以无比钦佩的心情”提及梁思成?

4.“梁思成恰恰在这方面拥有了建筑的灵魂”,你认为这个“灵魂”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5.阅读全文,你认为梁思成是一个怎祥的人?

1.承上启下

2.一般游览者眼中的古建筑只不过是形状有差异、年代有远近的建筑;而梁思成的眼中,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bkpp5dhap1is530855j3blzb1bw3200hqi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