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五(1)音乐教案
汪丽霞
课题:《北国之声》 课时:第 1课时
教学内容:《北国之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这首歌曲,使学生感受北京的生活气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这首歌曲,使学生感受北京的生活气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欣赏这首歌曲,使学生感受北京的生活气息,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
教学过程:
1.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歌曲-《北京的孩子逛北京》
北京的孩子逛北京是一首中国气息浓厚的作品,京味十足,歌词都是和北京生活相关的内容。表现了北京的孩子对自己城市的热爱。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首歌曲。
2.初听歌曲,启发学生介绍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归纳出歌曲中描绘了哪些北京景观。
3、学生介绍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归纳出歌曲中描绘了北京的哪些景观。 4、介绍北京的相关知识。
5、再次聆听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不同段落的旋律的不同特点。 6、播放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哼唱第一段旋律并朗读第二三段歌词。 7、组织简单的讨论,让徐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8、跟着录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小结:
奥运会就要在我们的祖国首都北京举行了,在这次世人瞩目的体育盛会里,我们中国人将向世人宣布自己的进步与发展。今天这首歌曲旋律非常有进行曲风格,同学们唱的很好,把自己的感情投入进去。
作业:学生介绍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归纳出歌曲中描绘了北京的哪些景观。 板书:第一单元《北国之声》 教学时间:
教学反思:
课题:《驯鹿》《冬猎》 课时:第2课时 教学内容:《驯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这首歌曲,使学生感受北京的生活气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这首歌曲,使学生感受北京的生活气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欣赏这两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教学过程:
1.播放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录像片段,导入教学。 2.介绍这两首作品的出处、作者。 3.欣赏《驯鹿》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教师总结。 (2)展示月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请学生拍手或拍腿,用× ×× × × │ × ×× 0× × │的节奏为A段音乐伴奏。 4.欣赏《冬猎》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教师总结。 (2)展示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伦春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让学生谈谈书上所列两段主题分别是以什么样的速度、情绪演奏的,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小结:将这两首作品连起来欣赏,请学生谈谈这两首作品有何异同,并比较月琴与柳琴的演奏方式有何不同。教师总结。
作业:请学生自选一首作品创编舞蹈动作进行表演,并作评价。 板书:《驯鹿》《冬猎》 教学时间: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课题:《驯鹿》《冬猎》 课时:第 3 课时 教学内容:《冬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这首歌曲,使学生感受北京的生活气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这首歌曲,使学生感受北京的生活气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欣赏这两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教学过程:
1.播放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录像片段,导入教学。 2.介绍这两首作品的出处、作者。 3.欣赏《驯鹿》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教师总结。 (2)展示月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请学生拍手或拍腿,用× ×× × × │ × ×× 0× × │的节奏为A段音乐伴奏。 4.欣赏《冬猎》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教师总结。 (2)展示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伦春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让学生谈谈书上所列两段主题分别是以什么样的速度、情绪演奏的,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小结:将这两首作品连起来欣赏,请学生谈谈这两首作品有何异同,并比较月琴与柳琴的演奏方式有何不同。教师总结。
作业:请学生自选一首作品创编舞蹈动作进行表演,并作评价。 板书:《驯鹿》《冬猎》 教学时间: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美丽的家乡》
课题:《美丽的家乡》 课时:第 4 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过程与方法
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
教学重难点: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谁知道黑龙江在哪儿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与这个省有关的少数民族歌曲。
学生发言引入教学。 二、激情参与(视唱): 1、播放歌曲。
2、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轻声哼唱: 注意:(1)强调正确坐姿。
(2)可先放慢速度练习,较熟练后将速度还原。
(3)老师将其有休止符的地方用连音来弹奏,请学生感受效果有何不同?因此,演唱时应把握好连音与休止符的细致要求。
(4)唱“啦”,演唱时注意声音的弹性及气息的支持。
三、学唱歌曲:
1 、师:除了我们以前了解过的汉族歌舞音乐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等待着我们去了解,那么首先我们就来完整欣赏一首歌曲《美丽的家乡》,想不想听老师为大家演唱一遍啊?
2 、师:请同学们试着跟琴轻声哼唱一 遍(或者二到三遍),可分为三部分哼唱,注意:a、休止符b、装饰音。
3 、引导学生发现前面的发声练习就在歌曲之中,由此分析此首歌曲的结构。
4 、教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一 歌 (1)完整视唱旋律。
(2)根据感觉分析的歌曲结构特点,分段学习此歌,特别注意B段衬词的演唱。 (3)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此歌,
注意:1修止符的运用。 2、控制整体音量。
小结:高音时不要喊叫,注意声音强弱对比。
(4)完全熟练以后,进行力度、表情、速度变化。让学生感觉力度、表情、速度变化。对音乐表现的影响。
(6)通过学习《美丽的家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作业: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此歌, 板书:《美丽的家乡》
教学时间:
教学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