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华经典古籍库》收录书目介绍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8 16:18:3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中华经典古籍库》收录书目介绍

(一、二期书目,收书共计431种,约2.2亿字)

“中华经典古籍库”收录中华书局出版的整理本古籍图书,涵盖经史子集各部。数据库以传统四部分类法为纲,以下简介以中华书局整理本古籍的出版系列为目。

二十五史系列

“二十四史”加上《清史稿》,就是通常所说的“二十五史”。 《史记》 《晋书》 《陈书》 《隋书》 《新唐书》 《辽史》 《清史稿》 《汉书》 《宋书》 《魏书》 《南史》 《旧五代史》 《金史》 《后汉书》 《南齐书》 《北齐书》 《北史》 《新五代史》 《元史》 《三国志》 《梁书》 《周书》 《旧唐书》 《宋史》 《明史》 通鉴编年系列

通鉴源于司马光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取宋神宗“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之意,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述历史。后世多效仿司马光,或续资治通鉴,或撰当代通鉴,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

本系列包括《资治通鉴》在内的五部通鉴体书籍及后世编年体史书,参照各家底本及所引著述、笔记、墓志等材料加以点校考证,内容翔实可信,使用方便,是目前通鉴类书籍较为完善的版本。 《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后汉纪》 《续资治通鉴》 《明通鉴》 《纲鉴易知录》 《续资治通鉴长编》 《汉纪》 《东华录》 《皇朝编年纲目备要》 《续编两朝纲目备要》 纪事本末系列

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主体,把大量史料加以剪裁整理,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事件始末的史书体裁。它克服了编年体记事分散和纪传体记事重复的缺点,在编年、纪传、政书三体之外又创立了一种史书新体裁,从而为史学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纪事本末体”,始创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其后有明朝陈邦瞻的《宋史纪事本末》、清朝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李有棠的《辽史纪事本末》《金史纪事本末》等。本系列多书互校,择善而从,较为完善。 《宋史纪事本末》 《元史纪事本末》 《绎史》 《辽史纪事本末》 《明史纪事本末》 《金史纪事本末》 《三藩纪事本末》 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

中国古代的地志,除了地区性的方志以外,还有一种记述全国性疆域的地理志,称为总志。总志记载全国的疆域政区的建制沿革,以及山岳形胜、河流沟渠、风俗物产、往古遗迹、人物故实等等。本丛书收录唐宋以后各朝的相关官修或私人著述加以整理出版。丛书以可靠版本为底本标点整理,参照多种版本与历代正史、地理志、区域性方志,细致校勘,是一次全面的整理,成果极为完善。 《元和郡县图志》 《方舆胜览》 《读史方舆纪要》 新编诸子集成

子书是我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一批子书产生在春秋末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其中不少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珍贵结晶。秦汉以后,也产生了不少子书,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20世纪50年代,中华书局修订重印了建国前由原世界书局出版的诸子集成。这套丛书汇集了清代学者整理子书的新成果,但所收的子书种类不够多,断句、排印尚有不少错误,因此中华书局决定编辑出版一套新编诸子集成。“新编诸子集成”收录先秦到唐五代的

子书,着重选收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的。个别不属于子部的书(如班固的《白虎通义》),因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也以选录。 《论语集释》 《荀子集解》 《春秋繁露义证》 《太玄集注》 《颜氏家训集解》 《墨子校注》 《老子道德经注校释》 《庄子集释》 《列子集释》 《管子校注》 《韩非子集解》 《十一家注孙子校理》 《淮南鸿烈集解》 《抱朴子外篇校笺》 《孟子正义》 《新语校注》 《盐铁论校注》 《白虎通疏证》 《刘子校释》 《墨辩发微》 《老子校释》 《庄子集解》 《抱朴子内篇校释》 《管子轻重篇新诠》 《公孙龙子悬解》 《孙膑兵法校理》 《淮南子集释》 《四书章句集注》 《新书校注》 《法言义疏》 《潜夫论笺校正》 《墨子间诂》 《墨子城守各篇简注》 《帛书老子校注》 《庄子集解内篇补正》 《文子疏义》 《商君书锥指》 《公孙龙子形名发微》 《吕氏春秋集释》 《论衡校释》 新编诸子集成续编

“新编诸子集成”丛书原拟分两辑出版,第一辑拟目三十多种,后经过调整,确定为四十种。第二辑原来只有一个比较笼统的规划,受各种因素限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有的项目已经列入第一辑出版,因此我们后来不再使用第一辑的提法,而是统名之为《新编诸子集成》。随着“新编诸子集成”这个持续了二十多年的丛书划上圆满的句号,作为其延续的“新编诸子集成续编”。它的立意、定位与宗旨同《新编诸子集成》一脉相承,吸收和反映了近几十年来国学研究与古籍整理领域的新成果,为学术界和普通读者提供了更多的子书品种和哲学史、思想史数据。 《新辑本桓谭新论》 《申鉴注校补》 《政论校注》 《中说校注》 《昌言校注》 《鬻子校理》 《慎子集校集注》 《鬼谷子集校集注》 十三经清人注疏

自汉至清,经学在各门学术中占有统治地位。经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而清代是很重要的也是最后的一个阶段。清代经学家在经书文字的解释和名物制度等的考证上,超越了以前各代,取得了重要成果,这对我们利用经书所提供的材料研究古代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以至科技等,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清代的经学著作,数量极多,体裁各异,研究的方面也不同。其中用疏体写作的书,一般是吸收、总结了前人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又是现在文史哲研究者较普遍地需要参考的书,因此我们在“十三经清人注疏”这个名称下,选择这方面有代表性的著作,陆续整理出版。所选的并非全是疏体,这是因为有的书未曾有人作疏,或虽然有人作疏,但不够完善,因此选用其它注本来代替或补充。如:《礼书通故》既非疏体又非注体,但它与《礼记训纂》等配合,可起疏的作用,故也入选。《大戴礼记》不在“十三经”之内,但它与《礼记》(《小戴礼记》)是同类型的书,因此也收进去。对收入的书,均按统一的体例加以点校。 《周易集解纂疏》 《毛诗传笺通释》 《礼记训纂》 《大戴礼记解诂》 《论语正义》 《尚书今古文注疏》 《诗三家义集疏》 《礼记集解》 《春秋左传诂》 《今文尚书考证 《周礼正义 《礼书通故 《春秋谷梁经传补注》 历代史料笔记丛刊

1998年我局曾将“历代史料笔记丛刊”整体推出,近几年又推出“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元明史料笔记丛刊”、“清代史料笔记丛刊”。笔记形式活泼,内容广泛,并且大都是亲见亲闻,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多年来颇受读者欢迎。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隋唐嘉话》 《朝野佥载》 《明皇杂录》 《东观奏记》 《大唐新语》 《渑水燕谈录》 《东坡志林》 《东轩笔录》 《邵氏闻见录》 《旧闻证误》 《芦浦笔记》 《玉壶清话》 《家世旧闻》 《清波杂志校注》 《曲洧旧闻》 《可书》 《北梦琐言》 《开元天宝遗事》 《国老谈苑》 《唐语林校证》 《归田录》 《默记》 《青箱杂记》 《邵氏闻见后录》 《铁围山丛谈》 《鹤林玉露》 《泊宅编》 《石林燕语》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西塘集耆旧续闻》 《侯鲭录》 《南部新书》 《安禄山事迹》 《孙公谈圃》 《东斋记事》 《龙川略志》 《燕翼诒谋录》 《齐东野语》 《桯史》 《四朝闻见录》 《湘山野录》 《老学庵笔记》 《云麓漫钞》 《麟台故事校证》 《墨庄漫录》 《墨客挥犀》 《容斋随笔》 《朝野类要》 《孔氏谈苑》 《春明退朝录》 《龙川别志》 《涑水记闻》 《癸辛杂识》 《游宦纪闻》 《春渚纪闻》 《续湘山野录》 《西溪丛语》 《鸡肋编》 《师友谈记》 《过庭录》 《续墨客挥犀》 《封氏闻见记校注》 《丁晋公谈录》 元明史料笔记丛刊

《菽园杂记》 《典故纪闻》 《治世馀闻》 《三垣笔记》 《粤剑编》 《枣林杂俎》 《西湖梦寻》 《郢事纪略》 《归潜志》 《玉堂丛语》 《继世纪闻》 《庚己编》 《原李耳载》 《五岳游草》 《震泽长语》 《水东日记》 《寓圃杂记》 《松窗梦语》 《客座赘语》 《山志》 《广志绎》 《震泽纪闻》 《戒庵老人漫笔》 《谷山笔麈》 《今言》 《贤博编》 《双槐岁钞》 《陶庵梦忆》 《续震泽纪闻》

搜索更多关于: 《中华经典古籍库》收录书目介绍  的文档
《中华经典古籍库》收录书目介绍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bwld5gzku7px008twlp8xswm2yhdw015nh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