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完整版)山东省潍坊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8 4:25:5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3. 写出了作者旷达不羁、乐而忘形的情态。蕴含着作者追求欢乐、排遣苦闷的情感。

【解析】

12?试题分析:考查诗人的炼字技巧。 一个“逐”字,生动地道出了游人如织、 熙熙攘攘、喧嚣热闹的情形。

“出”字突出了秋千和打秋千的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们好像隐约听到了绿杨成荫的临水人家传 出的笑语喧闹之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这样就幽美的景色中,平添出一种盎然的生意。

13?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词的下阙写诗人自己与民同乐的情景: 白发上插着鲜花的诗人

随着急促的乐声频频举杯畅饮,以议论结尾并抒发诗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情,同时也蕴含词人 仕途坎坷的无限感慨。最后一句反问形式发议论,表达出诗人乐而忘忧(贬谪流放、志不得伸的忧愁) 民同乐、行乐惜春的思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颜渊论御马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 ”颜渊曰:“善则善矣, 其马将俟①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谱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 毕马佚闻矣。定公躐 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

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 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 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 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 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

⑥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⑤毕矣;历险

②以东野

、与

___________

(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

[注]①佚(y):通“逸”,逃跑。②厩(jiu )人:马棚的差役。③躐(e):超越。④趣:同“促”。⑤朝 礼:指调服车马的

法度。⑥组:编织。

14.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乡.寡人曰 (2)昔者舜工.于使人 (3)然犹策.之不已

15. 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定公不悦,以.告左右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 B. 定公躐席而.起|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孟子?告子上》)

C. 不识吾子何以知之.|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 .怠(《送东阳马生序》 D. 舜不穷其.民|安陵君其许寡人(《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16.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侠闻矣。 ( 2)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17. 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答案】 14.

( 1)通“向”,从前(先前) 。( 2)擅长(善于) 。( 3)用鞭子打(驱赶) 。

15. C

16. ( 1)颜渊告退后,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禀报鲁定公东野毕驾驭的马跑了。

( 2)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

17. 为政者要体恤民情,使百姓安居乐业(不能把老百姓逼得走投无路)

【解析】

14.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

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乡”:通“向”, 从前(先前)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5?试题分析:C项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代词,指代前文所说之事。

介词,因。 B 项:连词,表示顺承关系;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却。 语气。

A项:介词,把;

D 项:代词,他的;助词,加强

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 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 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而”“则”作为连 词使用,可根据上下文推断它的用法。

16.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 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俄而”“厩人”“穷” 之有也”宾语前置句的翻译。

直译讲究字字

“下 ”等字词的翻译。 “未

17. 试题分析: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首先要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 意议论抒情的语句,

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如 可从为政者要体恤民情,使百姓安居乐业的角度考虑作答。

译文:颜回陪鲁定公坐在台上, 东野毕在台下御驾马车。 定公说: “东野毕驾车 (的技术),很好啊! ” 颜回说:“好是好,但是他的马将会有纰漏了!”定公(听后)不高兴,对旁边的人说:“我听说君子不 中伤别人。难道君子也中伤别人

吗?”颜回退下后,不大一会儿,管理马棚的人就报告说东野毕的马出来 纰漏了。定公从座位上站起来,说:“马上催促车去召回颜回!”

颜回到, 定公说: “刚才我说: ‘东野毕驾车技术很好。 '您说‘好是好, 但是他的马将会有纰漏了! ' 不知道您是如何知道的呢?”颜回回答说: “我以治理国家的道理知道的。 从前舜善于任人办事, 造父(周 穆王的车夫,驾车能手)善于驾驭马车。舜不竭尽民力,造父不竭尽马力。因此,舜的时候没有因为受不 了压迫而逃散或反抗的人民,造父(手中)没有因为不服驾驭而逃跑的马。现在东野毕驾驭马,上车时把 马缰绳勒的太紧,使马的身体过于挺直,让马左盘右旋前后进退缓行快跑耗尽了体力,然而却仍然不停的 鞭打它,所以知道必出纰漏。”

定公说:“很好,可以进一步说说吗?”颜回说:“野兽到了穷途末路,就要咬人;禽鸟到了穷途末 路,就会啄人;人穷困到极点,就会变得相互欺骗。 《诗经》上说:‘手握缰绳如丝带,车旁两马像跳舞' 指善于驾驭马车也。”定公说:“是我的过错啊!”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目光里的松阳 彭彭程

① “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诗人王维的诗句给深藏在浙西南群山中的松阳注入了一种悠久厚重 的历史感。僻远的地理位置,让松阳有幸保存下众多的古村落,也保存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② 这里,蓝天白云是天空的常态,缭绕的云雾是山中的常客;溪水澄碧清亮,茶园舒缓开阔,桂花浓 香飘逸。行走于山水间,仿佛置身于一幅立体的水墨长卷中。更为可贵的是,这巨幅山水画中,保留了一 百多座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这些山水环绕、林木蓊郁的村落,依据地形的不同,或倚靠青山,或襟带绿 水,或俯瞰幽谷,散布在县境各处。

③ 来到村头,或者是一道溪流,溪水汩汩有声,清净见底;或者有一棵甚至几棵高大粗壮的古树,伸 展的树冠遮住了一大片地面。再向里走,街巷里大青石铺就的石径弯曲幽深,石径的边沿和墙脚交界处, 覆盖着一层湿滑的绿苔;街巷两侧分布着宗祠、水井、水槽、晒谷坛……这些在别处早已经消亡的典型的 农村建筑和器具,仿佛一位位耄耋老者,虽历经沧桑却安然无恙。随意推开一扇老旧的门板,走进一座老 宅,都会看到曲折的廊道、萦回的天井,地面的方砖大半已经龟裂,纹路纷乱;房屋里外上下,石雕、木 雕或彩绘到处可见,构图生动,笔法细腻,堪称精美的艺术品。

④ 古村落弥漫着传统美学的韵味和情致,同时,在种种美的样貌形态背后,还有丰厚的蕴含。石雕、 木雕和彩绘,内容多取材于神话传说或传统典籍,八仙过海、岁寒三友、松下问童子、鲤鱼跳龙门…,

丰,…?有祝祷的寓意,有教化的作用;“耕读传家”被刻写无数古宅老院的匾额上,并扩展成“耕读传 家久,诗书继世长”镌刻于楹柱上,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杨家堂村是明代开国第一文臣宋濂 后裔聚居地,文风昌盛,绵延不衰,这不能不说是先人的文魂引领的结果。古村落中这些传承数千年的文 化价值,滋润着一代代人的灵魂。

⑤ 仿佛是上天的特意安排,在遥远宁静的群山之间,安放一种古朴传统的美好,让人们真切地领悟到 什么才是诗意的生

存。今天,这里的人们也没有辜负上苍的厚爱。

⑥ 西屏街是一条明清老街,长约两公里,青石板的街路两旁,鳞次栉比地排列着下店上宅式的几十家 二层木结构店铺。通过设施改建,西屏街既提高了居住舒适度,又较为完好地保存了当年的样子,堪称街 区“活态传承”的样本。位于半山腰处的平田村,在古村落改造中强调“原真性保护”,二十八幢老屋被 改建成不同档次的民宿,以品位不俗、知名度高吸引着大批的游客。

⑦ 但是,现代化浪潮席卷之处,一应城市乡村都无所逃遁。这样的古村落在不少地方或者被拆除,或 者住户被迁走,只留下徒有“古老”外壳、毫无“人气”的所谓的旅游项目。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 速度和效益,织就一张无形巨网,让人们灵性窒息,疲惫不堪。相形之下,这里静谧古雅的氛围、诗意的 生活方式和浓郁的人文气息,便愈发显得可贵。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8?阅读第③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顺序 景物 村头 ② 石径,宗祠、水槽等建巩和器具 老宅 廊道、天井、方砖,雕刻、彩绘等 19. 第④段中,“丰厚的蕴含”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20. 赏析文中画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织就一张无形巨网,让人们灵性窒息,疲惫不堪。

21. 作者通过“目光里的松阳”,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答案】18.

(1).①溪流、古树

(2).②街巷

19. ①雕刻、彩绘等内容的教化作用。②匾额、楹联语句的熏陶作用。③先人文魂的引领作用。

20. ①主语部分三个短语构成排比,增强语势,表意丰富。②把“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 喻为“无形的网”,

使描写对象形象生动,具体可感。

21. ①古村落既有美学价值,又有文化价值,要注意保护,不能一拆了之。②古村落保护要注重人文关怀, 考虑人居环境。③静

谧古雅的氛围、诗意的生存方式、浓郁的人文气息,在现代社会弥足珍贵。 【解析】

18?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脉络的梳理。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 理清故事线索,

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 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情节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情节。女口

自然段的“溪流”和第 4自然段的“古树”。②空可抓住第3自然段的“街巷两侧分布着宗祠、 晒谷坛”一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为“街巷

”。

①空的答案第3 水井、水槽、

19. 试题分析:考查对

文章重要信息的提取。 首先要先找到问题在文章中的位置, 因为答案往往就在问题处, 此题也不例外。如可提取第 4段的“石雕、木雕和彩绘,内容多取材于神话传说或传统典籍

寓意,有教化的作用”,“古宅老院的匾额上……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

……有祝祷的

”杨家堂村是明代开国第

一文臣宋濂后裔聚居地,文风昌盛,绵延不衰,这不能不说是先人的文魂引领的结果”分析作答。

20. 试题分析:欣赏文句。“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为排比;“……织就一张无形巨网,

让人们灵性窒息,疲惫不堪”属于比喻。前者的作用增强语势,表意丰富。后者的作用是形象生动刻画描 写对象。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手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和文章的 中心,体会语句的表达作用。

点睛:这里是从修辞角度来对语言进行赏析,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及作用。如比喻、拟人:生动形

(完整版)山东省潍坊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bwo45ti5k2xzhu2kzn0175lm26knl009ws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