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中的插画与咏物诗之《探春》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4 1:27:1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中的插画与咏物诗之《探春》

一、释文:

1 / 8

有女有女 婉淑且娱 家政代理 巨细允宜

椭圆印文:蕉下客

二、注释

1.婉淑,温顺善良。 2.允宜,公允合宜。 3.厥,其。

4.出入量为,量入为出。5.弗,不,没有。 6.卓卓,卓越。 7.仪范,典范。 8.为,作为,成为。

克除厥弊 出入量为 日勤日俭 弗偏弗私 卓卓仪范 为女者师

2 / 8

三、图解

《探春》图谱的场境应该是《红楼梦》中又一非常的著名的情节,即探春理家的情境。探春是贾府四春中性格最为鲜明的一位,在她的身上体现了一个封建时代的大家女子所少有的耿介、直爽、精明、才华横溢的特点。图中环境,就是《红楼梦》中探春与李纨处理事务的“辅仁谕德”亭,即所谓的议事厅。图中有三个人,侧身坐着的便是探春,她手里拿着一个帐本,右手微举,嘴微微张开,似在说什么。背后是她的丫头司碪,侍立于侧。面前人物手里捧着一沓帐本,她就是那位有名的吴新登家的。面对被下人认为“素日也最平和恬淡”的小姐,却又“比凤姐儿当权时倒更谨慎了些”的管理,于是,“里外下人都暗中抱怨”。恰在此时,她的舅舅死了,吴新登家的便借此想寻探春的“嫌隙不当之处”,以便于“编出许多笑话取笑”。这个下人的心地不善,便企图借此来打击探春的锐气。却被聪明的探春看透了,吴新登家的不得不抱来旧帐本。这个细节从图中并不能完整的体现出来,但是,这个细节的中心并不是帐本本身或者吴新登家的的卑劣手法,而在于将这件事情关联在一起的特定人物“赵国基”。这个赵国基是赵姨娘的兄弟,也就是探春的舅舅。大家正是借这个人物与探春的特殊关系来看她是不是真正像她日常显示出的公平正直,是不是会借此徇私情。 四、诗诠

3 / 8

先简单说说诗歌的大意。开头句“有女有女”模拟《诗经》句式,使用反复手法,而“有”字是词头,无义。所以,首句其实就是一个字:女。本句与下句构成完整意思。下句“婉淑且娱”与上句连在一起,表达的意思就完整了:女子温婉贤淑欢乐。这两句诗,是对探春的品格情怀的评价。“婉”“淑”“娱”三字从三个方面评价探春,“婉”侧重于她的性格,“淑”侧重于她的品德,“娱”侧重天她的方才。从她的相貌上便可见出一二,《红楼梦》借林黛玉之眼光对她作如下描写:

第二个削肩细腰,【甲戌侧批:《洛神赋》中云“肩若削成”是也。】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甲戌侧批:为探春写照。】

这里,我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版本的文字,同时将评点文字附出,供大家欣赏。探春之美,美在形神兼备。从形而言,高高的个子,白皙的皮肤,鸭蛋形脸,眼睛之俊,眉毛之长,无以言表。从神而言,目光传神,文彩兼备,人间精华。而“见之忘俗”四字则是给人的感受,仿佛天之仙一般,深入人心。

探春之才,应是迎、探、惜三姐妹中最高者,其才之全面亦足以令人感叹。我们不妨看看她制作的一条灯迹: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贾政猜到了这则灯谜:风筝。这则灯谜不仅把风筝的特征写出来,更重要的是其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从文化信息及风筝特征出发,隐含

4 / 8

了探春对命运的深深担忧。虽然这则灯谜中以风筝喻指探春的远嫁,但最为重要的却是灯谜所具有诗味。首句“阶下儿童仰面时”有三个重要信息:一是地点,“阶下”;二是人物,“儿童”;三是神态,“仰面”。把一个孩子放风筝的情境形象地写出来,看似白描,实则天然而成,不古怪,不深奥。第二句“清明妆点最堪宜”中“清明”最是关键,从表面看只是交代了清明时节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放风筝,但是,“清明”二字所引起读者的感受远远超越了节令特征,而更多地体现出祭典之意来。“妆点”二字是言制作风筝中对风筝的点画,其实,“妆”中包含的女子化妆也就自然而出。本句表面写得欢乐自然,但是,其中的曲折,唯有深味人生者方可体会。第三句“游丝一断浑无力”句描写风筝断线后随风飘荡而无所着落的无奈。一个“浑”字显出探春浓厚的诗词积淀来,而“游”字一语双关,着实将自己不确定的命运写了出来。真是妙到极致。末句“莫向东风怨别离”中“怨别离”是诗眼,看似写风筝随风飘去而不必愁苦,实则是对命运的悲苦的委婉表达。“东风”也应是双关语,表面是写春风,扣合暮春时节的清明节,但是,想到“东风恶,欢情薄”句,就可想到“东风”一语又指代父母。到此,我们读出探春的才气与命运。故庚辰本脂砚斋夹批曰:“此探春远适之谶也。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致流散也,悲哉伤哉!”可谓知己之语。仅此,恐怕还不足以表现这位侯门女子的才学,我们不妨看看她写给宝玉的一封倡议书: 娣探谨奉

二兄文几: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讵忍就卧,时

5 / 8

《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中的插画与咏物诗之《探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cldw6tnvc5v45r56fo51lh1d7s0s50099r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