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卷D卷 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0 19:55:2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2020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 升试卷D卷 含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昆体良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其代表作是( )。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理想国》 2、形象联想的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问题解决策略 3、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准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做(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4、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5、从事新学习时,学习者身心的发展水平对学习的适合性,被称为( )。 A.关键期 B.学习准备 C.最近发展区 D.印刻现象 6、语文课上学习作文的写作规则,这类学习主要属于( )。

A.言语信息学习 B.动作技能学习 C.智慧技能学习 D.认知策略学习

7、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 )。 A、先进的教学观念

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8、学生课前予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去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0这种注意方式属于(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无意后注意 D有以后注意

9、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发表的一部著作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这部著作是( )。

A.《爱弥儿》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理想国》

10、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人皆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做于使之实现。由此,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发学习”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称为( )。

A、指导性教学 B、情境教学

C、非指导性教学 D、程序教学

11、《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对世界教育发展的状况作了总结:“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教育的发展之所以要超前于经济发展,这是因为( )。

A、教育的周期性长,未来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必须提前培养 B、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C、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D、教育是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它有自身的特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12、初二(1)班小王同学在黑板上画了个漫画,并写上“班长是班主任的小跟班”。班主任冯老师看了发现漫画真画出了自己的特征,认为他有绘画天赋。于是请他担任班上的板报和班刊绘画编辑,并安排班长协助他。在班长的帮助下,小王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克服了散漫的毛病,后来还圆了他考取美术专业的大学梦。冯老师遵循的主要德育原则是( )。

第 1 页 共 4 页

A.疏导原则 B.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C.长善救失原则 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13、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差异性

14、迁移的图式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里德 B.贾德 C.苛勒 D.罗斯

15、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采用画示意图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促进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学生采用的这种学习策略是( )。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监控策略 D.组织策略

16、在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前提供一种引导性材料,它在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起认知桥梁的作用,这种教学策略是( )。

A.先行组织者策略 B.认知结构策略 C.比较性组织者策略 D.固定点策略

17、流程图和模式图属于( )。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基本策略

18、经验丰富的李老师一边讲课,一边兼顾管板同学的活动,谁认真听讲,谁玩手机,谁看课外书,她都一清二楚,这主要体现理科李老师的那种心理品质?( )。

A.思维品质 B.注意品质 C.意志品质 D.个性品质

19、小刚利用改变物体接触面积大小或光滑程度的方法,来增强或减弱滑板的摩擦力这主要说明小刚能够运用( )。

A.元认知 B.描绘性知识 C.情境性 D.程序性

20、完形一顿悟理论的提出者是( )。

A.桑戴克 B.苛勒 C.托尔曼 D.奥苏贝尔

21、中学生小孙近期心里很矛盾,觉得未来的自己应该是—名科学家,但又觉得能力有限,遥不可及。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当前他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

A.获得勤奋感 B.克服内疚感

C.避免孤独感 D.建立统一性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2、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好。

3、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4、总的来说,学校课程内容主要是由间接经验构成。

第 2 页 共 4 页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特征。

2、简述促进知识获得和保持的方法。

3、简述发现教学经历的四个教学阶段。

4、简述班集体形成的条件。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材料:下面是有关中学生的几个生活情境:

情境1:一天放学后,高一学生张欣因送生病的同学,回家时间比平时迟到了一个多小时,当张欣一推开家门时,着急的妈妈便过去说了她几句,话里没有任何指责的意思,只是嘱咐女儿不要回来太晚了。但是,张欣顿时暴跳如雷,“你不相信我!”她叫到,“你们总是告诉我该做什么,你们根本就不相信我!”她的情绪非常激动,头也不回地走出家门。

情境2: 初二学生王芳非常喜欢好朋友丽丽,在她眼里,丽丽简直就是个完美的人,她不容同学说丽丽的坏话。可是有一天,当王芳听说好朋友丽丽把自己告诉她的秘密告诉了别人,便匆匆找到了丽丽,对着她大声呵斥,指责她是一个骗子,再也不信任她了。

情境3: 初三数学模拟考试试卷发下来了,岳勇取得了他上初三以来最好的成绩,他非常高兴,兴奋不已,真想大声欢呼。但当他得知本次考试中大多数同学都考得不好时,他控制了自己内心的激动,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1)结合材料,分析中学生的情绪发展的主要特点。 (2)如何引导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

2、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曾根据名家传记和其它方面的材料,选取了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画家、音乐家在内的977位名人作为研究对象,他把对这些名人的调查结果同一般人的家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些名人的家属中,出名的父亲有89人,儿子129人,兄弟114人,共332人,而4000名一般人组中出名的亲属只有1人。因此,高尔顿认为人的智能高低是由遗传决定的。

高尔顿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第 3 页 共 4 页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答案:A 2、B 3、C

4、答案:C 5、B 6、C

7、答案:B 8、A

9、【答案】B 10、C

11、答案:A 12、C 13、D 14、A

15、答案:D 16、A 17、B

18、【参考答案】B 19、答案:D程序性知识 20、B 21、D

(1)自我认识的主动性、全面性和概括性; (2)自我体验的敏感性、丰富性和矛盾性; (3)自我调控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薄弱性。 2、参考答案:

(1)明确识记任务,提高学习的目的性 (2)深度加工材料 (3)有效利用记忆术 (4)进行组块化編码 (5)适当过度学习 (6)及时复习

3、(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2)促使学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 (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

(4)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基础上引出结论。

4、【参考答案】(1)确定班级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规则和秩序;(4)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5)培养集体舆论和班风。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1)青少年情绪体验跌宕起伏、剧烈波动。具体表现在:①爆发性和冲动性。情景一中的张欣在妈妈表达了关心之后“暴跳如雷”,情景二中的王芳对好朋友“大声呵斥”,都是情绪外化的表现,体现出了爆发性、冲动性的特点;②外露性和内隐性。一方面中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当同时由于自控能力的增强而表现出一定的内隐性。情景三中的岳勇成绩满意很想大声欢呼是情绪外露性的表现,但在同学面前能表现出“若无其事”体现了情绪的内隐性。除此之后,中学的情绪还具有不稳定性和两极性、心境化和持久性的等特点。在开展教育活动时,要关注青少年的阶段性特征。

(2)采用正确恰当的方法指导中学生进行情绪调节:①敏锐觉察情绪;②平和接纳情绪状态;③正确调整情绪;④有效表达情绪;⑤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

2、这一观点是不全面的。高尔顿的研究揭示了遗传在人的智力发展的影响。遗传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前提或物质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高尔顿的结论是正确的。但是,影响人的智力发展的因素不仅仅是遗传,还包括成熟、环境、教育以及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等。人的智力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模式、大众传媒和教育对人的智力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教育的影响最为重要。不同的自然物理因素也会影响个体心理发展。另外,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也对智力的发展有影响作用。在同样的环境、教育条件下,拥有类似遗传条件的人智力发展水平不一样,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个人主观能动性不同。所以说,高尔顿的结论是片面,不够完整的。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正确答案:(正确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教育目的是国家或政党制定教育方针的前提,一定的教育方针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因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可以看成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 2、【解析】错。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是倒U曲线的关系。每种难度的任务都有一个最佳动机水平,动机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3、错误。理由: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4、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学校教育中教给学生的经验是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学生学习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所以学校课程内容主要由间接经验构成。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特征是:

第 4 页 共 4 页

2020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卷D卷 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cmjg3t4rt1h1yk7phhy1xkfw968ko01az0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