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1 季氏将伐颛臾 ——聆听圣人之言 感悟仁爱真谛
一、语言积累
1.下列词句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均无误的一项是
A.颛臾(zhuān) 邦域
社稷(jì)
何以伐为(wèi)
B.彼相(běi) 虎兕(sì)
椟中(dú) 巅而不扶 C.萧墙(xiāo)
干戈(ɡān) 安无倾(qīnɡ)
东蒙主 D.不能者止(zhǐ)
出于柙(xiá) 舍曰(shè)
分崩离析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社稷之臣也 是:这 B.则修文德以来之 修:整治
C.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夫子:指孔子 D.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东蒙主:主管祭祀蒙山的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龟玉毁于椟中?
?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B.???
吾恐季孙之忧??则修文德以来之 C.???无乃尔是过与??今由与求也
D.???
则修文德以来之??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既来之,则安之 A.后世必为子孙忧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
( )
( )
( )
1
D.舞幽壑之潜蛟
5.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无乃尔是过与 A.是社稷之臣也 C.蚓无爪牙之利 二、文本阅读
阅读《季氏将伐颛臾》全文,回答6~13题。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无乃尔是过与? B.陈力就列 C.危而不持
( )
过:责备 就:担任 危:危险 疾:痛恨、讨厌
( )
B.龟玉毁于椟中 D.何以知之
( )
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7.下列句子中,对“而”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②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④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⑤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⑥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A.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④⑥ A.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B.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C.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D.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9. 出自本文的今天仍在使用的三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选项中,加点的“伐”与“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伐”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坎坎伐檀兮
B.口诛笔伐 D.不矜不伐
C.十年春,齐师伐我
( )
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③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④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⑤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⑥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A.①②③ C.③④⑤
B.②③④ D.④⑤⑥
( )
B.①③⑤⑥/②/④
D.①②③/④⑤/⑥
( )
8.下列句子中,有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围绕“季氏将伐颛臾是错误的”这一观点展开反驳,通过
孔子与他的学生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治国以理”、“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2
B.第1段孔子对弟子的批驳,语势跌宕起伏,说理层层深入,表达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C.第3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层次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D.本文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和个性心理如在眼前。例如,孔子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当仁不让,直面邪恶,充分地显示了出来。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文: 译文:
(2)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三、一法一练——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之“结构推断法”
结构相似的文言句子,其在相同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具有相似之处。利用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这一结构特点,得知其一,我们就可推知另一词语的用法及意义。如“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这两句的结构相同,知道“危”的意思为的意思为
快要跌倒”。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14~16题。
(一)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矣。”
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论语·尧曰篇》)
(三)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 )
1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B.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C.造次必于是 D.颠沛必于是 A.屏四恶
(《论语·里仁》)
(二)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
遇到危险”,我们就可推知“颠”
处:处所 恶:哪里 造次:仓促,急忙 颠沛:困顿、动乱
( )
屏:摒弃
1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B.泰而不骄 D.犹之与人也
泰:安泰 致:到 与:跟、同
( )
C.慢令致期谓之贼
1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俨然人望而畏之 俨然:严肃的样子 B.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有司:主管官吏 C.民信之矣 信:信任 D.民无信不立 立:创立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