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依题组
训练]
1.(多选)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 B.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
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
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 AD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具有的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也可以说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A、D正确;没有力的作用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错误;行星在圆周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是因为受到万有引力的作用产生向心加速度,C错误。]
2.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状态与所受外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恒定的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B.物体受到不为零的合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 C.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它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与它所受的合力的方向相同
B [只要物体受到的合力不为零,不论是否是恒力,运动状态都要发生变化,
故A项错误,B项正确;物体所受合力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同,故D项错误;合力为零时,物体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项错误。]
3.(2017·上海高考)一碗水置于火车车厢内的水平桌面上。当火车向右做匀减速运动时,水面形状接近于图( )
A B C D
A [当火车向右做匀减速运动时,碗内的水由于惯性,保持原来较大的速度向右运动,故只有图A所示的情形符合要求,A正确。]
1.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1)提出惯性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
的一种固有属性。
(2)揭示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惯性的两种表现形式
(1)物体的惯性总是以保持“原状”或反抗“改变”两种形式表现出来。 (2)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三定律 [依题组训练]
1.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同大小
(1)三同?同时产生、变化、消失
?同性质
?反向
(2)三异?异体,即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不同效果
?与相互作用的两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二无关?
?与是否和其他物体相互作用无关2.一对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比较
名称 项目 作用对象 作用时间 力的性质 作用效果 [题组训练] 一对平衡力 同一个物体 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不一定相同 可相互抵消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两个相互作用的不同物体 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一定相同 不可抵消 1.如图为10米跳台运动员在决赛中的关键一跳,关于运动员能跳起离开跳台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他对跳台的作用力大于地球对他的引力
B.跳台对他的作用力大于他对跳台的作用力 C.跳台对他的作用力大于地球对他的引力 D.跳台对他的作用力对他做了正功
C [运动员能离开跳台的原因是跳台对他的作用力大于他的重力,故选项A错误,C正确;他对跳台的作用力与跳台对他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选项B错误;跳台对他的作用力作用点没有产生位移,故对他不做功,故选项D错误。]
2.(2019·南京、盐城二模)如图所示,将物理课本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桌面对课本的支持力与课本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桌面对课本的支持力与课本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桌面对课本的支持力与课本的重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课本对桌面的压力就是课本的重力
A [桌面对课本的支持力与课本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A正确,C错误;桌面对课本的支持力与课本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错误;课本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课本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对桌面向下的压力,施力物体是课本,方向垂直于桌面,大小等于课本的重力,但压力不是重力,D错误。]
3.(2019·邢台市质检)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