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兴发倡导绿色生产方式实现“三赢”
千龙新闻网
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拥有13亿亩草场资源,列我国五大牧区之首。具有发展畜牧业的优势,对居住在这片草原上的人们来说,饲养羊等牲畜是致富的最快途径。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发展畜牧业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认识不足,走了一条重数量、轻质量,低投入、高索取的粗放经营之路,政府以羊多为“政绩”,牧户视羊多为\荣耀\。因此,人们拼命增加牲畜的数量。然而,羊群过度增加,使草原无法满足它们旺盛的食欲,开始迅速沙化、退
化,出现了恶性循环的态势。
据报道,有关专家在分析我国西部地区风蚀面积扩展的主要原因时认为,气候干旱、草原过牧和人为破坏是三大原因,而草地严重过牧造成土地沙化、退化和碱化,又是风蚀程度进一步加剧的主要原因。风蚀国土最极端的形式就是危害我国北方的沙尘暴。不发展畜牧业不行,不保护好生态环境也不行。如何解决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矛盾,如何将这两者有
机地结合、协调发展,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作为中国最大的草原肉食品生产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内蒙古草原兴发股份有限公司在这片草原上兴旺发达,未来的辉煌也同样寄望于这片草原。近年来,随着草原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传统的肉羊产业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肉羊系列产品开发正是草原兴发的主导产业之一,危急的草原生态状况不能不使他们焦虑。在多年从事产业化工作的基础上他们得出结论:只有努力降低畜牧业对草场的压力,引导农民科学养羊、效益养羊,实施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发展并举的产业化,同时不断延长产
业链条,努力拓展利润空间,才能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
针对目前草原沙化严重,草畜矛盾日益突出的严峻现实,草原兴发提出了保护与开发并举的大胆设想,在开发西部草原肉羊产业的同时,用\羔羊出栏\的生产方式和产业化激励机制,带动农牧民实施退耕还草、轮牧休牧、
舍饲养殖等涵养草原措施,以保证草原资源的永续利用。
2000年,草原兴发正式提出了“羔羊当年育成出栏”的新概念。通过放牧加补饲或舍饲等育成方式,使羔羊当年出栏。羔羊是指羊在1岁龄以内就出栏加工。草原兴发羔羊出生在寒冬腊月,长在纯天然、无污染的广阔大草原,草原上多种多样的草本植物和随处流淌的天然泉水成为他们的美味佳饮,特别是不同于圈养的自然放牧,使这些羔羊完全在自然环境中生长,健康、营养、美味,符合现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从实践看,\羔羊当年育成出栏\这种生产方式对内蒙古草原来说是一种适宜的生产模式,千百年来,内蒙古草原的养畜繁殖规律是冬春季节产羔,随着天气的回暖,羊羔日渐长大,经过一个夏秋青草季节的生长,到初冬时一般可长到30至40公斤,产肉10~15公斤。在牧民的心目中,谁拥有更多的牲畜,谁就拥有更多的财富,因此惜售羔羊,一只羊往往要养三四年才能出栏,这种生产方式存在很多弊端,大量羊需要过冬,给冬春枯草季节的草场带来沉重的压力;肉羊集中出栏,造成短时供大于求,\好货贱卖\;从现代消费观点上看,成羊肉质不如羔羊肉质。羔羊当年出栏更经济高效。草原兴发领导看准了这种矛盾现象中的巨大商机,决定通过企业运作的市场行为,率先实现羔羊的当年育成出栏。
草原兴发推广的“羔羊当年育成出栏”是畜牧业的一次科技革命,它改变了草原上延续千百年的传统养羊方式,从改革传统的牧业生产方式入手,减轻草场超载压力,提高肉羊产出质量,以达到既发展产业又保护草原的目的。我国北方虽然有漫长的冬季,但推广\羔羊出栏\的方式,就能避开不利因素,降低饲养成本。据研究表明,当年羔羊的产肉量一般相当于1.5岁羊产肉量的72%~87%,少产肉2~2.5公斤,但因为要越冬,1.5岁羊的饲草料消耗却是羔羊的3倍多。当年羔羊当年育成出栏,大幅度缓解了草畜矛盾,避免了羊群越过冬掉膘和破坏草原生态植被,减缓了冬春枯草季节牲畜对草场的破坏,既使超载的草原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企业也找到了一个绝好的市场定位。通过企业与牧民之间的利益机制有效地解决牧民致富(多养畜)和草场超载(过度放牧)的矛盾,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为草原畜牧业的持续发展探索出了一条生态、高效的发展新路。 为推动这一生产方式的变革,草原兴发作为龙头,创造了\公司+基地+牧户\的牧业产业化模式,使牧民与企业形成经济和生态利益共同体,用产业链做纽带,将千家万户与企业战略连接在一起。通过带动牧户实现由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由数量型牧业转向质量效益型牧业这两个转变,从深层次上解决了草原草畜平衡问题。新的牧业生产方式已显示出良好的效益,牧民60%的羔羊都当年出栏,只羊平均增收30元,每只羊平均收益达到253元,羊群小了,但出栏率快了,收入增加了。经他们扶植的示范户,不仅因\羔羊出栏\收入大幅度提高,身边的大面积草场也被养护成水草丰茂的饲草基地。
草原生态正在走上新的良性循环。
草原是内蒙古的优势产业,也是蒙古族赖以生存的基础,而草原上主要的产业是羊,发展羔羊肉除了符合内蒙古生态建设的要求外,也符合自治区利用草原资源,提高牧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路,因此草原兴发发展羔羊产业的思路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企业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与配合下,派出技术队伍,指导牧户在母羊的妊娠期和羔羊的哺乳期,对母羊和羔羊进行科学补饲,增强初生小羔羊对环境的适应期和生长活力,使它能够当
年育成出栏。
虽然“羔羊当年出栏”降低了草场的消耗,但在一定意义上说这只是一种消极的保护。随着生产和经营的不断深入,草原兴发对保护草原生态问题的认识也不断加深,他们努力把生态保护和市场行为结合起来,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合理利用和保护有限的资源,借鉴世界羔羊肉生产方法,全力改造草原传统牧业,探索中国草原牧业新路。为此,他们提出了\让草原永续利用\的课题。在政府的支持下,目前草原兴发正在实施\万亩草场建设项目\,其中500亩种草,1000亩养草,8000亩围封草库伦,用于现代化轮牧。这一工程将在种草、打草、轮牧、育种及羔羊育成等产业化方面起到\多合一\的示范作用,为内蒙古牧业的发展趟出一条新路。草原兴发模式的介入,彻底打破了内蒙古畜牧业传统的发展模式,使牧区实现了效益养畜,推进了内蒙古牧业的产业化经营,为保护草原生态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们还与中科院生态研究所合作申报了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重大项目――沙地退化草地植被恢复重建技术示范区课题,将植被恢复、生态保护与畜牧业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建设现代化暖棚,搞母羊补饲、羔羊当年育成出栏、品种改良、弱畜救治等。这些措施即可确保农牧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又可促进草原
生态系统的恢复,实现\人、畜、草\的和谐发展。
环境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的,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繁荣”,虽能辉煌于一时,却不可能长久。“环境也是生产力”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只有改变传统的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唯一可行的出路。这也是草原兴发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领会最深的一点。为了实现绿色梦想,草原兴发开发了一个又一个纯天然、无污染、营养保健的草原绿色产品,同时在员工中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环保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在世界地球日到来之前,草原兴发向全国的生产企业发出倡议,肩负起生产者对环境的责任,实现绿色生产,
保护我们有限的资源以与子孙后代共享。(
内蒙古大草原,自然纯净的天堂。一碧万顷的天然牧场,造就了生长于这里的动植物的卓绝绿色品质,特别是草原肉食品举世闻名,其品质无可争议的居于全国首位。
作为中国最在的草原肉食品生产企业,草原兴发集团将持续地引高科技进草原、科学开掘草原绿色宝库,把真正纯天然、无污染的草原肉食品、草原特色食品奉献国人;同时,努力在国际肉食品市场赢得一席之地,为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国际市场,公司主导产品一直向日本、中东、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大量出口,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形成了稳定的海外客户群体。公司部分产品在1996年就已经获得了对日出口免检待遇。1997年,草原兴发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并于1998年12月顺利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同年导入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目前,公司已为开发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作好了准备。
在国内,草原兴发建有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体系,拥有超市、店中店、店中柜、草原兴发烤店、草原兴发食品专卖店等个性化的销售网点4000余家,并在全国建有以特许连锁形式发展的草原兴发涮圆530多家。在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成立7个大区辐射内蒙古、黑、吉、辽、京、津、鲁、晋、鄂、豫、陕、甘、苏、沪、粤、浙等省市自治区,并相继成立了销售分公司,拥有了基本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