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名称 Linux基本命令使用和vi编辑器 学院 姓名 学号 班级 实验地点 实验日期 评分 指导老师 同组其他成员 一、实验目的 掌握Linux一般命令格式。 2.掌握有关文件和目录操作的常用命令。 3.掌握进程操作的常用命令。 4.熟练使用man命令。 5.学习使用vi编辑器建立、编辑、显示及加工处理文本文件。 二、实验环境 VMware ,RedHat Linux 三、实验内容 正确地登录和退出系统(logout或exit)。 2.熟悉date, cal, who, clear命令。 3.在用户主目录下对文件进行操作:复制一个文件、显示文件内容、查找指定内容、排序、文件比较、文件删除等。 4.对目录进行管理:创建和删除子目录、改变和显示工作目录、列出和更改文件权限、链接文件等。 5.利用man显示date等命令的手册页。 6.显示系统中的进程信息。 7.进入和退出vi。 8.利用文本插入方式建立一个文件。 9.在新建的文本文件上移动光标位置。 10.对该文件执行删除、复原、修改、替换等操作。 四、实验结果(含程序、数据记录及分析和实验总结等) 1. 使用简单命令:date, cal, who, echo, clear等,了解Linux命令格式。 Clear之后 2.浏览文件系统: (1)运行pwd命令,确定当前工作目录。 (2)运行ls –l命令,理解各字段含义。 第一部分“-rw-r--r--”表示该文件的权限,即所有者权限为读和写,组用户和其他用户的权限为只读。第二部分“l”表示该文件是符号链接,第三第四部分所有者和所有者所在的用户组,第五部分的数字表示文件的大小(以字节为单位),剩下的依次是文件创建月日时间和文件名。 (3)运行ls –ai命令,理解各字段含义。 列出的是全部i节点信息 (4)使用cd命令,将工作目录改到根(/)上。运行ls –l命令,了解各目录的作用。 /bin:存放着使用者最经常使用的命令。如:ls等 /boot:存放的是启动Linux时使用的一些核心文件。 /dev:是device的缩写.这个目录下是所有Linux的外部设备 例如:/dev/hda代表第一个物理IDE硬盘。 /etc:这个目录用来存放所有的系统管理所需要的配置文件和子目录。进入后可以看到很多配置文件 /home:用户主目录,比如说有个用户叫aa,那他的主目录就是/home /lib:这个目录里存放着系统最基本的动态链接共享库,其作用类似于Windows里的.dll文件。几乎所有的应用程序都需要用到这些共享库。 /lost+found:这个目录平时是空的,当系统不正常关机后,这里就成了一些无家可归的文件的避难所。 /mnt:这个目录是空的,系统提供这个目录是让用户临时挂载别的文件系统。 /proc:存放和进程有关的信息。这个目录是一个虚拟的目录,它是系统内存的映射,这个目录的内容不在硬盘上而是在内存里 /root:系统管理员,也叫超级权限者的用户主目录 /sbin:s就是Super User的意思,也就是说这里存放的是一些系统管理员使用的系统管理程序 /tmp:这个目录不用说,一定是用来存放一些临时文件的地方了 /usr/X11R6:存放X-Windows的目录 /usr/bin:存放着许多应用程序. /usr/sbin:给超级用户使用的一些管理程序就放在这. /usr/include:Linux下开发和编译应用程序需要的头文件在这里找. /usr/local:这是提供给一般用户的/usr目录,在这安装软件最适合 /var:通常用来存放一些变化中的东西 /var/log:存放系统日志 /var/spool:存放一些邮件、新闻、打印队列等 (5)直接使用cd,回到哪里了?用pwd验证。 回到root目录下 (6)用mkdir建立一个子目录subdir。 (7)将工作目录改到subdir。 3.文件操作: (1)验证当前工作目录在subdir。 (2)运行date > file1,然后运行cat file1,看到什么信息? 显示了存入file1文件中的内容 (3)运行cat subdir,会有什么结果?为什么? 在subdir目录下无法显示,回到root下再运行,则显示出subdir的类型为目录 (4)利用man命令显示date命令的使用说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