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论情境创设法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3 7:50:5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论情境创设法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陆速鸣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8年第10期

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宁武小学 (530100) 陆速鸣

[摘 要]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情境创设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应积极应用情境创设法, 如创设生活情境、 儿歌情境、 猜谜情境及故事情境等, 以此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情境创设法; 生活; 故事; 儿歌; 猜谜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8) 29-0072-02

情境创设法符合学生认知发展需求, 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 情境创设法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在课堂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研究表明,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情境创设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引导更多小学数学教师积极应用情境创设法进行教学, 本文欲针对情境创设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展开深入研究。

一、 何谓情境创设法

情境创设法也有人称之为情境教学法, 该教学方法最早由李吉林老师提出。情境创设法指教师依据具体教学主题创设各种丰富的教学场景, 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包含的内容很多, 诸如创设多媒体情境、 创设故事情境、 创设游戏情境、 创设角色扮演情境、 创设音乐情境等。上述不同的教学情境创设方式均需教师积极动用自身的教学智慧, 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

二、 情境创设法在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如今, 很多教师已经在课堂中应用情境创设法进行教学, 且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效。那么, 究竟如何让情境创设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发挥出更好的效果呢?

1 1. . 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情境由于极为贴近学生实际, 因此颇受学生欢迎。小学数学知识学习对很多学生而言极为枯燥乏味,为了增强数学知识的趣味性 , 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创设生活情境。

例如, 教学 “平均数” 时, 某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 首先, 询问班里几名同学的体重为多少, 然后将学生的具体姓名及体重写在黑板上: A同学的体重为85斤; B同学的体重为73斤; C同学的体重为70斤。然后提问: “同学们, 你们能算出上述几名同学的平均体重为多少吗? ” 由于该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因此学生积极动笔计算: 85+73+70=228 (斤) , 228÷3=76 (斤) , 即上述三名同学的平均体重为76斤。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很多知识点均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将它们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的方式更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不应过分拘泥于教材, 应基于教材, 在课堂中积极创设生活情境。

2 2. . 创设猜谜情境

猜谜对任何年龄的人而言均是一件极为有趣的事情。教师可适时创设一些猜谜情境, 让学生在猜谜情境中产生更为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 教学 “认识小数” 时, 引导学生对小数有一个基本了解后, 教师说道: “同学们, 你们想不想猜谜呢? ”“想! ” 学生回答得异常响亮。 “很好, 老师接下来就请你们猜一猜与小数有关的谜语, 看看谁能第一时间回答出来。 ” 听到教师这样说, 学生也各个屏气凝神、 严阵以待。“一个小不点, 跟在阿姨后面, 走在二舅前面, 它是谁? ”此迷抛出之后, 学生经过长时间思考也没能想出正确答案。于是, 教师也不再卖关子, 直接给出谜底: 21.29。看到这样的答案, 学生才恍然大悟。接着, 教师又出示一个类似的谜语: “一个小不点, 跟在舅舅后面, 走在爸爸前面, 它是谁? ” 受到之前类似经验的启发, 这次学生很快给出了谜底: 99.88。通过猜谜, 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更加高涨了。

实践表明, 在课堂中创设猜谜情境的做法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需求的, 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需要注意的是, 猜谜情境的创设并不是越多越好、 越频繁越好, 凡事过优不及, 适度即可。

3 3. . 创设儿歌情境

儿歌对学生而言再熟悉不过了, 他们从小便接触儿歌, 并对儿歌有几分独特的青睐。为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加强对相关知识的认知与理解, 教师可在课堂中积极创设儿歌情境。

例如, 教学 “认识小数” 时, 教师可在课堂中教学生唱这样一首儿歌, 帮助他们认识小数: “小数点, 真奇巧,张开翅膀两边跑, 右跑一位扩十倍, 左跑一位缩十倍, 右跑两位扩百倍, 左跑两位缩百倍。 ” 该儿歌朗朗上口, 容易记忆。因此, 不一会儿工夫, 班里几乎所有学生都记住了。又如, 教学 “四则运算” 时, 教师可教学生唱这样一首儿歌: “混合律题要计算, 顺序不对会完蛋, 同级运算最好办, 从左到右依次算, 两级运算都出现, 先算乘除后加减, 括号来了怎么办, 括在哪儿哪儿先算。 ” 这样的儿歌对学生来说极具吸引力, 可在短时间内快速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让他们从内心深处真切认识到: 原来数学学习如此有趣。在课堂中创设儿歌情境, 除了让教师教学生唱一些与数学学习相关的儿歌外, 还可让学生自主编创一些儿歌。这样的做法更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 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4 4. . 创设故事情境

学生普遍爱听故事,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中可创设故事情境,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故事情境中充分享受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

例如, 教学 “三角形的稳定性” 时, 教师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趣味小故事: “小时候, 我家里的一把椅子坏了, 东扭西晃的。妈妈看到后想让我把它修一下。接到这一任务后, 我积极动手操作起来, 但无论想了多少种办法, 都不能让椅子不再摇晃。正在我焦头烂额之时,爸爸回来了。看到我狼狈的样子笑了起来, 随即拿起一根小木条斜钉在椅子腿上。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就因为这一根小木条, 椅子不再摇晃了。当时我还不知道是什么原理, 最后才知道原来这正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 听来完这个小故事, 学生对三角形的稳定性进一步加深了认知。

教师的教学应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 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创设一些故事情境, 可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学习原来是如此有趣。

三、 结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情境创设法是对教师专业素养的一种考验, 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是顺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合格小学数学教师, 应对情境创设法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 并在课堂中积极应用情境创设法进行教学。需要注意的是, 在应用情境创设法的过程中, 教师应不断总结与反思, 不断改进情境创设法的应用方式,争取让情境教学法成为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抓手, 成为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源动力。

(责编 罗 艳)

搜索更多关于: 论情境创设法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的文档
论情境创设法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d2uy6uscn92i2p9mey92mdyx4233001ccr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