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编辑:韩雁凌
1.泵类基础知识
1. 泵的分类:
泵的种类很多,可按其工作原理、特征和用途加以分类,如下:
单吸泵、多吸泵 单级泵、多级泵 蜗壳式泵、分段式泵 立式泵、卧式泵 屏蔽泵、磁力泵
离心泵
高速泵、部分流泵 软轴泵 自吸泵 液下泵 潜水泵
单吸泵、多吸泵
漩涡泵 离心漩涡泵
叶片泵 自吸漩涡泵
蜗壳式
混流泵 固定叶片
导叶式 潜水混流式
可调叶片
贯流泵
固定叶片
轴流泵 潜水轴流泵
可调叶片
单作用泵
柱塞(活塞)泵、隔膜泵 双作用
电动泵 (单缸、双缸)
计量泵
2
泵 往复泵
单缸
容积泵 气动泵
双缸
转子泵 齿轮泵、螺杆泵,罗茨泵、滑片泵、凸轮泵、挠性叶泵
往复真空泵 旋片真空泵
真空泵
水环真空泵 喷射真空泵
其它类型泵 射流泵、空气升液泵、电磁泵、水轮泵 2. 泵的使用范围
各种类型的泵的使用范围是不同的,常用的泵的使用范围如图所示:
由图可以看出,离心泵所占区域最大。在流量5m3/h~2000 m3/h,扬程8~2800的范围
3
内,使用离心泵是比较合适的。如果要求大流量,低扬程,采用轴流泵更为合理;如果要求高扬程,流量要求不超过20 m3/h,采用电动往复泵是最为合适的。
3. 常用泵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3.1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一般情况下,离心泵起泵前要灌满液体(即灌泵),当原动机带动泵轴和叶轮旋转时,液体一方面随叶轮作圆周运动,一方面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自叶轮中心向外周抛出,液体从叶轮处获得压力能和速度能。当液体流经蜗壳到排液口时,部分速度能将转变为静压力能。液体被叶轮抛出时,叶轮中心部位造成低压区,与吸入液面的压力形成压力差,于是液体不断地被吸入,并以一定的压力排出。
4
特点:离心泵构造简单,能与电动机直接相连,不受转速限制,不易磨损、运
行平稳、噪声小、介质排出均匀,调节方便、效率高、运行可靠。适用范围最广。
缺点:密封性能较差,机械密封易损坏。气蚀现象较严重,大多数离心泵无自吸
能力。
3.2 螺杆泵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螺杆泵依靠螺杆相互啮合(或螺杆与定子的啮合)空间的容积变化来输送液体。当螺杆转动时吸入腔一端作轴向移动,使吸入腔的容积增大,压力降低,液体在压差作用下沿吸入管进入吸入腔。随着螺杆的转动,密封腔内的液体连续而均匀地沿轴向移动到排出腔,由于排出腔一端逐渐缩小,使液体的压力增加,直至将液体强行排出.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