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主席,大家好
自2001年自主招生试点以来,我国自主招生改革已进行了14年。这14年来,自主招生在高校数量上,从最初的3所增加到今天的90所,在考生人数上,呈逐年增加趋势,部分高校一度增至本年度招生额的10%甚至更多,在限制条件上,从最初的指定地区慢慢推广至全国,由重点中学推广至普通中学,在降分幅度上,由原先最多可降30分变成不受此限,在招生模式上,由原来“自主+高考”的模式新增加了复旦、上海交大等“去高考模式”,自主招生不仅增加了高校的自主权,也为考生提供了诸多便利,然而,在自主招生大热的今天,教育部却在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现阶段不扩大试点高校范围和招生比例。从而引发我们关于当今中国,应不应该扩大自主招生规模的讨论。我方认为,当今中国不应该扩大自主招生规模。理由如下 第一,现在的自主招生规模可以满足高校的招收需求。高校纷纷自主招生,一是为了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以及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拔尖人才,二是招收那些偏才、怪才。观察2016年自主招生的招生条件中有关竞赛的奖项,新概念作文大赛每年获奖人数不到300人,丘成桐中学数学奖获奖者共10位,全国物理、化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奖三项大奖获得者大约1000人,其他10个奖项也大抵如此,然而自主招生现在的名额是不超过本年度本科招生计划的5%,这一限制并不约束高校的招生,因而也没有扩大的需要。2015年,浙江大学自主招生录取率约30%
第二,现在的自主招生选拔面试占很大比例,为权利寻租提供了便利。自主招生被给予“打破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厚望,然而,因为自主招生的自主性细则规定不明晰,招生权利主要在高校自己手中,又以极富弹性的面试人才评价标准定取舍,通过人情请托、特权干涉、钱权交易,在面试环节作假得到高分,骗取自主招生名额。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处处长蔡荣生在招生中贪腐数亿元,自主招生环节的贪腐空间,想想就让人胆战心惊。
第三,在高校自主招生需求得到满足、自主招生制度不太完善的条件下,扩大自主招生的规模,其实就相当于多出了一部分的名额,这就又为权利寻租提供了便利,原本自身没有足够能力的考生通过此渠道也得以进入高校,自主招生也就背离了原本要招高素质人才和偏才怪才的本意,拉低高校学生平均水平,清华北大2015年都收紧招生计划并在招生简章中强调宁缺毋滥也是这个道理。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当今中国,不应该扩大自主招生规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