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画的美,自学添加对画面的作用)
3.学生作业提示 小组合作,集体创作树叶拓印作品。 4.展示交流 各组讲述本组作品,互相交流收获感受。
5.总结 植物的叶中有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片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与水反应,从而制造成淀粉和氧气,进而可制造蛋白质和脂肪。叶片是自然界中制造食物真正的工厂,也是大气中氧气的来源,对于人类和各种生物的生存有重大的意义,所以我们要保护植物,爱护大自然。
第14课 做笔筒
教学内容与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和文房四宝一样,笔筒中蕴含着历史和变化,应引起同学们的关注。利用塑料瓶做笔筒,提醒师生共同关注塑料瓶的多种造型及如何利用彩色纸对瓶筒进行美化装饰。
应会:学会用彩色纸剪贴的方法装饰筒形。
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废旧塑料瓶制作、装饰实用的笔筒。 难点:装饰设计的美感与创新。
学习材料 塑料瓶、彩色纸、双面胶、剪子、即时贴。 1.组织教学。
2.创设问题,引发探究。分小组说说你知道的笔筒。 3.继续研究教材中古代笔筒与学生作品的区别。
4.布置学生分组研究自备塑料纸的特点,并结合瓶体特点选择设计、装饰思路。 5.布置学生商讨分工、合作制作方案。 6.具体制作要求:实用,美观,有新意。 7.教师及时发现、表扬有创意的作品。 8.展示作业。
第15课 画夜景
教学内容与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美妙的灯火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与幸福。使学生了解到颜色有深浅的不同,就是同一种颜色也有深浅的变化,而深浅颜色会使画面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应会:学习表现夜色的几种基本方法,能运用明亮色和暗色的对比关系来表现美妙的夜色,进而创作出大胆、生动的画面来。
隐性内容与目标 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体验到生活的乐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抒发出自己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设计思想,勇于展示自己的个性,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夜景的观察、回忆和感受,表现夜景的美感,认识深浅色使画面产生的对比效果。
难点:如何利用颜色对比表现夜色的美感。
学习材料 课件、彩笔、油画棒、颜料、彩纸、挂历纸、剪刀、胶棒等。 1.组织教学 2.讲授新课
(1)请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夜色”图片介绍给大家。 (2)教师把自己准备好的拍摄的白天景色的图片展示给大家。 提出问题:
老师带来的图片和同学们的图片有什么不同? ②白天和晚上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3)请学生看书。 提出问题:
①从书中的图片看,你认为哪些是亮的颜色?哪些属于暗的颜色?
②亮色和暗色是绝对的吗,请你用手中的色卡进行对比,讲出你的理由。 (4)看书欣赏学生作业。 提出问题:
①遭些学生作业是以什么为内容来表现夜色的?给你印象深刻的夜色是哪里? 从书上看,表现夜色都用了哪几种方法? 这些方法你都会用吗?请你介绍给大家。 要表现五光十色的夜色,你还能用什么样的工具,还有什么样的方法? ⑤你对表现夜色还有什么困难?
3.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用自己感兴趣的方法,表现一幅美丽的夜色图。 4.小结
(1)组织学生展示作业。 (2)欣赏大师笔下的夜色。
第16课 画影子
教学内容与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
脚:“影子”指的是太阳光下的影子和水中的倒影。在灯光下也会产生影子。生活中有静止不动的影子,有会动的影子;有单色的影子,有彩色的影子;有的影子会随着物体的变化而变化,有的影子你不动它动。“影子”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 应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捕捉和表现生活中美好的景象。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进而能运用几种比较简单的方法表现出生动、活泼、有趣的画面来。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这节课,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表现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有趣,学生能在无拘无束的创作中受到美的感染,体会到绘画活动的愉悦,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更加热爱生活,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观察、记忆影子的变化,感受影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美感。 难点:如何运用各种方法来表现影子。
学习材料 课件、图片、彩笔、油画棒、颜料等。 1. 组织教学
2.引入新课 用投影引出课题。 3.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
①同学们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影子?(可以把自己课前收集来的图片展示给大家看) ②我们今天为什么要画影子呢? (2)放录像: 提出问题:
①影子有什么特点?给我们什么感受? ②怎样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影子?
(3)出示工具材料,让学生大胆尝试。 在画好的画下面添加影子。 (4)老师补充其他的表现方法。 (5)展示其他学生的作业。
4.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作业要求: 在已经画好的图画或者在准备好的图片下面添加“影子”。
(1)可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2)可以组为单位画一幅长卷。
(3)小班教学的班级,还可以考虑师生合作完成长卷。 5.小结 (1)学生交流。
(2)欣赏画家作品中的“影子”。
第17课 认识身边的树
教学内容与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校园里各种树的有关知识,以及树木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所起的重要作用。欣赏以树木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加强对身边环境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应会:能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搜架有关信息,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树木的外形对比,找出树的不同特点,并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方法,来表现树的不同特征。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的自觉性,养成观察比较的习惯。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树木的不同种类、不同作用、不同生长特点以及树木与人类密切的关系,加深对树的认识和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树。
难点:通过树的外形特征来表现不同的树。
学习材料 图片、课件、彩笔、油画棒、颜料等。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1)欣赏有关树木的录像。 (2)提出问题:
①通过看录像你了解了哪些有关树木方面的知识? ②树木和我们人类的生活有什么联系? (3)出示课题。
3.讲授新课
(1)既然树木和我们的关系这么密切,那么我们就应当保护树木。有什么办法 能为我们校园里的树木做点事情呢,
(2)各组交流提案。
(3)为自己小组的活动主题命名,如绿色小卫士、护树大使等。
(4)提出质疑: 为了完成本组的设计方案,设想你们会有哪些困难?还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 老师或者大家的帮助?
(5)布置到校园中观察、写生树。 4.小结。
(1)布置学生作业 教师进行辅导。 无论采用怎样的表现方法,都要注意: 要表现出不同树种的特点。
第18课 绘画中的节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