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3.1 二次函数与图形面积问题教学设计
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 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第1课时 二次函数与图形面积问题
课题 第1课时 二次函数与图形面积问题 知识技能 教 学 目 标 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 授课人 1.通过图形的面积关系列出函数解析式; 2.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面积问题的实际问题. 对实际问题的探究,体会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进一步认识利用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的关系的探究,让学生掌握利用顶点坐标解决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方法. 体会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授课 类型 教具 教学 步骤 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面积问题的实际问题 通过图形的面积关系列出函数解析式 新授课 课时 多媒体 教学活动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 5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3.1 二次函数与图形面积问题教学设计
回顾 1.请写出下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1)y=6x2+12x;(2)y=-4x2+8x-10. 2.以上两个函数,哪个函数有最大值,哪个函数有最小值?并说出两个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分别是多少. 师生活动:学生自主进行解答,教师做好指导和点评. 提示:求解二次函数的最值可以选择两种方法: 一是把一般式化为顶点式;二是利用顶点坐标公式求解. (1)y=6(x+1)2-6,所以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直线x=-1,顶点坐标为(-1,-6),当x=-1时,y有最小值-6. (2)y=-4(x-1)2-6,所以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直线x=1,顶点坐标为(1,-6),当x=1时,y有最大值-6. 通过回顾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为讲解新课做铺垫,两种求解方法为学生深刻理解知识提供理论支持. (续表)
【课堂引入】 问题:用总长为60 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矩形面积S随矩形一边长l的变化而变化,当l是多少米时,场地的面积S最大? 师生活动: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与矩形面积相关的量; 2.教师设问,如何用令l的代数式表示邻边的长度; 3.学生自主列函数解析式,并进行整理,讨论问题解答的正确性; 4.针对问题要求进行求解,并回答问题. 教师关注: 1.学生能否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列函数解析式; 2.学生能否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准确求出函数的最大值. 1.探究新知 活动一:针对[课堂引入]的问题进行探究,教师总结解题过程. 师生活动: (1)确定解题的步骤:先表示矩形的长和宽,再利用面积公式列解析式,最后求最值. (2)解答过程:矩形的一边长为l m,则另一边长为(30-l)m, 所以场地的面积S=l(30-l)=-l2+30l(0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3.1 二次函数与图形面积问题教学设计 4ac-b2b当l=-=15时,S有最大值=225. 2a4a也就是说,当l是15 m时,场地的面积S最大. 2.师生总结 教师指导学生总结解答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学生代表进行说明,全班互相交流,师生共同确定解题思路: ①表示与面积相关的量; ②利用面积公式列函数解析式,并进行整理; ③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④利用公式求出最值. 【应用举例】 图22-3-8 例1 如图22-3-8,用一段长为30米的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墙的长度不限)的矩形菜园ABCD. 应用举例是对于课题设AB边的长为x米,则菜园的面积y(米2)与x(米)1之间的函数解析式为 y=-x2+15x (不要求写出2活动 三: 开放 训练 体现 应用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师生活动:学生自主进行解答,教师巡视、指导、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阐述解答过程: (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出AD的长度; (2)利用矩形的面积公式列出函数解析式. 【拓展提升】 学习的针对性练习. 拓展提升是对于基础知识的提高和应用,培养 图22-3-9 例2 如图22-3-9,点E,F,G,H分别位于正方形ABCD的四条边上,四边形EFGH也是正方形,当点E位于何处时,正方形EFGH的面积最小? (续表) 活动 三: 师生活动: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并引导学生理清解题思路. 3 / 5 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提升思维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3.1 二次函数与图形面积问题教学设计 开放 训练 体现 应用 教师做好总结和展示: 设AE=x,AB=1,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y. 根据题意,得y=1-2x(1-x). 整理,得y=2x2-2x+1, 所以当x=0.5时,正方形EFGH的面积最小为0.5, 即当点E在AB的中点处时,正方形EFGH的面积最小. 【达标测评】 1.给你一根长为8 m的铁丝,用它围成一个矩形方框,当这个矩形的长为 2 m 时,矩形的面积最大. 2.某居民小区要在一块一边靠墙(墙长15米)的空地上修建一个矩形花园ABCD,花园的一边靠墙,另三边用总长为40 m的栅栏围成.若设花园的宽为x m,花园的面积为y m2. (1)求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根据(1)中求得的函数解析式,描述其图象的 针对本课时的主要问变化趋势,并结合题意判断,当x取何值时,花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题,从多个角度、分层次进行检测,达到学有所成、 了解课堂学习效果的目活动 四: 课堂 总结 反思 图22-3-10 3.如图22-3-10所示,要建一个长方形的养鸡场,的. 鸡场的一边靠墙,计划用50 m长的篱笆围成中间有一道篱笆隔墙的养鸡场,设养鸡场的长为x m. (1)要使养鸡场的面积最大,养鸡场的长应为多少米? (2)如果中间有n道篱笆隔墙,要使养鸡场的面积最大,养鸡场的长应为多少米?比较(1)(2)的结果,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进行当堂检测,完成后,教师进行批阅、点评、讲解. 1.课堂总结: 谈一谈你在本节课中有哪些收获?有哪些进步?还有哪些困惑? 教师强调:利用面积公式列函数解析式是解答问题的主要方法. 2.布置作业: 教材第52页习题22.3第4,6题. 【知识网络】 小结环节的设置能够让学生养成自主归纳课堂重点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提纲挈领,重点突出 4 / 5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3.1 二次函数与图形面积问题教学设计 (续表) 【教学反思】 ①[授课流程反思] 在创设情境和探究新知环节中,利用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渗透转化思想,把知识回归生活,又从生活走出来,使学生乐学、好学;通过层层设疑、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引导学生不断思考、积极探索. ②[讲授效果反思]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1)一般地,面积问题中常把面积作为函数,边长作为自变量;(2)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解答问题的注意点;(3)求最值问题可选用公式法或将函数解析式由一般式化为顶点式. ③[师生互动反思] 从课堂发言和检测来看,学生能够积极发言、小组讨论富有实效,能够把知识进行化归,建立函数模型. ④[习题反思] 好题题号 错题题号 活动 四: 课堂 总结 反思 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师表现,进一步提升操作流程和自身素质. 5 /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