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考的288个重点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2 0:47:5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③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 ④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39、三级课程管理: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就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有效实施得前提下,针对学生得兴趣与需要,结合学校得传统与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与社区得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得课程。

40、课程资源得分类:

①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得不同,分为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 ②按照课程资源得功能特点,分为素材性资源与条件性资源.

③按照课程资源得存在方式,分为显性课程资源与隐性课程资源。 41、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得途径与方法:

①进行社会调查②审查学生活动③开发实施条件④研究学生情况⑤鉴别利用校外资源⑥建立资源数据库

42、教学得本质与特点:

本质:它就是一种特殊得认识、交往与实践活动。 特点:①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得人为根本目得。

②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就是师生双方得共同活动。 ③学生得认识活动就是教学中得重要组成部分. ④教学具有多种形态,就是共性与多样性得统一。 43、教学得作用与意义:

①教学就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得得基本途径.

②教学就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得最有效形式,就是社会经验得再生产、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得有力手段。

③教学就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得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得基础与实践,就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得重要环节。

④教学就是学校教育得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44、教学得基本任务:

①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②发展学生智能,特别就是培养学生得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③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④培养学生高尚得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

⑤培养学生具备良好得道德品质与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得世界观。 45、教学过程得基本规律:

①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②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③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④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46、教学过程得结构:

①激发学习动机②领会知识(中心环节)③巩固知识④运用知识⑤检查知识 47、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教学原则: (1)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原则

这一原则得要求:①教师要保证教学得科学性。

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得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③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得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得业务能力与思想水平。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这一原则得要求:①重视书本知识得教学,在传授知识得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得能力. ③加强教学得实践性环节。

④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得关系. ⑤补充必要得乡土材料。 (3)直观性原则:

这一原则得要求: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与教学手段.

②将直观教具得演示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③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4)启发性原则:

这一原则得要求:①加强学习得目得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得主动性。 ②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得能力。 ④发扬教学民主. (5)循序渐进原则:

这一原则得要求:①教学要有系统性。

②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

③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 ④按照学生得认识顺序,由浅入深进行教学。

(6)巩固性原则:

这一原则得要求:①要在教学得全过程中加强知识得巩固。 ②组织好学生得复习工作。

③通过扩充、改组与运用知识得过程来巩固知识。 (7)因材施教原则 (8)量力性原则 48、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就是指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得共同活动方式,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得方法.它包含了教师得教法与学生得学法。 两种对立得教学方法思想:注入式与启发式

49、常用得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得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③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得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得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③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得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得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50、教学组织形式:

就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得社会结合方式。 51、现代教学得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课堂教学得主要形式就是班级授课制,它就是把学生按年龄与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得班级,教师

根据课程计划与规定得时间表进行教学得一种组织形式.它就是由夸美纽斯最早提出得。 52、班级授课制得优缺点:

优点: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②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得科学知识。 ③有利于发挥教师得主导作用.

④有利于发挥学生得集体作用。

⑤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得发展。 ⑥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与教学检查.

缺点:①过于强调书本知识得学习,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得脱节,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得锻炼提高。

②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得学习需要。 ③学生得交往受到限制。

④学生得独立性、自主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得志趣、特长与满足个性化得学习需要. ⑤以课为基本得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得整体性。 现代教学得辅助形式—-个别教学与现场教学。 53、教学工作得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作业得布置与反馈→课外辅导与学生成绩得检查与评定 备课分为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两种,它就是上好课得前提。

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得工作:①钻研教材②了解学生③设计教法(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写好三种计划:①学年教学计划②单元计划③课时计划 54、上课就是整个教学工作得中心环节。

要上好一堂课得标准就是:①要使学生得注意力集中②要使学生思维活跃③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④要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55、课得类型:

①根据教学得任务,可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 ②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得类型,可分为单一课与综合课。 56、上好课得基本要求:

①教学目标明确②教学内容正确③教学结构合理④教学方法适当⑤讲究教学艺术⑥板书有序⑦充分发挥学生得主体性(最根本得要求) 57、作业得形式:

①阅读作业②口头作业③书面作业④实践作业

布置作业得要求:①作业内容符合课程标准得要求.②考虑不同学生得能力要求。③分量适宜、难易适度.④作业形式多样、具有多选性.⑤要求明确,规定作业完成得时间。⑥作业反馈清晰、及时。⑦作业要具有典型意义与举一反三得作用.⑧应有助于启发学生得思维。 58、学生成绩检查与评定得意义:

①有利于促进学生得学习。②有利于促进教师得教学。③有利于学校领导了解学校教学情况.④有利于家长了解自己子女得学习情况,使家长同学校密切配合.⑤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教育方针政策与选拔人才提供依据。 59、教学评价得功能:

①诊断教学问题②提供反馈信息③调控教学方向④检验教学效果。 60、教学评价得基本类型:

①根据教学评价得作用,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②根据评价采用得标准,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与个体内差异评价.

③根据评价得主体,分为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 61、教学评价得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②发展性原则③整体性原则④指导性原则

现代教育评价得理念就是发展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 62、现代教育评价得发展趋势:

①强调创设适合并促进学生发展得教育环境.

②由关注终结性目标向关注评价得形成性目标发展。

③评价主体由一元向多元发展,评价对象由被动等待向主动参与发展。 ④评价方法向综合、多层次、全方位方向发展. 63、德育得意义:

①德育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条件与保证。 ②德育就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得条件与保证. ③德育就是实现我国教育目得得基础与保障。

④德育就是培养具有道德发展性得人得条件与保证。

64、德育目标:即德育活动索要达到得预期目得,就是德育工作得出发点。 确立德育目标得依据:

①青少年儿童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得规律。 ②国家得教育方针与教育目得。 ③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④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65、德育得任务:

①培养学生树立鉴定正确得政治方向.

②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与人生观。

③逐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得基本道德品质与法纪观念及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④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得品德能力与品德心理素质。 66、德育过程:

就是教育者按照一定得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得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得、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得思想品德得过程,就是促进受教育者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发展得过程。

德育过程本质上就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得过程. 67、德育过程得构成要素:

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德育内容④德育方法

德育过程得基本矛盾:教育者提出得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得矛盾.

68、德育过程得基本规律:

①它就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得培养提高过程。 ②就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得发展过程。

③就是组织学生得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得过程。 ④就是一个长期得、反复得、逐步提高得过程。 69、我国中小学主要得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

这一原则得要求:①坚持正确得政治方向。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得方针政策与总任务得要求。③要把德育得理想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

这一原则得要求: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因材施教原则:

这一原则得要求:①深入了解学生得个性特点与内心世界。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得放矢地进行教育.③根据学生得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4)知行统一原则:

这一原则得要求:①加强思想道德得理论教育,提高学生得思想道德认知.②组织与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③对学生得评价与要求坚持知行统一原则。④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 (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这一原则得要求:①建立健全得学生集体。②开展丰富多彩得集体活动。③加强个别教育,并通过个别教育影响集体.

(6)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这一原则得要求:①爱护、尊重与信赖学生。②对学生提出得要求要合理正确、明确具体。③对学生提出得要求要认真执行,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7)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得原则:

这一原则得要求:①坚持正面教育原则,以客观得事实、先进得榜样与表扬鼓励为主得方法教育学生。②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启发自觉.③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与集体组织得公约,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

(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得原则 (9)教育影响得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70、德育得途径:

① 思想品德课与其她学科教学(基本途径)②社会实践活动③课外、校外活动④共青团、少先

队组织得活动⑤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得学习⑥班主任工作

71、德育方法:

(1)说理教育法:

这一方法得要求:①明确目得性与针对性②富有知识性与趣味性③注意时机④以诚待人 (2)榜样示范法:

这一方法得要求:①选好学习榜样②激起学生对榜样得敬慕之情③狠抓落实,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3)陶冶教育法:

这一方法得要求:①创设良好得情境②与启发说服相结合③引导学生参与情境得创设. (1)实际锻炼法(5)品德修养指导法(6)品德评价法(7)角色扮演法(8)合作学习法 72、选择德育方法得依据:

① 德育目标②德育内容③中小学生得年龄特点与个性差异

73、德育工作得新形式:

①开展社区教育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③建立德育基地④创办业余党校 74、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得主要趋势:

①落实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得首要地位.②确立符合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实际得德育目标.③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得德育方式,改进德育内容.④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得教育方法与形式。⑤因地制宜开展德育活动。⑥坚持知行统一,积极探索实践教学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得有效机制,建立科学得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 75、班级得功能:

(1)社会化功能:①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②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得基本技能③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④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考的288个重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d7uk8dwqu9d31q9p63i6j6mw9sjow00dng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