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浊则鱼困,令苛则民乱。
评出《说苑.政理》,意思是水混浊鱼儿就难以活动,政令苛酷民众就会叛乱。
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巧机械,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出自《菜根谭》,意思是不接近权势名利的人是高洁的,接近权势名利,却能够不为之动心的人更为高洁.不懂得权谋诡计的人是清高的,懂得权谋诡计却不去用的人更加清高.
心能辨事非,往事方能决断;不忘廉耻,立身自不卑污。
出自《围炉夜话》:意思是心中明辨是非,遇到事情才能够果断做出决定;头脑中记得廉耻,人立身于世就不会卑鄙污浊。
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
出自《围炉夜话》,意思是只盯着蝇头小利,就无法做出大贡献;心头充满私心杂念,就不可能秉公办事。
古文寓廉
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恬淡无为,化之本也;忧君哀民,独睹乱原,好善妒恶,赏罚严明,治之材也。——王符《潜夫论·实贡》
廉政故事:司马迁任太史令时,汉武帝的国舅、朝中最得势的将军李广利千方百计想拉拢他,便派家人给他送来一对珍贵的玉璧。司马迁之女妹绢见这对晶莹透亮的玉璧非常喜欢,司马迁却深情地开导女儿说:?玉璧贵在无瑕,人也应如此。如果我收下这对玉璧,心灵上就会留下斑污,并要受制于人。?说完便命人把玉璧退了回去。
清静无为,则天与之时;恭廉守节,则地与之财。君子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毁廉。知为吏者,奉法以利人;不知为吏者,枉法以侵人。——马融《忠经》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浇风易渐,淳化难归。——王勃《上刘右相书》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25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廉政故事: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出生在苏州吴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时代清贫的生活使他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入朝为官后,他依然如此。
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深知他的习惯和家规。因此,结婚前夕,范纯仁对婚礼大操大办自然不敢妄想,他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只买两件稍微好些的衣服,这样于父亲.妻子两边都能说得过去。于是,范纯仁将计划购臵的衣服列出清单,壮着胆子交给父亲审定。
谁知范仲淹看过单子,立即板起了面孔,说道: ?婚姻自然是人生大事,但这与节俭有什么矛盾?怎么可以借口?人生大事?而奢侈浪费呢??
父亲的一番话说得范纯仁满面羞愧,他鼓足勇气对父亲说: ?范家节俭的家风,孩儿自幼熟知,购臵奢华贵重用品,儿子知错。可是如实禀报父亲大人.新人想以罗绮做幔帐,孩儿知道这不合范家家风,故不敢答应,可她的父母又出面提出,孩儿碍于他们的情面就没敢再坚持下去。?
范仲淹听后勃然大怒: ?你知错认改,我不再追究。但是范家几十年来,以节俭自守,以奢侈为耻。用罗绮做幔帐,岂不坏了家风?情面事小,家风事大,你可以告诉,如若坚持以罗绮做幔帐,那我范仲淹就敢把它拿到院子里烧掉!?
由于范仲淹的坚持,范纯仁的婚礼办得十分俭朴,既没有购臵贵重奢侈的物品,也没有举得隆重奢侈的婚礼,不仅范仲淹的家风得以维持,同僚们也从中受到很大教育。
心不清无以见道,志不确无以立功。——林逋《省心录》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苏轼《范增论》 廉政故事:北宋太宗时举行科考,当时宰相李昉的儿子李宗谔、副相吕蒙正的弟弟吕蒙亨和盐铁使王明的儿子王扶,三人凭实力一路过关斩将,最后廷试也录取了。但是当宋太宗看到他们三人的名字时,略思一会后说:他们都是权贵子弟,和那些出身寒微的人竞争,并不合适;即使是靠真材实料考取的,人们也会说我对大臣们有所徇私。于是,把他们三人的名字划去。在他的坚持下,北宋前期吏治清明,大臣们普遍自律,很少有徇私舞弊的事发生。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莫取。——苏轼《赤壁赋》
财能使人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势能使人倚。四患既都去,岂在尘埃里?——邵雍《男子吟》
口贪得饵,终将为钓者所虐;翅缚重金,永不能振翅高飞。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元好问《元遗山集》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知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陈弘谋《从政遗规》卷下《言行汇纂》
26
廉者士之美节,污者士之丑行。士之不廉,犹女之不洁。不洁之女,虽功容绝人,不足自赎。不廉之士,纵有他美,何足道哉!——真德秀《西山政训》《丛书集成初编》
不求不争于民,而民知逊;不求不贪于民,而民知廉。——杨万里《见执政书》
廉耻事大,死生事小。——《宋史·叶梦鼎传》
南宋朝廷国力日衰,外患内忧交织。时任知州的叶梦鼎力挽狂澜,不仅在管辖范围内平冤狱、免和籴;革除弊政予民生息,且多次上书朝廷,提出了许多修明政治、振兴邦国的主张。当佞臣贾似道权势日重、祸心袒露之后,叶梦鼎与其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借转对之机提醒朝廷:?外有窥边之大敌,内有伺隙之巨奸。?景定四年(1263),贾似道晋封为少师、卫国公,愈加肆意弄权,竟在两浙及江东江西推行《公田法》,侵吞民田。梦鼎极力反对,遂使《公田法》行至浙西而止。次年,贾似道又推行《经界推排法》,并以?关子?货币更易前两界的?会子?货币,于是,物价飞涨,税赋倍增,百姓叫苦不迭。梦鼎又起而反对,使?会子?票未得全废,防止了国家金融的崩溃。理宗死,度宗即位,朝廷议请太后垂帘听政,梦鼎以?母后垂帘岂是美事?诤谏。以此,史称梦鼎?以孤忠抗大奸,支持危局?。
士有公天下之心,然后能举天下之贤。——张养浩《风宪忠告》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
——郭允礼《官箴》
公则生明,廉则生威。——朱舜水《伯养说》 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赵湘《本文》
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王韬《弢园文录外编·重民中》
诗词咏廉
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曹植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出自杜甫《将赴成都草堂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作者是盛唐大诗人,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思想核心是儒家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杜甫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鉴赏:?千尺?、?万竿?都是夸张,非如此不足以表现诗人强烈的爱憎。对于这两句诗前人都认为不光是写松和竹,而是另有寓意。杨伦在《杜诗镜铨》中说
27
此两句?兼寓扶善疾恶意。?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它们?言外有扶君子、抑小人意。?可见寓有深刻的哲理。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
千淘万洗虽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刘禹锡《浪淘沙九首》
刘禹锡被贬为苏州刺史后,他在苏州接见一个名叫李绅的贪官,这人曾任过司空官职,因仰慕刘禹锡的大名,邀请他饮酒,席上,李绅邀舞女助兴,并请了几个歌伎来作陪。席间,刘禹锡一时诗兴大发,便做了这样的一首诗:?高髻云鬟宫样装,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诗的大意是:在这豪华的宴会上,歌女打扮入时,唱着美妙的流行歌曲,客人们觥筹交错,起坐喧哗,你李司空花天酒地,习以为常,可我刘禹锡却肝肠寸断,于心不忍。?司空见惯?这句成语,从此不胫而走。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神秀偈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王安石《咏竹》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北宋改革家、宰相王安石善诗好文,且酷爱收藏文房诸宝。有一位地方官员为了巴结这位朝廷重臣,特意登门送来一方宝砚,并在王安石面前不停地夸奖这方宝砚?呵之即可得水?。王安石听了后,笑着反问他:?纵得一提水,又能值几何牵?羞得那人无言以答,只好收起宝砚起身告辞而去。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朱熹
南宋淳熙八年八月,浙东大饥。朱熹在南康救荒有方,宰相王淮荐朱熹赈灾,升任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为解救灾民,朱熹迅速采取了开创放粮、以工代赈、劝富施粥等几项有力措施,很快扭转了灾荒严重的局面。前知台州唐仲友朱熹是王淮姻亲,在大灾下却沉缅于吃喝玩乐,朱熹看不惯,顶住压力先后六次上状奏劾唐仲友不法,并日头被指责?忘恩负义?的风险,直指王淮与唐仲友上下串通勾结的事实。迫于压力,王淮免去唐仲友江西提刑新任,而朱熹也因此浙东任职仅九个月即离任回家。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书到用时方恨少,到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绵。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酒注如泉。
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