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路面质量,增强镇区与中心村、中心村与基层村间的联系,以206国道、莒竹路和刘兰路为主要的对外交通道路。
(七)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刘官庄镇现有35KV变电站二座,电力充足,规划以农网改造后的线路为基础,局部进行改造;加强镇区电力设施的建设,远期应对全镇电力设施进行改造。
刘官庄镇现已形成了“一处通信公司六处接入网’’的电信通讯格局,规划远期对通信公司进行改造扩建,对六个接入网进行增容,以满足全镇通讯的要求。
规划全镇村庄以村为单位供水,镇区实行统一集中供水。
第四章 刘官庄镇镇区总体规划布局
一、镇区概况 (一)概况
刘官庄镇镇区位于全镇的东部,镇区地势总体上南北高中间低,中间高东西低,206国道南北纵贯镇区,刘兰路横穿镇区东西。镇区包括7个行政村,分别为刘官庄、黄花沟、垛水店子、马驹岭、四角墩、柳河庄、候家庄。现状人口1.5万人,总用地2.0平方公里,现状基本上形成了南北工业区,中部为生活、文教、办公、商贸综合区,沿206国道南北带状发展的格局。
二、城镇性质、规模及用地发展方向 (一) 城镇性质
城镇性质是反映一个城镇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本属性,它是由城镇的区域地位、城镇功能、城镇特色及发展取向决定的。
城镇性质的确定,要考虑到连续性,继承以往确定的城镇性质的合理成分;要考虑适应性,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一致,与城镇的功能地位相统一;还应考虑到有预见性,在对未来发展进行科学预测基础上确定的城镇性质,才能有效地指导规划与建设。
规划中对城镇性质的确定,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刘官庄镇为莒县南部近郊的工业型重镇,吹塑工业基础良好。 2.刘官庄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市场繁荣,农副产品丰富。 综上所述,刘官庄镇的城镇性质为:山东省内重要的、莒县县城南郊的以塑料工业为特色的工业型小城镇。
(二)城镇规模
1.城镇人口规模预测
城镇人口规模预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刘官庄镇区位条件优越,交通条件方便,工业基础好,商贸市场
发达,人口机械增长幅度大。
周边村庄规划向镇区发展,扩大了城镇人口。
镇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发展城镇经济,膨胀城镇人口。
刘官庄镇现状人口1.5万人,其中7个村人口0.8万人,行政机关人口0.05万人,文教卫生人口0.3万人,工厂企业人口0.3万人,流动人口0.05万人。
①综合平衡法
考虑到刘官庄镇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良好的经济基础,特别是作为莒县中部的工贸重镇,其城镇发展速度较快,在总结过去人口增长的基础上,确定近远期人口综合增长率为4.0%和5%,则近、远期刘官庄镇镇区人口分别为:
近期:P2010=P2003(1+r1)7=1.5(1+4.0%)7≈2.0(万人) 远期:P2020=P20l0(1+r2)10=2.0(1+5.0%)10≈3.0(万人) ②城市化水平法
根据刘官庄镇“十五”计划,结合刘官庄镇工农业发展条件,确定其城市化水平,其城市化水平应高于一般乡镇。
规划期内,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农民进镇务工经商,发展实业,膨胀城镇人口。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大量人口在镇区集中。根据刘官庄镇现状条件和发展前景,在城镇人口规模预测中,现状城镇化水平为22%,近期城镇化水平达到30%,远期45%,则城镇人口规模预测为:
P2010=6.7╳30%≈2.0(万人 P2020=6.8╳45%≈3.0(万人) 由上分析,至2010年,刘官庄镇镇区人口规划为2.0万人,至2020年,镇区人口规划为3.0万人。
2.城镇用地规模
根据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及一定时期内城镇各项设施用地的需要,城镇用地规模本着以下原则布局:
①近期参照国标《乡镇规划标准》执行各项用地标准;中、远期参照城市用地标准,执行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
②近期重点发展二、三产业,强化城镇的支撑力。
③城镇用地规模:现状为2.0平方公里,规划近期2.5平方公里,远期为3.6平方公里;现状人均用地133.3平方米,规划近期为125平方米,远期为120平方米。
三、城镇发展方向与规划范围 (一) 城镇发展方向
刘官庄镇镇区地形比较平坦,总体布局力求三大特色:一是用地结构清晰,功能合理;二是建设方格网式道路系统;三是充分利用自
然条件,创造生态城镇环境。
城镇建设应节约土地,保护耕地,提高城镇土地的利用率,根据刘官庄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刘官庄镇镇区沿206国道两侧为城镇建设预留地,可作为城镇建设用地征用。
根据城镇现状格局,规划在完善现有城镇设施的基础上,今后城镇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为:以现状为基础,重点向南发展中小型民营项目区,建设西部生活新区,控制206国道以东的建设,完善中部文教、办公、商贸区,在北部建设与县城工业园对接的大型项目区。
(二)规划控制范围和规划结构
城镇规划控制范围确定为:北至柳青河,南至徐家庄,西至候家庄,东至沭河,东西宽2.0公里,南北长3.5公里,控制区总面积7.0平方公里;柳青河以北为县城规划控制区。
四、城镇总体规划布局 (一)城镇道路交通规划 1.城镇道路交通现状
城镇现状为方格网道路,现状比较完善的道路有刘兰路、206国道和振兴路南段,现状城镇道路框架基本形成,但多数道路尚未硬化。城镇静态交通设施缺乏,为城镇交通服务的车站、广场、停车场、加油站等设施不足。
2城镇道路网规划
根据城镇功能分区,交通流量流向,城镇发展方向,现状路网格局,规划城镇道路系统采用方格网棋盘式,形成“九横四纵”的道路系统(见下表)。
刘官庄镇道路规划一览表 走向 序号 道路名称 红线宽 车行道 非机动(m) (m) 道(m) 80 20 25 20 35 25 35 25 25 25 50 80 20 21 8 11 8 14 1l 14 11 11 11 14 21 8 人行道 (m) 2X9.5 2X3.5 2X4.5 2X3.5 2X6.5 2X4.5 2X6.5 2X4.5 2X4.5 2X4.5 2X7.5 2X9.5 2X3.5 分隔带 横断面 (m) 型式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绿带 (m) 2X20 2x2.5 2X2.5 2X2.5 2X4.0 2X2.5 2X4.0 2X2.5 2X2.5 2X2.5 2X10.5 2X20 2X2.5 1 2 335省道 朝阳路 工业路 北环路 府前路 新区路 刘兰路 富民路 南环路 西环路 振兴路 206国道 东环路 3 4 东 5 西 6 7 8 9[ 南 10 11 12 13 北 九横,自北向南依次为:335省道、朝阳路、工业路、北环路、府前路、新区路、刘兰路、富民路、南环路,其中335省道、刘兰路和府前路为城镇东西向主干道。
四纵,自西向东依次为:西环路、振兴路、206国道和东环路。其中振兴路和206国道为城镇南北向主要干道。
由此形成“三横二纵”的城镇主干道系统,规划城镇主干道道路红线为35—80米,次干道道路红线为25米,支路道路红线20米。
206国道和335省道为规划的城镇交通性主干道,作为镇区对外联系的主通道,为过境交通服务,振兴路为生活性主干道,是城镇经济活动和居民生活的依托,是城镇景观风貌的主要体现。
规划过境交通主要以206国道和335省道为主承接,带动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