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 术
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当时未分苍术和白术,而统一为朮。后来陶弘景才将其分开。
来源: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主产于浙江、安徽、等地。以浙江产量最大,销全国,并出口。为栽培品种。
炮制:生用或、炒用、或炒焦用。
饮片:呈不规则,似拳头。表面棕黄色或灰棕色,一端留有一段木质地上茎,习称“术腿”,往下根茎逐渐粗大,并有不规则瘤状突起,底部则明显膨大似如意,习称”如意去头:.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有裂隙及棕色油点,有不明显的菊花纹理.气清香,味微辛、苦。饮片多横切或纵切成厚片,白术以个大、肥壮、质实、不空泡、少瘤为佳。
【性味归经】甘、苦、温。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
1.补气健脾:脾气虚证。脘腹胀满、食少便溏。(四君子汤)
2.燥湿利水:
(1)脾虚水停之痰饮。(苓桂术甘汤) (2)水肿、小便不利。(四苓散) 3.固表止汗:表虚自汗。(玉屏风散) 4.安胎:脾虚之胎动不安。
【用法】 燥湿利水宜生用,补气健脾宜炒用,健脾止泻宜炒焦用。 【药理研究】
1.保肝作用:白术煎剂口服对小白鼠因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可减少肝细胞变性坏死,促进肝的增长,使升高的谷:丙转氨酶下降,防止肝糖原的减少,促进脱氧核糖核酸的恢复。 2.利胆作用:能明显增加胆汁分泌量。
3.对胃肠运动的影响:能使兔离体肠管自发活动紧张性升高,收缩幅度加大。
4.利尿作用:有显著而持久的利尿作用,且促进电解
13 / 21
质,特别是钠的排泄。
6.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临床报道】
1.治疗美尼尔病:麸炒白术、泽泻、炒薏苡仁各30克。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防治美尼尔病,每获良效。
2.治疗便秘:白术60克、生地30克、升麻3克。水煎服,1日1剂,治疗13例便秘患者,服1剂,11例有效。
3.治疗小儿流涎:生白术10克,切碎,放细小碗中加水适量,蒸汁,或再加食糖少许,分次灌服,治疗婴幼儿流涎良效。
※ 苍术与白术功效应用异同点
共同点:白术与苍术均具有燥湿健脾作用,用于治疗湿阻中焦证。 不同点:白术偏于补气健脾,多用于脾胃虚弱证,还具有利水,固表止汗,安胎作用,用于脾虚水肿,表虚自汗,气虚胎动不安;苍术偏于燥湿健脾,多用于脾虚湿盛证,还具有祛风湿,解表,明目作用,用于治疗风湿痹痛、风寒表证、夜盲症。
14 / 21
※ 山 药
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薯蓣,因唐代宗名豫,故避讳改名薯药,后又因英宗避讳曙,遂改名山药。
来源: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根茎。主产于河南山西、河北等地。以河南产量最大,质量最优,习称“怀山药“,销全国,并出口。野生与栽培均有。
别名:薯蓣
炮制:生用或或炒用。
饮片:(1)毛山药:根茎呈不规则圆柱形,粗细不匀,表面黄白或类白色,有顺皱纹或沟纹,质坚结。断面白色,粉性,略显颗粒状。气微,味甘、微酸。
(2)光山药:光滑圆柱形,两端齐平,表面白色或淡白色,圆润有光泽,断面白色,粉性,经煮不烂,半透明状。气微,味甘、微酸。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应用】
1.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1)脾气虚证。脾虚食少、便溏。
(2)肺气虚证。肺虚久咳或肺肾两虚之虚喘。 (3)肾虚遗精、尿频、带下。 2.益气养阴:消渴。 【药理作用】 1.降血糖作用 2.抗衰老作用:
3.对肾功能的影响:山药食疗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之前,可能延缓甚至逆转肾功能损害的进程,较之肾功能不全发生之后才开始应用,具有更大的临床意义。
【临床应用】
1.治疗婴幼儿泄泻:生山药500克、白糖30~50克。先将山药
15 / 21
研成细末,过细箩,取山药粉50克左右,置搪瓷缸内,适量凉水调匀。放置火上加热,时时搅拌,待煮两三沸后即成稀糊状,加少许白糖。日服4~5次,每次约4~6羹匙。婴儿可适当调稀,频频饮之。结果治疗婴幼儿泄泻22例,全部治愈。
2.治疗溃疡性口腔炎:淮山药20克、冰糖30克,制成煎剂(两次煎液混匀后分2分)。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连服2~3天。。治疗溃疡性口腔炎50余例,疗效甚为满意。一般服用2剂即愈。
16 / 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