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宋诗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7 4:55:3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宋诗

一、宋初三体(对晚唐五代诗风的继承)

白体:宋初李 、徐铉等人效法白居易所作的诗。主要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近人,有《翰林酬唱集》等。这种诗风有时不免过于浅俗、题材狭小,缺乏时代气息,仅仅模仿了白居易的一个方面,而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王禹 在白体诗人中独树一帜,他并未囿于白居易的闲适诗,而更重视其讽喻诗,自觉学习白居易新乐府的创作精神,晚年甚至改以杜甫为典范,追求平淡美,创作了大量忧国忧民之作,对杜诗艺术境界的借鉴导致了对浅俗平易的白体诗风的超越。 2、晚唐体:指宋初模仿贾岛、姚合苦吟的诗人群。其诗歌内容上精于描写自然景物和隐逸生活,但有时不免显得题材狭小,缺乏时代气息;在艺术上工于字斟句酎,构思精巧,风格幽峭,但过于讲究白描、少用典又显得不够含蓄、缺乏意韵。有三群代表:一是“九僧”内容多写山林景色、隐逸生活,形式上重五律,尤喜雕琢五律中间二联,但往往有句无篇,整体意境不够浑融;二是以林逋为代表的隐逸之士,风格稍异于九僧,一方面字斟句酌,另一方面颇有白体平易的倾向,诗歌内容也比较充实,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实为咏梅绝唱;还有一个代表是寇准,他曾官至宰相,又以风节著称,是晚唐体的盟主。 3、西昆体:主宰宋初诗坛的诗歌流派,因《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其中杨亿是领导风气的盟主。西昆体主要有三个题材:怀古咏史、咏物、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此外还有少数闺情题材。艺术上的特点是效法李商隐、温庭筠,对仗工整,词藻华丽,讲究用典,风格整饰典丽,与白体的浅俗、晚唐体的尚白描、少用典相比,意味着艺术上的进步。但也存在着致命的缺点:徒得温、李的华丽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专事模仿缺乏创新,没有自成一家的气概;题材狭小,缺乏时代气息。

二、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的诗歌(对晚唐五代诗风的最初自觉) 1、 欧阳修 (1)、创作特点

#、作诗受韩愈影响,以散文手法和议论入诗,但又有所变革。其议论往往能与叙事、抒情融为一体,所以得韩诗畅尽之致而避免了其枯燥艰涩之失;其散文手法主要不是体现在句法上,而是借鉴散文的叙事手段。

#、取法李白、杜甫,形成平易自然的风格。不仅学习李白语言之清新流畅;而且效法杜甫,用诗歌来关心时事,表现日常生活。 #、诗中多哲理。《远山》 (2)、贡献

#、针对宋初三体“缺乏独立不倚之精神,规模晚唐格调,寸步不敢走作”的缺点,欧阳修提出要“悉除其偏而振契之,豪宕、愉悦、悲慨之语各得其职”。与欧文一样,欧诗也是对西昆诗风的矫正,使宋诗有了另一渊源——韩诗。 #、用大量的创作实践来呼应自己的诗歌理论。 2、 梅尧臣

(1)、继承杜甫、白居易秉笔直书的传统,用诗歌反映时政、民生,感情激愤。 (2)、开辟宋诗更贴近日常生活的题材走向。

(3)、在艺术风格上追求“平淡”美,即一种超越了雕润的老成风格。他说:“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美”。 梅诗的题材走向和风格倾向都具有开宋诗风气之先的作用,后人评之为:“去浮靡之习,超然于昆体极弊之际;存古淡之道,卓然于诸大家未起之先。” 3、苏舜钦:风格豪放,畅尽但伤直露。“江平万顷正碧色,上下清澈双璧浮”。

欧、梅、苏诗歌创作在艺术上还不够成熟,然而为革新宋初诗风作出很大贡献,为宋诗的继续发展开辟了道路。

三、王安石 (1)、诗歌分期(以退居江宁为界)

#、前期政治诗多,以意气自许,诗风直露。

#、后期多写景抒情绝句,讲究神韵、有唐诗风味。

(2)、前期新颖的咏史诗

继续了左思、杜甫咏史述志的传统,善于用历史翻案法对历史人物表达新的看法,以抒发自己的政治感情。《明妃曲二首》:“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一反传统对毛延寿的指责,认为昭君流落异域的命运未必比终老汉宫更为不幸。

(3)、后期“王荆公体”

“王荆公体”指的是王安石晚年的写景抒情绝句。精于炼句,对仗工整,用典贴切;本是集句诗;讲究风韵,有唐诗风味。钱钟书认为《书湖阴先生璧》是“王荆公体”的最佳代表:“檐白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饶,两山排闼送青来。”

四、苏轼的诗

1、淑世精神。一方面忠君爱国、心怀天下,用诗歌批判现实、反映民生,《荔枝叹》从唐代的进荔枝写到宋人的贡茶献花,对官吏的媚上取宠、宫延的穷奢极欲进行了尖锐批判;另一方面,苏轼一生屡遭贬谪,但在逆境中他始终以老庄的超越和禅宗的宠辱不惊为信念,在贬所能傲视苦难、超越苦难,唱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和“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乐观旷达。除此之外苏轼的生活阅历丰富,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发现哲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 体物细微,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对难处理的题材苏轼常能化难为易。 《续丽人行》李仲谋家有周 画背面欠伸内人,极精,戏作此诗。

深宫无人春日长,沉香亭北百花香。 美人睡起薄梳洗,燕舞莺啼空断肠。 画工欲画无穷意,前立东风初破睡。 若教回首却嫣然,阳城下蔡俱风靡。 杜陵饥客眼长寒,蹇驴破帽随金鞍。 隔花临水时一见,只许腰肢背后看。 心醉归来茅屋底,方信人间有西子。 君不见孟光举案与眉齐,何曾背面伤春啼。

一个只有背影的美人,诗人把她想象成杜甫当年在曲江头远远望见的一个背影,最后又以民间夫妻相敬如宾的故事作为反衬,慨叹美人深闭宫内的不幸。 3、对艺术技巧的运用娴熟,看不出锻炼痕迹。

#、比喻新奇。描摹奔水:“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善于用电,信手拈来,左右逢源。

#、对仗工整,又常打破常规显得活泼流动。

4对李、杜、韩、孟的诗风兼收并蓄,主张“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的多元化审美情趣。在诗歌创作中尤其表现出刚柔相济的特点,从而呈现出“清雄”的风格。

*评价:苏轼具有较强的艺术兼容性,他在理论上和创作中都不把某一种风格推到定于一尊

的地位。这样,苏轼虽然在创造宋诗生新面貌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基本上避免了宋诗生硬和枯燥这两个主要缺点。 五、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一)、黄诗特点 1、文人气和书卷气特别浓,诗歌中人文意象格外密集,这源于他喜欢吟咏书画作品、亭台楼阁、笔、墨、纸、砚等人文气息浓厚的物品。 2、黄诗更突出的是其生新奇峭的艺术风格。他自己说:“文章最忌随人后”、“自成一家始逼真”,其生新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 章法上在回旋曲折、层层迂回、绝不平铺直叙的同时,常横云断岭,似断实连,在必要的地方来一个出乎读者意料之外的转折,以意脉的突然断裂来产生艺术张力。这类似今天的“蒙太奇”,突然中断一个镜头而转向另一个境头,中间的空白需要读者用自己的想象来填补。如“舞阳去叶才百里,贱子与公俱少年”与上下句意思相去甚远,打破了唐人“云对月,雪对风,晚照对晴空”的呆板模式,读来有奇崛之感。

#、 取法杜甫在炼字、造句、谋篇方面下工夫,善造奇言警句,如:“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夜雨十年灯”、“春去不窥园,黄鹂颇三请” #、 声律奇峭,音节常打破常规,律诗中多用拗句,如:“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

#、 “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答洪驹父书》:“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虽取古人陈言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黄山谷常能以新警的立意和构思对古人词句语言、典故成语进行翻新改造;除此之外还有“夺胎换骨”,换骨法是指吸取古人精彩的诗意境界而不袭其辞,别创新语表现之;夺胎法是指参考古人诗意而重新加以形容,以创造新的诗意境界。

#、立喻奇警,别开生面。“煎成车声饶羊肠”比喻煎茶的声音;“公诗如美色,未嫁已倾城”,以美色喻佳作;“程婴杵臼立孤难,伯夷叔齐采薇瘦”,以志士仁人比喻竹子的高风亮节;

3、除了生新外还有瘦硬的特点,偏爱苍老、古朴、瘦硬的意象,如:枯木、枯藤、寒梅等。 4、诙谐,面对贫贱的处境,黄诗不是悲哀嗟叹,而是苦中作乐,以调侃的笔调发掘生活中的幽默,妙趣横生。诗题多戏题、戏答、戏赠等。

5、晚年推崇晚期杜甫诗风,追求“平淡而山高水远”的艺术境界,倡导超越雕润而进入精光内敛的老成境界。

·黄庭坚体”/“山谷体”:黄庭坚以鲜明的风格特征而自成一体,当时就被称为“山谷体”/“黄庭坚体”,其特点有(参照以上内容)。如果以唐诗为参照标准,那么“山谷体”的生新程度是最高的,它最典型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与此同时,“山谷体”也具有奇险、生硬、不够自然等缺点。

·江西诗派:黄庭坚由于作诗有法可寻且喜欢指导青年, 所以身边聚集了很多青年作家。他们推崇黄的诗论主张:#、肯定诗歌批判现实的怨刺作用,但又要求不可过分激烈,必须符合温柔敦厚之旨;#、提倡诗歌创作“以理为主”,以道德修养和渊博的学问为基础; #、“夺胎换骨”、“点铁成金”(见上);#、讲究严密的法度——尊杜甫(命题、立意、谋篇布局、锻字炼句)。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中尊黄庭坚为诗派之祖,把陈师道、陈与义为首的25名诗人称为“江西诗派”,因其中有11人是江西人,后来又有人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把黄和二陈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一祖三宗”说。江西诗派一直延续到南宋,在这过程中其创作倾向和诗论主张不断发展,其中最具有革新精神的首推吕本中的“活法”说,即摆脱既有法则而自有所得。

·黄庭坚诗论主张:

#、肯定诗歌批判现实的怨刺作用,但又要求不可过分激烈,必须符合温柔敦厚之旨; #、提倡诗歌创作“以理为主”,以道德修养和渊博的学问为基础; #、“夺胎换骨”、“点铁成金”(见上);

#、讲究严密的法度——尊杜甫(命题、立意、谋篇布局、锻字炼句)。

(二)、陈师道

#、诗歌题材内容比较狭小,主要写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慨,但写得真挚感人,是寒士生活的真实写照,如:《别三子》;

#、追求“宁拙毋巧,宁朴毋华”的艺术风貌,其诗质朴无华,外表浑朴而意味深长。

六、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一)、陆游 字务观,号放翁 1、诗歌题材

(1)、爱国题材和自抒抱负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到临终前仍在绝笔诗《示儿》中嘱咐儿孙:“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自抒抱负:“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2)、隐逸情趣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 (3)、爱情诗《沈园》二首怀念唐婉

2、艺术特点

(1)、中年身处抗金前线南郑,改变早年专以“藻绘”为工的诗风,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以更好地表达他的宏伟抱负和忧国忧民之情。

(2)、转移多师,尤其是兼融李白的浪漫飘逸和杜甫的沉郁顿挫于一炉。陆游深受江西诗派吕本中“活法”说影响,早年作诗曾效仿黄庭坚;他还因忧国忧民与屈原、杜甫成为异代知音;同时因与岑参军旅情趣相投而赞赏岑参;晚年退居农村,陶渊明的平淡又成为他仿效的典范。但陆游受影响最深的还是李白和杜甫,他写了大量纪梦诗,在梦中亲临前线、收复失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种浪漫飘逸的风格神似李白;但梦终究是要醒的,梦尽酒醒后面对的还是现实的残酷,这又似杜甫的沉郁顿挫。 (3)、擅长七言诗,其对仗常常能做到工整而不落纤巧,新奇而不至雕琢。 (4)、缺点:有些诗太浅近,字句和诗意常重复出现。

(二)、杨万里

“诚斋体”:杨万里独具面目的诗风,其特点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它有两个要素:一是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体上,使其充满生计和灵性,如:“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二是杨万里作诗想象奇特,但不用生僻字句或奇崛的章法结构,而是用浅近的语言和流畅的章法,近于口语:“老夫渴极月更急,酒落杯中月先如??举杯将月一口吞,举头见月犹在天。老夫大笑问客道:月是一团还两团?”但这种诗风也有粗率、浅俗无味的缺点。

(三)、范成大

1、使金纪行诗亲临中原,感触深刻,描写真切感人。

2、田园诗真切描写农村生活各细节,改变田园诗向来的隐逸性格,使田园诗名副其实地反映农村生活。

3、语言清新自然,艺术成就很高,但诗风个性不够鲜明。

七、南宋后期诗歌

1、永嘉四灵:指南宋末年永嘉地区的四位诗人:徐照、徐玑、赵师秀和翁卷。他们都出于叶适之门,各人的字中都带有一个“灵”字,所以叶适把他们合称为“四灵”,曾编《四灵诗选》为之揄扬。四灵生活面狭小,创作局限于书斋之中,诗歌内容多咏物、酬唱赠答;在艺术上,由于想打破江西诗派的藩蓠,所以选择为黄、陈所排斥的贾岛、姚合为宗,多作五律,由于字斟句酌,多白描少用典,常有句无篇,无法形成浑融的意境。因此“四灵”又回到晚唐体的老路上,与宋初的“九僧”实际上是遥相呼应的。“四灵”对稍后的江湖派诗人产生了很大影响。

2、江湖诗派:南宋后期杭州书商陈起为以江湖谒客为主体的诗人群刻印诗集,总称《江湖集》这个诗人群即被称为“江湖诗派”,成就较高的只有刘克庄、戴复古二人。因诗人身份各异、无公认宗主,只是创作倾向相同,所以十分松散。成员众多,人品流杂,很多人沾染庸俗习气,诗风不大健康,有很多献谒、应酬之作,或歌功颂德或叹穷嗟悲,不仅内容空洞而且艺术上也很粗糙;此外,江湖诗人最擅长的题材是写景抒情,受“四灵”影响,字句精丽、长于白描,但境界开阔,又稍胜于“四灵”。总体上看,江湖诗派的风格倾向是不江西诗风而效仿“四灵”、学习晚唐,但取径比“四灵”更宽广些,这基本上代表着南宋后斯诗坛的风尚。

搜索更多关于: 宋诗 的文档
宋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eiv15kkyq7d82u9y99y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