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学案(人教版必修1)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1 10:22:4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带的概念及其分布。2.掌握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与表现。3.运用地域分异规律,分析评价人类的生产与生活。

一、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体现:不同的空间尺度,①______有大有小。

(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包括②______分异和海陆分异。 (2)③________的地域分异:如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2.陆地自然带:由气候、④______和土壤共同形成,具有一定⑤______、呈⑥______分布。

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原因:⑦________的纬度差异。 2.分异基础:⑧____。 3.

三、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原因:?______分布

2.分异基础:?______变化。 3.分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景观依次为?________带、?______带、?______带。

四、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原因:随海拔的变化,?______状况差异很大。

2.分布:从?______到?______呈垂直分布,与山地所在的?______、?______密切相关。

探究点一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探究材料 教材P91图5.7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P92图5.8热带雨林景观和图5.9苔原景观。

1.不同的气候带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何?且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如何?

2.图5.8与图5.9的对比,体现了怎样的地域分异规律?原因是什么?它们在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3.分析说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与分布?

探究点二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探究材料 教材P92图5.10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图5.11温带荒漠。 “巴黎—北京国际汽车拉力赛”的路线,横穿亚欧大陆。参加拉力赛的运动员所经历的自然景观依次出现的顺序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

1.比较分析图示两个地区的景观差异。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含义、形成因素是什么?景观变化及延伸方向是怎样的?

3.怎样理解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在中纬度地带最明显?

探究点三 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

探究材料 教材P93图5.12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 1.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与该山所处纬度有何关系?

2.图中北坡为何缺少森林带?

3.南坡高山草甸为何位置比北坡高?

4.为何南坡带谱较完整?

5.分析说明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

课前准备区

①规模 ②温度带 ③陆地环境 ④植被 ⑤宽度 ⑥带状 ⑦太阳辐射 ⑧热量 ⑨东西 ⑩南北 ?海陆 ?水分 ?森林 ?草原 ?荒漠 ?水热 ?山麓 ?山顶 ?纬度 ?高度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不同的气候带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现以北半球为例对应如下:

2.两幅图的对比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原因是由于纬度差异而造成的热量差异。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景观特征不同,如下表所示:

自然 土 气候 水文 生物 景观 壤 终年降水丰富,河砖 热带 终年高温多雨的热热带雨林茂密,猩流水量丰富,水位红 雨林 带雨林气候 猩、河马 变化小 壤 冬季漫长而严寒,低矮的灌木、草丛、冰 寒带 蒸发微弱,地表湿夏季短促而凉爽,苔藓、地衣,驯鹿、沼 苔原 润,河流结冰期长 为寒带苔原气候 北极孤 土 3.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与分布,分析如下: 项目 内 容 概 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 念 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 含 自然带更纬度变化的方向,即南北方向 义 替方向 自然带延纬线方向,即东西方向 伸方向 基础因素 以热量为基础 形成 变化趋势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热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低纬和高纬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地带,中纬度在一定 显著地区 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地带 分 冰原带、苔原带和针叶林带(高纬度), 横贯大陆布 热带雨林带(低纬度) 的自然带 中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纬 度 大陆 东岸 大陆 西岸 大陆内部 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低纬→高纬)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低纬→高纬) 中部:亚热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低纬→高纬) 两侧: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低纬→高纬) 考例探究1 (1)C (2)D (3)A [图中字母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对应的自然带为:①、③、⑤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②、⑥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④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与②→③→④自然带更替相似的应是⑥⑤④。①、⑥的气候形成中,分别受地形、洋流、风等因素影响,属非地带性现象。]

探究点二

1.列表比较这两个地区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如下表所示: 气候 水文 生物 土壤 大陆东岸降水集中在温带落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夏季,河流水量季节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棕壤、褐叶阔叶海洋性气候 变化大;西岸降水均林,松鼠、黑熊 土 林带 匀,河流水量平稳 荒漠、低矮灌木或矮温带荒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温带大陆性气候 草,双峰驼、子午沙荒漠土 漠带 多内陆河 鼠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项目 内容 概念 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依次更替 形成基础 水分变化 根本因素 海陆位置差异,导致从沿海向内陆干湿状况差异大 景观变化 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沿海→内陆) 自然带更从沿海向内陆的方向,即东西方向或经度变化的方向 替方向 自然带延经线方向,即南北方向 伸方向 分布地区 中纬度大陆地区最显著 3.中纬度地区,大陆宽阔,内陆距海较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沿海与内陆水分差异大,反映在植被上,从沿海向内陆由森林逐渐过渡到草原再过渡到荒漠,动物、土壤等要素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经度地带性特征。

考例探究2 D [因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分异为基础的,所以D选项是错误的。]

探究点三

1.基带与水平带一致,纬度越低、海拔高度越高的山体,垂直带谱越完整。 2.北坡海拔较高,不具备森林带所需的水热条件。 3.南坡热量条件较北坡好。

4.南坡所处纬度低,且相对高差较大,因此垂直方向上水热差异大。 5.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项目 内容 概念 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规律的更替 形成基础 热量、水分 影响因素 纬度位置、海拔 自然带更替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类似于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的水平地域规律 分异 明显分布区 中低纬度高山地区 考例探究3 D [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从而形成山地垂直自然带。赤道

附近的最高山岭,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分异,同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因此结合山地的高度和山地所处的温度带,垂直自然带发育最完整的应是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学案(人教版必修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en6k3bvup02tjb2irc0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