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竞争
20%的人创造了80%的企业效益,这就是“二八原则”。由此可见,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程度。只有挖掘人才、保护人才、激励人才才能形成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竞争力。
成本竞争
企业能否在竞争中胜出,往往考核两个指标,一是销售额,二是成本。销售额减去成本就是利润,只要能有效地提高销售额,降低成本,就能获取更多的利润。所以,许多企业都花大力气寻找降低成本的方法。
品牌竞争
品牌能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对品牌的经营管理比对有形资产或商品经营管理具有更高的市场价值。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强化品牌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对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至关重要。
服务竞争
在同质化的竞争市场上,产品差异化小,因此服务竞争是赢取市场主要的手段,也是获得利润的主要手段。而且服务很难被竞争对手模仿,因为优良的服务体系需要企业文化、员工素质等多方面的配套支持。
创新竞争
创新是企业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自身不断学习、适应和发展的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及时调整策略,更新观念,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是是否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最好表证。
图1-4 企业赢利模式
企业要想赢利需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品牌和服务。提升品牌的价值和服务质量,就能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收益,创造更多的价值;二是要降低花费、减少沟通障碍和无形损耗,使企业的成本降下来。通过这两方面的努力,企业就能在市场上赢利,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不会走得太远。通过后面的学习,您将发现全面企业绩效管理是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工具。
企业规划是否采用了保龄球原则
图1-5 保龄球原则
要想把保龄球一次全部击倒,必须选准位置,打一号位是不行的,必须打1号和2号位之间,或者1号和3号位之间,这样才能一次命中。运作企业也是一样,要选准一个典型,集中资源和精力,运用核心竞争力,做最好的策划和预算。取得成功之后,再把成功的经验推广到所有的产品、所有的部门上。这样,整个企业就能从整体上获得提升,这就是企业规划的保龄球原则。全面企业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考察企业规划是否采用了保龄球原则。
企业绩效管理发展的历史
1.企业经营模式的发展历史
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 在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模式下,企业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围绕产品的生产与再生产展开,企业所有的职能部门为此而建立,在市场上推销自己的产品,被动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在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下,企业会立足于长远发展的需要,把满足客户的需求作为企业一切活动的中心,通过与客户的互动,以及对客户市场的细分,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企业经营模式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就是把满足客户需求而非推销自己的产品作为首要任务。
从产品生产到营销到客户服务 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产品供不应求,企业只关注产品生产的数量,不考虑客户的需求。随着卖方市场逐渐过渡到买方市场,企业不得不积极向市场推销产品,形成了以营销为导向的经营方式。为了适应社会和市场的进步,企业最终过渡到了以需求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实现客户价值而实现企业价值的经营方式。
图1-6 企业绩效管理的发展历史
2.企业绩效管理发展的历史
伴随着企业经营模式的调整和转变,企业绩效管理的发展也经历了相应的发展和进步。简要地说,就是从注重财务指标发展到关心产品质量,再发展到运用平衡记分卡和绩效棱镜。
? 1900年初:杜邦三兄弟倡导财务比率金字塔的杜邦分析法和投入产出分析法(ROI),通过考察企业投入资源与获得收益之间的关系来评价企业的绩效。
? 1920年: Geoffrey Chandler、H. Thomas Johnson提出传统财务概念,即用现金流量、资产负债、利润率等基本的财务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绩效。当时的企业处于以生产为导向的工业时代。
? 1980年: 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市场上供过于求,企业的营销导向转向依靠高质量的产品来占领市场,于是出现了质量控制 (ISO9000 / TQM / EFQM ) 、操作层/无绩效度量等企业绩效管理方法。
? 1992年: Kaplan、Norton 提出平衡记分卡概念。
? 1990年后期: 强调知识资产驱动、无形价值的管理。
? 1996年:Kaplan、Norton:平衡记分卡发展到重视战略和经营活动。
? 2001年:Neely、A.D.、Adams、C. and Kennerley提出绩效棱镜的概念:绩效棱镜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即利益关系人的满意度、战略、流程、能力、利益关系人的贡献。企业会根据这五个方面的排列顺序来选择评估指标。
【本讲小结】
本讲讲述的重点是现代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全面企业绩效管理的发展历史这两部分内容。首先我们从三个小故事切入,指出了全面企业绩效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接着,提出了现代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包括缺乏企业管理的整体观念,忽视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管理模式,缺乏适合的企业文化和优秀的人才,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规划是否采用了保龄球原则等等,而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可以通过实施全面企业绩效管理来解决的。最后,我们还简要介绍了全面企业绩效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从注重财务指标到关心产品质量,再到运用平衡记分卡和绩效棱镜等几个阶段。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讲 什么是企业绩效管理(上)
【本讲重点】
1.CPM的定义
2.企业绩效管理的过程(一)
什么是企业绩效管理CPM
企业绩效管理是用于监控和管理企业绩效的方法、准则、过程和系统的整体组合,是整个企业运营的单一视图。它涉及到企业商务规划、运营管理、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由平衡记分卡、商务分析、财务预算和财务报告、竞争优势分析、企业内部的流程、网上大学等组成,以整体一致的形式表现出来。不要误认为企业绩效管理仅仅是进行KPI指标考核,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关心的问题。
企业绩效管理的六大步骤
企业绩效管理包括六个过程:建立目标、商务建模、企业规划、实施监控、例外分析、内外报告。其实,做很多事情都不外乎这六个过程,比如在项目管理、营销规划、市场策划等活动中都是一样。不同的是,在不同的活动中各个过程的重要性、侧重点和内容大小不同。下面就具体介绍这六个过程。
建立目标
企业建立目标时,应该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
? 市场分析、竞争对手研究、现存资源,制定策略、使命和愿景。 ? 进行SWOT分析,制定实现战略的基本因素。
? 通过前几年的运营状况,定义本企业短期(明年)计划和长期规划。 ? 定义目标,模拟各种不同的情景,建立理想的、切实可行的目标。 ? 研究绩效的度量,形成关键绩效指标(KPI)。 ? 协调各个部门的资源,保证各个部门的步调一致。 ? 调整整体方案,保证绩效的切实可行性。
商务建模
1.商务建模的重要性
在建立了企业的目标之后,需要进行商务建模,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必须引起注意。商务建模是指企业为了达到目标,在现有的条件下,到底采用什么样的经营模式来经营企业,以生产型为主还是以营销型为主,产品如何定位,营销渠道如何建立,组织结构如何设置以及建立起这样的经营模式需要多少投资,需要哪些资源,投资回报期是多长,投资回报率是多大等等。简单地说,商务建模就是根据企业和市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经营模式来实现目标。但实际的情况是,很多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已经陷入困境,却还在按照以前的模式经营,走老路、不创新、不学习。所以,企业经营模式的改变和调整是每个老总都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案例】
从前,有一个炮兵连,每次打炮的时候,在炮的右前方都站着一个人,可是那个人只是站在那里,什么作用也没有。这样的情况延续了很多年,没人知道为什么打炮的时候要有个人站在那儿。直到有一天,上级领导视察工作,问了一个问题,那个人站那儿干嘛?炮兵连的连长突然意识到,对啊,那个人站那儿干嘛呢?于是他回去做了一番调查,才发现,在很早以前,炮是放在用马拉的车上,前面需要有一个人牵着马,防止打炮的时候把马惊了。可是当这个炮兵连已经换成机械装置时,在这个位置上,仍然还站着一个人。
下表列出了三家公司独特而又有效的经营模式,这些模式是企业为适应市场、降低成本、方便客户而产生的,这些模式也为企业获取了丰厚的利润。所以对企业来说,不能在老的模式下固步自封,必须学会变革、创新,学会使用商务建模。
表2-1 部分企业独特的经营模式 公司 安利 戴尔电脑 营销模式 直销模式,大大降低了管理、物流、仓库的耗费,降低了营销成本,大幅提高盈利。 网上直销,无呆账坏账。 会员制销售模式,采用对会员打折的方式吸引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患者,以赢得长期客户。 某制药公司
第5讲 什么是企业绩效管理(下)
【本讲重点】
1.企业绩效管理的过程(二) 2.策略层、管理层和操作层的任务
企业绩效管理的过程(二)
商务建模的步骤
企业进行商务建模时,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
? 确定在现有条件下,达到目标所需要的资源以及如何优化资源。 ? 建立基于资源约束条件下的优化过程模型。
? 提供强大的决策效果分析,模拟和验证战略规划、预算和假设条件。 ? 支持战略规划的迭代“What-if”情景分析测试。 ? 为成本和效益度量提供基础和深入的商务模型。 ? 建立效益管理,具备先进的价值管理手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