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中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则( )
A.M可以表示变态发育 B.M可以表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N可以表示体内有脊柱 D.N可以表示陆生动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
(1)青蛙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属于变态发育;蝗虫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若虫→成虫,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2)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柱,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3)图中M是青蛙和蝗虫的共同特征,N是青蛙、蝗虫和家兔的共同特征。 【详解】
青蛙和蝗虫的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都属于变态发育,因此M可以表示变态发育,A正确;青蛙和蝗虫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都属于消费者,因此M可以表示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不表示分解者,B错误;青蛙和家兔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蝗虫体内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因此N不可以表示体内有脊柱,C错误;家兔和蝗虫是陆生动物,而青蛙是水陆两栖,生殖发育离不开水,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因此N不可以表示陆生动物,D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图示生物体内呼吸作用强度与温度和氧气浓度的关系,据此判断最适宜果蔬存 储的条件是()
A.低温、无氧 【答案】B 【解析】 【分析】
B.低温、低氧 C.高温、无氧 D.高温、低氧
呼吸作用是指植物体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详解】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的基本生命特征,呼吸作用的部位是线粒体,一般情况下,温度高,呼吸作用强;水分越大,代谢越旺盛,呼吸作用越强;呼吸作用的原料需要氧气,氧浓度大,呼吸作用越强;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大,反而会抑制呼吸作用,可知呼吸作用的强弱主要受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的影响。因此,最适宜果蔬存 储的条件是低温、低氧最适宜果蔬存储的条件,有利于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延长果蔬储存时间。故选B。 【点睛】
在人类生产生活的应用中关键是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受温度、氧气浓度的影响。常常会结合实际生产进行考查,解答时可以从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因素来切入。
3.一个人意外摔倒,体表未见大量出血,心跳和呼吸都骤然停止,他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 ) A.小脑 【答案】B 【解析】
考点: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B.脑干
C.运动中枢
D.脊髓
解答: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如图所示:其中
脑干对于人的生命至关重要.脑干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个体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重要生理功能,均与脑干的功能有关. 所以某人后脑部分受损,心跳和呼吸立即停止,受损的部位最可能是脑干. 故正确选项为:B
点评:脑干是位于脊髓和间脑之间的较小部分,位于大脑的下面,脑干的延髓部分下连脊髓.呈不规则的柱状形.脑干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组成. 4.绿色食品指的是
A.绿颜色的食品 B.经济价值高的营养食品
C.有叶绿素的食品 D.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
【答案】D
【解析】绿色食品是指在无污染的条件下种植、养殖,施有机肥料、不用高毒性、高残留农药,在标准环境、生产技术、卫生标准下加工生产,经权威机构认定并食用专门标志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与颜色是否是绿色无关,故D符合题意。
5.夏天,受潮的粮食和皮鞋常常发霉长毛,这些霉菌是由哪种结构发育而来的( ) A.孢子 B.芽孢 C.菌丝 D.子实体 【答案】A
【解析】微生物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营养物质,由题意可知,夏天温度适宜,潮湿的粮食和皮鞋上有很多有机物,能满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其数量大增,使衣物发霉,形成菌落,如“毛状“,真菌等微生物不是自然产生的,这些真菌都是由空气中的孢子萌发来的。
6.小明晚餐吃了米饭、肥猪肉和鸡蛋,这三种食物的主要成分在他消化道内被消化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米饭、肥猪肉、鸡蛋 B.肥猪肉、米饭、鸡蛋 C.米饭、鸡蛋、肥猪肉 D.鸡蛋、肥猪肉、米饭 【答案】C 【解析】 【分析】
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鸡蛋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肥猪肉的主要成分是脂肪。 【详解】
淀粉的主要成分是糖类,其最先在口腔内被消化。口腔中的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
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胃。在胃中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初步消化成多肽;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氨基酸。
脂肪只能在小肠内被消化。在小肠中胆汁的作用下,脂肪被乳化成脂肪微粒,加大了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然后再在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所以小明晚餐吃了米饭、肥猪肉和鸡蛋,这三种食物的主要成分在他消化道内被消化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米饭、鸡蛋、肥猪肉。 【点睛】
此题考查了三大营养物质的起始消化部位:淀粉:口腔;蛋白质:胃;脂肪:小肠。 7.下列关于种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炒菜用的花生油,主要来自花生种子中的子叶
B.将大米播种到条件适宜的土壤中,不能萌发的主要原因是胚被破坏 C.菜豆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芽
D.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都具有的结构是种皮和胚 【答案】C 【解析】 【分析】
种子萌发的条件分为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自身条件是完整具有活力的胚和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只有同时具备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种子才会萌发。萌发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于种子内的营养物质,单子叶植物种子营养储存在胚乳中,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 【详解】
花生属于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所以炒菜用的花生油,主要来自花生种子中的子叶,A正确;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自身条件是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在加工大米时,胚被破坏了,因此将大米播种到地里不能萌发,B正确;菜豆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将来发育成根,C错误;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都具有的结构是种皮和胚,D正确。 【点睛】
掌握种子的结构和种子萌发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8.关于“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桃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
B.桃花结果需经过:开花→花粉管的形成→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C.细菌培养的一般方法: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 D.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被子植物从开花到结果要经历传粉和受精两个过程,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 【详解】
桃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A正确;
花开后历经传粉和受精,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因此,桃花结果需经过:开花→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B错误;
细菌培养的一般方法: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C正确;
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D正确。 【点睛】
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需熟练掌握。
9.在预防传染病时,针对传染病流行的环节采取的相关措施有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以上三项都是 【答案】D
【解析】传染病要想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点睛: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传染病。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10.70年代末,美国从我国引进野生大豆与本地品种杂交,培育出抗萎黄病品种,这是利用了( ) A.野生大豆的抗病性状 B.科技交流的成果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基因的多样性 【答案】D
【解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大豆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大豆和美国栽培大豆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如美国科学家将中国野生大豆与当地大豆品种杂交,培育出抗大豆黄萎病的优良品种,这是对基因多样性的应用,表明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
11.校园内的一棵大树在初夏阳光的照耀下所进行的生理活动有( )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存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详解】
B.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D.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