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EPON工程设计规范
1) MAC地址数量限制 2) 帧过滤和抑制 3) ONU/ONT认证功能 4) ICMP报文攻击 5) 防火墙黑名单 6) 防火墙功能
6.3.11 FEC(前向纠错)要求
EPON系统应该支持双向的前向纠错(FEC)功能,且支持针对每个ONU的上行、下行FEC功能的OAM远程配置。FEC功能缺省时关闭。OLT应支持FEC功能远程配置。
6.4 ONU设备硬件要求
6.4.1
设备规格
ONU设备尺寸必须满足室内安装的相关要求;ONU设备盒材质考虑散热要求,应配置有风扇和散热控,散热孔安排合理;ONU设备必须外带安全锁孔,确保内部器件的安全。
6.4.2
设备应具备以下二层功能
1) 二层转发功能 2) 二层隔离功能 3) MAC地址交换功能 4) 帧过滤功能 5) 生成树功能 6) 流量控制功能 6.4.3
VLAN功能
ONU应支持IEEE 802.1Q协议。ONU应支持针对用户物理端口划分VLAN,应支持VLAN标记/去标记,VLAN透传、1:1 VLAN切换、VLAN过滤等功能。
SFU/SBU型ONU应支持至少8个VLAN ID,VLAN ID的范围是1~4094。 SFU/SBU型ONU应支持至少8个VLAN切换条目。
MDU/MTU型ONU应支持至少8×用户端口数(包括以太网接口、ADSL2+接口或者VDSL2接口)个VLAN ID,VLAN ID的范围是1~4094。
MDU/MTU型ONU应支持至少8×用户端口数个VLAN切换条目。
端口(以太口或DSL口)的下行业务的限速功能,可选支持基于业务流的限速功能。 6.4.4
QoS机制要求
ONU的上,下行业务应根据IEEE 802.1P 优先级标记映射到不同的优先级队列,并进行调度。
12
中国联通EPON工程设计规范
6.4.5 语音技术要求
EPON系统如果提供语音业务,必须支持VoIP方式, FTTB和FTTCab方式ONU支持H.248,FTTH的ONU支持SIP或MGCP协议。
EPON系统中的VoIP业务由ONU实现语音的分组化和协议处理。
支持VoIP语音业务承载功能的ONU实现H.248协议应符合YD/T 1292-2003《基于H.248的媒体网关控制协议技术要求》的规定和中国联通相关规定。
支持VoIP语音业务承载功能的ONU实现SIP协议应符合IETF RFC 3261(2002)媒体网关控制协议(SIP)的规定和中国联通相关规定。
支持VoIP语音业务承载功能的ONU实现MGCP协议应符合IETF RFC 3435(2003)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的规定和中国联通相关规定。
语音业务帧应标记为高优先级业务,以确保上行VoIP业务的传输质量。对语音业务应采用严格优先级调度。
6.4.6
组播协议
EPON系统应支持IGMP V2(RFC 2236),可选支持IGMP V3(RFC 3376)和组播管理协议MIB(RFC2933)。
在组播流已递送到ONU设备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从发送IGMP请求报文到ONU设备开始向该用户终端发送组播数据报文的时间应不超过100ms。
在Fast Leave模式下,用户终端从发送IGMP离开报文到ONU设备停止向该用户终端发送组播数据报文的时间应不超过100ms。
6.4.7
设备应具备以下安全性要求
1) MAC地址数量限制 2) 帧过滤和抑制 3) ONU静默机制
7 系统设计 7.1 城市新建区域
7.1.1
在投资效益合理的情况下,对于有较高带宽需求的高档住宅区采用FTTH(PON)
方式进行建设。
7.1.2
光纤到楼为新建小区和楼宇的主要建设方式。对于具备综合布线的住宅区采用
FTTB(PON+LAN)方式进行建设,对于不具备综合布线条件的新建区域,尽量将光缆推进至用户楼宇,采用FTTB(PON+DSL)的方式建设。
7.1.3
城市新建区域应尽量采用光纤到楼的建设方式,在楼内无法选取接入节点或
13
中国联通EPON工程设计规范
ONU在楼内安装困难的情况下,采用FTTCab(P2P/PON+DSL)的方式进行建设。在用户规模大于300线的情况下,应采用P2P+DSL方式进行建设,小于300线的情况下,应采用PON+DSL的方式进行建设。
7.2 城市改造区域
7.2.1
对于具备综合布线的既有小区ADSL用户,以及原采用小区LAN接入但因接入
交换机设备性能问题需要进行替换改造的用户,应采用PON+LAN方式进行改造。
7.2.2
对于用户侧无综合布线,采用双绞线接入,且宽带用户数量小于300户的情况
下,采用PON+DSL方式进行改造。对于用户侧无综合布线,采用双绞线接入,且宽带用户数量大于300户的情况下,采用新建DSLAM方式进行改造。
7.3 农村地区
主要通过 FTTCab(PON+ADSL2+或P2P+ADSL2+)方式提供宽带接入。对于同时提供语音和宽带的地区,可以采用综合接入设备提供业务。对于宽带用户数较多(中期用户大于300户)的行政村可以采用点到点光纤的方式进行建设,对于宽带用户数较少(中期用户小于300户)的行政村或自然村,应结合村落分布和光缆路由,优先选择基于PON的建设方式。对于新建宽带覆盖区域,应同时考虑语音和宽带的接入。
7.4 OLT 的部署
7.4.1
OLT位置及覆盖区域
OLT设备在北方城市地区原则应集中放置在端局或模块局机房,农村地区可根据需要放置在乡镇局所或县城局房。对于南方地区,应根据覆盖范围,选取合适的机房。城市地区OLT的覆盖范围应控制在5公里之内,农村地区可以适当扩大至10公里。
在采用FTTH方式进行建设的小区,在用户数量大于500户的情况下,在PON数量大于12个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OLT设备设置在小区机房内。
7.4.2
OLT配置
在端局安装的OLT设备应选用大容量、机架式OLT设备。
对于在模块局、接入点部署的OLT设备,应该根据终期用户数选择适当容量的设备,适当采用小容量的固定端口OLT设备。
OLT设备至少具备2GE上联,并随着用户数的增加和用户接入升级提速逐步增加上联GE,并应保证OLT上联至少具有1个备份GE。
7.4.3
基本功能要求
14
中国联通EPON工程设计规范
1) 设备提供网络管理系统,提供网管接口,提供控制终端接口。 2) 在需要时,应采用具备时钟同步功能的设备。
3) 设备具备系统的基本维护和管理功能,包括测距、增加ONU、分配带宽、ONU状态监控和告警收集等。
4) 设备支持不同PON系统之间的业务汇聚和交换功能。 7.4.4
在需要在线测试时,OLT的PON接口支持非工作波长1625nm/1650nm,采用外
接OTDR等仪器进行在线测试。在线测试对正承载的业务应无影响。
7.5 带宽管理功能要求
7.5.1 7.5.2
EPON系统支持对每种下行业务流的限速和上行带宽高效分配的机制。 EPON系统采用DBA来提高系统上行带宽利用率以及保证业务公平性和QoS,应
能根据LLID报告的队列状态信息分配带宽授权。
7.5.3 7.5.4 7.5.5
OLT具有针对每种业务分别设置和保证下行SLA的能力。 OLT同时支持上行带宽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两种机制。
OLT支持如下三种带宽分配类型:固定带宽(Fixed Bandwidth)、保证带宽
(Assured Bandwidth)、尽力而为带宽(Best Effort Bandwidth)。ONU同时支持上述3种带宽分配类型。ONU的上行带宽配置的参数包括固定比特率FIR(Fixed Information Rate)、保证比特率CIR(Commited information rate)和峰值比特率PIR(Peak Information Rate)。当ONU的流量大于保证带宽且小于最大带宽时,以“尽力而为(Best effort)”方式转发。
7.5.6
DBA机制限制ONU的流量不超过SLA中的最大带宽,即使线路上有剩余带宽也
不应为ONU分配超过最大带宽的授权。
7.5.7 ONU。
7.5.8
EPON系统的DBA算法应支持公平性机制,能够保证剩余带宽按照以下三种方当ONU的实际业务流量未达到保证带宽时,OLT能够将其剩余带宽分配给其他
式进行公平分配:
1)按照优先级进行剩余带宽的加权分配;
2)按照与不同用户所签署的SLA的保证带宽进行剩余带宽的加权分配; 3)按照ONU类型(如商业客户、住宅用户)进行剩余带宽的加权分配(可选)。 7.5.9
DBA算法的参数可配置,并具备根据业务需要进行算法参数在线调整的能力。
7.5.10 OLT基于ONU对每个LLID本地队列状态信息的汇报进行上行带宽分配。ONU
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