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基于校园网络平台下的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建设的实践研究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4 9:20:3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基于校园网络平台下的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建设的实践研究 结 题 报 告

基于校园网络平台下的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建设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获得更好的教育教学实效,许多城市优质学校凭借自己的师资优势,加强对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使教研组活动紧密结合校本研训目标,成为教师展示教学艺术的舞台。但是在农村小学,传统教研组活动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①组织管理粗放,缺乏精细;②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实效;③教研氛围不浓,缺乏主动;④教研目标不明,缺乏主题。教研点评时,大多数教师羞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不提或少提反面意见,更多的是无关紧要的“外交辞令”,使研讨效果大打折扣。作为一所农村的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如何发挥校园网络平台的功能,更大限度地发挥教研组、备课组教与研的效能,是我们课题组一直思考的问题。我们对学校原网站进行改版,扩大网络空间容量,添置平台硬件设施;培训提高教师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使用技能;利用平台建立“树形”教案体系,理顺语文、数学学科知识的纵向结构;链接名师教学视频,学习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依托校园网络平台的集体备课,研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预案;依托校园网络平台,开展教研磨课、议课等校本教研的建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为教师构建了一个既可“备课”又可“议课”、既可“培训”又可“交流”、既可“谈心”又可“交友”、既有师生又有家长互动的网络学习交流平台。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主题式”网络教研模式,构建了区域性的网络教研共同体,营造了“团结、互助、共享,引领、和谐、幸福”的“校本研修”文化,提升了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各教研组的整体教研水平,初步开创了一条基于学校网络平台开展校本教研建设的道路。 关键词:校园网络平台 农村小学 教研建设

一、研究背景

(一) 农村传统教研组的教研现状

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获得更好的教育教学实效,许多城市学校凭借自己的经济和师资优势,纷纷乘势而上,取得了不少的成果。究其各校成功的原因,关键是加强了教研组的建设,使教研组活动紧密结合校本教研目标,

1

基于校园网络平台下的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建设的实践研究 结 题 报 告

真正成为了教师展示教学艺术的舞台。但是我们发现,大多数农村学校的教研组活动基本还停留在传统意义上,流于形式——教研组活动正常地进行着,能够定时、定人、定地点、定内容,但教师们疲于应付,教学研讨的效果却不明显,不能激发教师教研的热情和积极性,校本教研真正意义上的“研”并未凸显,而“训”则更说不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问题一:组织管理粗放,缺乏精细。学校对教研组活动的管理比较“粗放”,只要求开学有计划、中间有活动、期末有总结,但具体到每个组的活动内容却不够精细,每次活动有方案,但不够具体;有措施,但不能全部落实。

问题二: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实效。大多数教师认为教研组活动形式不外乎听课、评课,开一节学科组的公开课或示范课等。教师参加这些活动仅仅为了完成任务,因此参与教师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教研开课人人推诿,开课的教师总是固定的几个人。

问题三:教研氛围不浓,缺乏主动。每次学科组的教研活动,活动时虽然有评课,但仅仅停留在表面。大多数公开课,一般都是学科组长和上课教师的事情,在教研组活动中,也总是几名骨干教师或教研组长在作中心发言,其他教师仅仅是旁观者,即使被点名发言,也是讲几句恭维的好话。

问题四: 教研目标不明,缺乏主题。教研组为了完成学校的教研任务,布置教师开课,但是开课想达成的目的不清,因此花哨、热闹成了教研课好坏的标准。教师评课也因没有主题,只能讲个人的认识。传统的教研活动即使有主题,往往也是行政领导布置的,组内成员往往因为不能深入领会主题的要求,造成活动效果不佳。教学主题研讨就成了由领导布置,教师应付完成的过程,而不是共同主题引领的自觉学习的过程。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心城镇小学,学校下属三个完小,有教师140多人。下设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九个教研组和语文、数学共12个学科组。最小的英语教研组有十位教师,最多的语文组有六十六位教师。几个校区、几十位教师放下班级、集中起来开展教研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再加上农村教师的理论水平、研究意识相对较弱,又缺乏专家的引领,所以教研活动,大多数教师觉得获益不多,造成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造成此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学校和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认识出现了不同层面的问题。农村学校传统教研活动现状,凸显了农村学校加强校本教研建设的必要性。

2

基于校园网络平台下的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建设的实践研究 结 题 报 告

(二) 现行的教师研训模式陈旧低效 1.从上级教师培训机构层面来看

目前国内教育系统通过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开展以理论学习为主的短期离岗培训,虽然产生了一些良好的效果,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实际教学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无法形成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性支持。主要表现有:以理论灌输为主,或以案例解读为主,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参训教师难以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行为;忽视参训教师专业发展的层次性,在培训课程、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统一性过强;参训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训练不到位,实践能力难以不断提高;稍显松散的考评机制,只能保证教师参训到场,走走形式而已。

2.从学校校本研修层面来看

近年来学校校本研修被大力推广,它是实践——反思取向的专业发展策略,主要解决教师理论学习与实践改进的平衡问题。但目前也遭遇了许多困难,如:学校校本培训研究不足,大多数学校本身没有能力组织教师进行专业能力提升的研修;教师个体研究能力不足、时间有限,许多研修活动有名无实流于形式;教师缺少教学方法指导,骨干教师引领作用有限;缺少可激励和维持教师研修努力的交流平台与制度保障??局限于零星的个体行为,有点无面,造成目前的校本研修效果不理想。

3.从教师个体研修提升层面来看

教育改革形势日新月异,教师努力追求学历提升,80%教师已取得了大专(及以上)学历,但由于学校经费问题,大部分教师外出学习机会很少,专业提升主要以教师个人自学为主。而且,教师之间缺乏交流,教研团队作用得不到发挥,不利于教师共同成长。因此农村小学教师理论水平、教学能力不高,还不能完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三)现代化网络平台的创建为教师提供了有效的学习载体

农村小学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教师“走出去”学习培训的机会少,实现教师的横向交流不够通畅,人数少、时间短的教研活动仅起到了点、面的交流作用,“走出去,请进来”的交流研讨方式,已远不能满足广大教师成长的需要。

随着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通信的自我生成的教师学习团体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中的教师学习团体虽然是一种自发生成的学习组织,但成功的学习团体能够保持持久的生命力,能够在教师成长中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学习型

3

基于校园网络平台下的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建设的实践研究 结 题 报 告

教研组能与网络有效结合,它将成为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学校一线教师就能跨越时空距离,能实现与同行、能手、精英、专家在线交流、探讨、合作、学习的愿望。能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促进学校教学的研究,改变学校孤军奋战、教师凭个体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的状态,从而实现信息传递快捷、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使教师们深刻体验网络教研活动的魅力,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插上翅膀,实现“人人、天天、点点”都可教研的梦想,开创教研“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新局面,从而促进学校教科研可持续发展。为教师的终身学习搭建广阔的平台和通道,足不出户地走进优秀教师、教育专家的课堂和学术讲座,与优秀教师、教育专家进行网络教研活动,实现零距离的对话,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我们学校自2006年开始进行集体备课和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自2007年开始进行以年级组赛课、视频案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一个课例、一个视频案例、一次年级组赛课,都只能使一位或者几位上课教师得到快速的成长,而大部分的听课教师只能得到一些收获。此外,由于受到时间、课务等多方面原因,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而开放的网络平台则为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载体

(四)学校已有的研究成果为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厚实的底蕴

本课题是在学校已有的、获得杭州市专项课题三等奖——《农村小学以课例为载体的学习型教研组建设》、县一等奖课题《如何提高校园网应用实效性的研究》、县二等奖课题《基于网络背景下农村小学学习型教研组的构建》基础上提出的。我校立足于农村小学的课堂进行了四年集体备课,三年课例研究,两年的视频案例研究。四年来,我校校本教研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教师集体备课,学科组磨课、赛课,我们一边学习一边反思、改进,一路走来,我们的校本教研建设留下了一系列成长的足迹。我们在收获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为目前新课改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研究和教研组建设提供了借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课题其实是《基于网络背景下农村小学学习型教研组的构建》的后续研究,《基于网络背景下农村小学学习型教研组的构建》为本课题的研究积淀了一定的底蕴:(1)凝聚了教师合作教研的心,学校初步建设了几支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学习型团队;(2)摸索出了一套进行学习型教研组建设的管理模式;(3)对通过网络平台开展教研备课、磨课、评课,已有一定的操作经验。在学习型教研组研究的基

4

基于校园网络平台下的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建设的实践研究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ewmm0rt6h1xu1x81h9o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