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九年级化学复习演练——专题二十九:溶液
考点一:溶液的形成
1.将一定质量铜锌合金的粉末加入到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锌 B.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硝酸银 C.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
D.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 2.在日常生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油能与油污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从而除去衣物上的油污 B.粉刷墙壁用的乳胶漆的主要原料﹣﹣乳液是乳浊液 C.氢氧化钠溶于水能吸收热量
D.打开汽水瓶盖会有气泡冒出,是因为瓶内压强减小,碳酸大量分解产生了二氧化碳 3.如表是某同学做溶液形成的实验记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油、酒精都不可以作溶剂
B.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相同 D.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水擦洗
4.下列有关安全常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发现家中燃气泄漏时,应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进行排气
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要做灯火实验,以防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发生危险 C.油锅着火时,可以先盖锅盖以防止火灾发生 D.室内用煤炉取暖时,要保持烟囱畅通严防煤气中毒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 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D.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6.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7.“美林”主要成分是布洛芬、“小儿开塞露”主要成分是甘油或山梨醇。两者都是儿科常用药,且都是药物分散在水中制成。“美林”即使密封保存放久了也会产生白色沉淀,“小儿开塞露”则久置不会分层。“美林”、“小儿开塞露”分别属于( )
A.乳浊液、乳浊液 B.悬浊液、溶液 C.乳浊液、溶液 8.下列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悬浊液、乳浊液
B.用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C.用稀硫酸除去铁锈
D.用稀盐酸除去水垢(主要成份为CaCO3等)
9.同学们,还有两周就要过年啦,想想都很开心。下列年俗活动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扫尘
B.
剪窗花
C.糯米酿甜酒 D.舞龙舞狮
10.下图是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钙原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原子第三电子层有8个电子,所以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B.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从而该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 C.该原子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均为20 D.该原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Ca2+
11.研究“水”可从多角度展开。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食用油分散到水中形成 (填“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硫酸铜溶液中溶质是 (填化学式),该溶液颜色呈 色;医用0.9%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比较相同条件下沸点:盐水 蒸馏水(用“>”、“<”或“=”填空)。
12.2018年12月8日,搭载着“嫦娥四号”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1)“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动机在焊接时需要使用氩弧焊。氩弧焊(如图)是在氩气保护下,通过在钨电极与焊件间产生的高压电弧放热,熔化焊丝或焊件的一种焊接技术。
①金属钨作电极是利用了金属钨的导电性和 ;用氩气作保护气,是因为氩气的化学性质 。 ②如果在没有保护气的情况下焊接金属,可能导致焊接不牢,原因是 。 (2)“长征三号乙”的第一、二子级火箭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做推进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3N2+4H2O+2X,则X的化学式是 。 (3)“长征三号乙”的第三子级火箭采用液氢、液氧做推进剂,实验室可采用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氢气在与直流电源 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氢能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但目前应用并不广泛的原因是 (答一条即可)。 (4)“嫦娥四号”光伏发电板的主要构成材料是硅,单质硅由石英固体(SiO2)和碳在高温下反应制得,同时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课本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作了绿色化改进后制取单质铁(K1、K2是活塞):
(1)关闭K1、开启K2,可以验证CO还原Fe2O3的产物。
①这是关于气体的实验,实验前必须对装置进行 。 ②CO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在e处点燃气体的目的是 。 (2)关闭K2,开启K1,可以将d口出来的气体再从a通入装置而循环使用。 ①c瓶中应装 (填序号)。 A.澄清石灰水 B.水 C.石蕊溶液 D.浓硫酸
②反应完后(假设b瓶中NaOH全部转化为纯碱),要从b瓶溶液中得到纯碱固体,必要的实验操作为转移、 、结晶。
③该实验这样改进的主要优点是 。 14.某化学兴趣小组欲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现以“稀盐酸和碳酸钙的反应”为研究对象,设计实验完成验证。
(1)[交流]童童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探究。通过交流,同学们指出反应后托盘天平一定不会再保持平衡,原因是_______。烧杯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讨论] 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
在______中进行实验。由此大家对童童同学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两种改进。(提示: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吸收二氧化碳)
(3)[评价]①大部分同学认为用甲装置可能会导致实验失败,他们 的理由是______;但也有同学认为可以用甲装置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中只要注意____即可。
②你认为用乙装置进行实验,能否验证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并阐述理由_______。 考点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B.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CO与空气混合点燃也可能爆炸
C.盐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能制取CO2,则稀硫酸也能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CO2 D.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食盐溶于水也吸收大量的热
2.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作如下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 )
A.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 B.甲溶液一定饱和,乙溶液可能饱和
C.甲溶液中氯化钠溶解度不变,乙溶液中氯化钠溶解度降低 D.两杯溶液中存在的微粒都只有钠离子和氯离子
3.20℃时,甲、乙两烧杯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别为500克和600克,在下列条件下析出晶体质量相同的是( )
A.20℃时,甲、乙两杯都蒸发掉100g水 B.甲杯蒸发掉50g水,乙杯蒸发掉60g
C.甲杯蒸发掉60g水,乙杯蒸发掉50g D.甲、乙两杯都降温到10℃
4.下列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1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15克甲物质,在30℃时将115克乙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5克乙物质,则在20℃时,甲、乙物质溶解度的关系是(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比较
5.在20℃时向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钾固体后充分搅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 ) A.搅拌可增加硝酸钾的溶解度 B.溶液质量变大 C.溶质的质量不变
D.溶液的质量分数变大 考点三:溶质的浓度
1.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下列溶液质量分数与蒸发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2.食盐不仅是生活必需品,也是生产氯气和烧碱的重要原料。如图所示,20℃时在混合溶液中,随着氢氧化钠含量的变化,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时其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曲线。已知曲线上A、B、C、D四个点的坐标分别为A(0,26.5)、B(14.0,15.0)、C(18.8,11.7)、D(38.0,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现有20℃时满足曲线上B点指标的溶液,可用蒸发水分降低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B.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C点处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有Na+、Cl﹣、H2O D.20℃时,氯化钠在水中溶解度为26.5g
3.现用98%的浓硫酸配制500mL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密度为1.14g/m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 B.配制该稀硫酸需要加水400mL
C.配制时应将浓硫酸小心的加入水中
D.该稀硫酸中溶液质量:溶剂质量=5:4
4.配制50g质量分数5%的KNO3溶液,作为无土栽培所需的营养液,溶解过程中KNO3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观察图象,分析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
A.所用KNO3固体中含有水分 B.量简量水时俯视刻度线
C.KNO3固体溶解前所用烧杯内有水
D.配好的溶液装瓶时部分液体洒落在试剂瓶外
5.某同学选用氢氧化钠固体与水配制2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2.0g
②称量前托盘天平应先检查游码是否归零,并调节平衡
③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为防止污染托盘,可将氢氧化钠放在纸上称量 ④选用250mL量筒量取18mL的水
⑤存放溶液时,为确保数据准确,将试剂瓶用蒸馏水清洗后,立即倒入所配溶液封存 A.①④
B.③④⑤
C.④⑤
D.②③⑤
6.2019 年5月湖南省第七届矿博会在郴州市隆重举行,展厅上展出了各种矿物,其中有一枚黑色的陨石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查阅资料获知,陨石的主要成分是铁和铁的化合物。
(1)通常情况下碳粉和铁粉都是黑色,检验碳粉中是否含有铁粉既可用物理方法又可用化学方法: ①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②化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2) 常见铁的氧化物有 FeO、Fe2O3、______。 (填化学式)
(3)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____________ 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请举出一例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员小明取一小块陨石进行了研究,研究过程如下图所示:
(4)上图中操作2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5)溶液2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6)陨石中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7.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铝镁合金的组成,取16.0 g铝镁合金样品,将60.0 g氢氧化钠溶液平均分成三份依次加入样品中(镁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验数据如下:
2NaAlO2+3H2↑,NaAlO2溶于水),充分反应后,过滤出固体,将其洗涤、干燥、称量,得实
计算:
(1)从表中数据可知第一次参加反应金属铝的质量为 g; (2)该合金中金属镁的质量分数; (3)所用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备战2020九年级化学复习演练——专题二十九:溶液参考答案
考点一:溶液的形成
1.将一定质量铜锌合金的粉末加入到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锌 B.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硝酸银 C.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
D.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 【答案】D
【解析】将铜锌合金粉末加入硝酸银溶液中,可能发生以下反应:Cu+2AgNO3=2Ag+Cu(NO3)2;
Zn+2AgNO3=Zn(NO3)2+2Ag;Zn+Cu(NO3)2=Cu+Zn(NO3)2 向滤渣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
生,说明滤渣中不含锌。
A、滤渣中不含锌,则锌一定发生了置换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不符合题意; B、若加入的铜锌合金过量,将硝酸银完全置换,则一定不含硝酸银,若加入的铜锌合金不足,则不能将硝酸银完全置换,硝酸银有剩余,则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银,不符合题意; C、若加入的铜锌合金恰好和硝酸银完全反映,则滤渣中不含铜,不符合题意;
D、加入的铜锌合金会和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将银置换出来,故滤渣中一定含有银,若加入的铜锌合金恰好和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则滤渣中不含铜,若硝酸银含量不足,铜未完全反应,则滤渣中可能含有铜,符合题意。故选D。
2.在日常生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油能与油污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从而除去衣物上的油污 B.粉刷墙壁用的乳胶漆的主要原料﹣﹣乳液是乳浊液 C.氢氧化钠溶于水能吸收热量
D.打开汽水瓶盖会有气泡冒出,是因为瓶内压强减小,碳酸大量分解产生了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A、汽油溶解油污,从而除去衣物上的油污,正确; B、粉刷墙壁用的乳胶漆的主要原料﹣﹣乳液是悬浊液,错误; C、氢氧化钠溶于水能放热,错误;
D、打开汽水瓶盖会有气泡冒出,是因为瓶内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错误;
3.如表是某同学做溶液形成的实验记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油、酒精都不可以作溶剂
B.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相同 D.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水擦洗 【答案】B
【解析】A、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错误; B、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正确;
C、由碘易溶解在汽油、酒精中,不易溶解在水中;高锰酸钾易溶解在水中,不易溶解在汽油中,说明了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错误;
D、由于碘易溶解在汽油中。所以,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错误。 4.下列有关安全常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发现家中燃气泄漏时,应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进行排气
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要做灯火实验,以防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发生危险 C.油锅着火时,可以先盖锅盖以防止火灾发生 D.室内用煤炉取暖时,要保持烟囱畅通严防煤气中毒 【答案】A
【解析】A、发现家中燃气泄漏时,不能使用用电设备,防止发生危险;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要做灯火实验,以防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发生危险;故选项正确,但符合题意;
C、油锅着火时,可以先盖锅盖隔绝空气(助燃物)以防止火灾发生;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室内用煤炉取暖时,要保持烟囱畅通,有利于排出一氧化碳气体,严防煤气中毒;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 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D.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答案】B
【解析】A、催化剂有时能加快反应速率,有时也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所以错误;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溶液一定滴混合物,故B正确;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则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C错误;
D、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故D错误; 6.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答案】C
【解析】A、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A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的内壁,故B错误;
C、给液体加热时,先预热再集中加热,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1/3,防止沸腾溅出,故C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物的温度比较高,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沙,以防止集气炸裂,故D错误。故选C。
7.“美林”主要成分是布洛芬、“小儿开塞露”主要成分是甘油或山梨醇。两者都是儿科常用药,且都是药物分散在水中制成。“美林”即使密封保存放久了也会产生白色沉淀,“小儿开塞露”则久置不会分层。“美林”、“小儿开塞露”分别属于( )
A.乳浊液、乳浊液 B.悬浊液、溶液 C.乳浊液、溶液
D.悬浊液、乳浊液
【答案】B
【解析】根据“美林”即使密封保存放久了也会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物质中分散着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属于悬浊液;,“小儿开塞露”则久置不会分层,说明该物质具有稳定性,属于溶液。 8.下列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C.用稀硫酸除去铁锈
D.用稀盐酸除去水垢(主要成份为CaCO3等) 【答案】B
【解析】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考虑,故错误; B、用洗发精洗头发上的油污,符合乳化作用的特点,属于乳化作用,故正确;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所以不属于乳化作用,故错误; D、碳酸钙不溶于水,但能与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二氧化碳,所以不属于乳化作用,故B错误。 9.同学们,还有两周就要过年啦,想想都很开心。下列年俗活动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扫尘
B.
剪窗花
C.【答案】C
糯米酿甜酒 D.舞龙舞狮
【解析】A、扫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剪窗花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糯米酿甜酒过程中有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舞龙舞狮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下图是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钙原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原子第三电子层有8个电子,所以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B.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从而该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
C.该原子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均为20 D.该原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Ca2+ 【答案】A
【解析】A、该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容易失电子,所以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B、该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从而该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该原子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20;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该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钙离子,离子符号为Ca2+;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研究“水”可从多角度展开。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食用油分散到水中形成 (填“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硫酸铜溶液中溶质是 (填化学式),该溶液颜色呈 色;医用0.9%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比较相同条件下沸点:盐水 蒸馏水(用“>”、“<”或“=”填空)。
【答案】乳浊液;CuSO4;蓝;NaCl;>。
【解析】解:食用油不溶于水,所以食用油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硫酸铜溶液是硫酸铜的水溶液,其中的溶质是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医用0.9%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氯化钠,一般情况下,溶液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
12.2018年12月8日,搭载着“嫦娥四号”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1)“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动机在焊接时需要使用氩弧焊。氩弧焊(如图)是在氩气保护下,通过在钨电极与焊件间产生的高压电弧放热,熔化焊丝或焊件的一种焊接技术。
①金属钨作电极是利用了金属钨的导电性和 ;用氩气作保护气,是因为氩气的化学性质 。 ②如果在没有保护气的情况下焊接金属,可能导致焊接不牢,原因是 。 (2)“长征三号乙”的第一、二子级火箭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做推进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3N2+4H2O+2X,则X的化学式是 。 (3)“长征三号乙”的第三子级火箭采用液氢、液氧做推进剂,实验室可采用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氢气在与直流电源 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氢能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但目前应用并不广泛的原因是 (答一条即可)。 (4)“嫦娥四号”光伏发电板的主要构成材料是硅,单质硅由石英固体(SiO2)和碳在高温下反应制得,同时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1)①熔点高 很不活泼 ②金属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 (2)CO2
(3)负极 制取成本高 (4)SiO2+2C
Si+2CO↑
【解析】(1)①金属钨作电极是利用了金属钨的导电性和熔点高;用氩气作保护气,是因为氩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②如果在没有保护气的情况下焊接金属,金属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可能导致焊接不牢; (2)在C2H8N2+2N2O4=3N2+4H2O+2X中,反应物中C的个数为2;H的个数为8;N的个数为6;氧的个数为8;在生成物中N的个数为6个;H的个数为8;一个X中含有C的个数为1;含有O的个数为2;故X的化学式为:CO2;
(3)根据“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进行分析可知,氢气在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因制取氢气是利用水分解得到,但水的分解一般需要电解,则制取成本高,因此目前应用并不广泛;
(4)二氧化硅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硅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SiO2+2CSi+2CO↑。
1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课本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作了绿色化改进后制取单质铁(K1、K2是活塞):
(1)关闭K1、开启K2,可以验证CO还原Fe2O3的产物。
①这是关于气体的实验,实验前必须对装置进行 。 ②CO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在e处点燃气体的目的是 。
(2)关闭K2,开启K1,可以将d口出来的气体再从a通入装置而循环使用。 ①c瓶中应装 (填序号)。 A.澄清石灰水 B.水 C.石蕊溶液 D.浓硫酸
②反应完后(假设b瓶中NaOH全部转化为纯碱),要从b瓶溶液中得到纯碱固体,必要的实验操作为转移、 、结晶。
③该实验这样改进的主要优点是 。 【答案】(1)①气密性检查 ②3CO+Fe2O3③防止污染空气 (2)① D ②蒸发
③减少碳的排放,提高原料利用率
【解析】(1)①为使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CO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是:3CO+Fe2O3
2Fe+3CO2; 2Fe+3CO2
③CO有毒,过量的CO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所以要进行尾气处理气;
(2)①CO具有可燃性,所以在此实验中的CO一定要纯净.此实验中可能会有水蒸气产生,所以要在c瓶中盛放浓硫酸来吸收水分,故选D; ②要得到纯碱固体,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③过量的CO从d出排出,进入a循环利用,可以减少碳的排放,提高原料利用率.
14.某化学兴趣小组欲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现以“稀盐酸和碳酸钙的反应”为研究对象,设计实验完成验证。
(1)[交流]童童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探究。通过交流,同学们指出反应后托盘天平一定不会再保持平衡,
原因是_______。烧杯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讨论] 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_中进行实验。由此大家对童童同学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两种改进。(提示: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吸收二氧化碳)
(3)[评价]①大部分同学认为用甲装置可能会导致实验失败,他们 的理由是______;但也有同学认为可以用甲装置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中只要注意____即可。
②你认为用乙装置进行实验,能否验证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并阐述理由_______。 【答案】(1)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 CaCO3+2HCl=CaCl2+H2O+CO2↑ (2)密闭容器
(3)①反应中产生大量气体,瓶内气压增大,可导致瓶塞迸出 药品用量要少 ②乙装置内先后发生两个化学反应,因此无法得出此结论
【解析】(1)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会散逸到空气中,因此托盘天平不会保持平衡,烧杯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2)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故填密闭容器;
(3)①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若生成量比较大,会导致瓶内气压增大,从而导致瓶塞迸出,故可能会导致实验失败,但也有同学认为可以用甲装置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中只要注意药品用量要少,控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量即可。
CaCO3+2HCl=CaCl2+CO2?+H2O,②不能,因为乙装置内会发生,以及2NaOH+CO2=Na2CO3+H2O
两个化学反应,因此无法验证。 考点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B.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CO与空气混合点燃也可能爆炸
C.盐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能制取CO2,则稀硫酸也能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CO2
D.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食盐溶于水也吸收大量的热 【答案】B
【解析】A、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升高温度析出晶体,也会变浑浊,故A错; B、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物容易发生爆炸,故B正确;
C、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故C错; D、食盐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故D错。
2.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作如下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 )
A.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 B.甲溶液一定饱和,乙溶液可能饱和
C.甲溶液中氯化钠溶解度不变,乙溶液中氯化钠溶解度降低 D.两杯溶液中存在的微粒都只有钠离子和氯离子 【答案】A
【解析】A、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转移50mL至乙,转移后甲、乙溶液的质量相等,向乙溶液中加入50mL水,则最终甲、乙两烧杯溶质质量相等,甲溶液的溶剂质量小于乙溶液,所以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故A正确;
B、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转移50mL至乙,转移后甲、乙溶液的质量相等,向乙溶液中加入50mL水,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
C、实验过程中温度没有变化,所以甲、乙溶液中氯化钠的溶解度相同,故C错误; D、两杯溶液中都含有钠离子、氯离子、水分子,故D错误。
3.20℃时,甲、乙两烧杯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别为500克和600克,在下列条件下析出晶体质量相同的是( )
A.20℃时,甲、乙两杯都蒸发掉100g水 B.甲杯蒸发掉50g水,乙杯蒸发掉60g C.甲杯蒸发掉60g水,乙杯蒸发掉50g D.甲、乙两杯都降温到10℃
【答案】A
【解析】A、20℃时,甲、乙两杯都蒸发掉100g水,饱和溶液降温后析出晶体,与降温后的溶解度有关,还与原来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解的溶质的多少有关,因为两杯都蒸发掉100g水,所以析出晶体质量相同,正确;
B、因为两杯蒸发掉的溶剂不同,所以析出晶体质量不同,错误; C、因为两杯蒸发掉的溶剂不同,所以析出晶体质量不同,错误;
D、饱和溶液降温后析出晶体,与降温后的溶解度有关,还与原来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解的溶质的多少有关,由于原来溶液的总质量不同,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和溶剂各不相同,所以降温后析出的晶体的质量也不同,错误。
4.下列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1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15克甲物质,在30℃时将115克乙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5克乙物质,则在20℃时,甲、乙物质溶解度的关系是( ) A.甲=乙 【答案】C
【解析】10℃时,10g水中最多溶解1.5g甲物质,则1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15克;30℃时,在30℃时将115克乙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5克乙物质,乙物质的溶解度为 15g,因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在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15克,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小于15克,所以20℃时甲与乙的溶解度相比甲>乙。
5.在20℃时向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钾固体后充分搅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 ) A.搅拌可增加硝酸钾的溶解度 B.溶液质量变大 C.溶质的质量不变
B.甲<乙
C.甲>乙
D.无法比较
D.溶液的质量分数变大 【答案】C
【解析】A、搅拌不能增加硝酸钾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在20℃时向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钾固体后,充分搅拌,硝酸钾不能继续溶解,溶液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在20℃时向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钾固体后,充分搅拌,硝酸钾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在20℃时向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钾固体后,充分搅拌,硝酸钾不能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考点三:溶质的浓度
1.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下列溶液质量分数与蒸发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答案】A
【解析】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大,②与③都是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应该相等,③→④升温蒸发水分,此时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④>③,故A说法正确;
2.食盐不仅是生活必需品,也是生产氯气和烧碱的重要原料。如图所示,20℃时在混合溶液中,随着氢氧化钠含量的变化,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时其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曲线。已知曲线上A、B、C、D四个点的坐标分别为A(0,26.5)、B(14.0,15.0)、C(18.8,11.7)、D(38.0,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现有20℃时满足曲线上B点指标的溶液,可用蒸发水分降低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B.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C点处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有Na+、Cl﹣、H2O D.20℃时,氯化钠在水中溶解度为26.5g 【答案】A
【解析】A.使B点的溶液尽可能地降低氯化钠的含量,根据曲线含义,只要使氢氧化钠的含量增大氯化钠的溶解能力就减小,氯化钠结晶析出,剩余溶液则为较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可采取蒸发水分浓缩溶液增大氢氧化钠的含量,结晶出氯化钠,故A正确; B.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B错误;
C.C点处溶液中存在关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水,故存在的粒子有:Na+、Cl﹣、OH﹣、H2O故C错误; D.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为26.5%,设此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x
=26.5% x=36.1g。故D错误。
3.现用98%的浓硫酸配制500mL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密度为1.14g/m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 B.配制该稀硫酸需要加水400mL
C.配制时应将浓硫酸小心的加入水中
D.该稀硫酸中溶液质量:溶剂质量=5:4 【答案】B
【解析】A、用98%的浓硫酸配制500mL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其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溶解,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烧杯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B、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14g/mL×500mL×20%=(1.14g/mL×500mL﹣x)×98% x≈453.7g,故选项说法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稀硫酸中溶液质量:溶剂质量=100%:(1﹣20%)=5:4,故选项说法正确。
4.配制50g质量分数5%的KNO3溶液,作为无土栽培所需的营养液,溶解过程中KNO3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观察图象,分析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
A.所用KNO3固体中含有水分
B.量简量水时俯视刻度线
C.KNO3固体溶解前所用烧杯内有水
D.配好的溶液装瓶时部分液体洒落在试剂瓶外 【答案】B
【解析】A、所用KNO3固体中含有水分,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
B、量简量水时俯视刻度线,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正确。
C、KNO3固体溶解前所用烧杯内有水,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
D、配好的溶液装瓶时部分液体洒落在试剂瓶外,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 5.某同学选用氢氧化钠固体与水配制2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2.0g
②称量前托盘天平应先检查游码是否归零,并调节平衡
③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为防止污染托盘,可将氢氧化钠放在纸上称量 ④选用250mL量筒量取18mL的水
⑤存放溶液时,为确保数据准确,将试剂瓶用蒸馏水清洗后,立即倒入所配溶液封存 A.①④ 【答案】B
【解析】①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2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氢氧化钠的质量=20g×10%=2g,故选项说法正确。
②称量前托盘天平应先检查游码是否归零,并调节平衡,故选项说法正确。
③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④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所需溶剂的质量为20g﹣2g=18g(合18mL),应用规格为20mL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故选项说法错误。
⑤存放溶液时,为确保数据准确,将试剂瓶用蒸馏水清洗后,立即倒入所配溶液封存,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6.2019 年5月湖南省第七届矿博会在郴州市隆重举行,展厅上展出了各种矿物,其中有一枚黑色的陨石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查阅资料获知,陨石的主要成分是铁和铁的化合物。
B.③④⑤
C.④⑤
D.②③⑤
(1)通常情况下碳粉和铁粉都是黑色,检验碳粉中是否含有铁粉既可用物理方法又可用化学方法: ①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②化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2) 常见铁的氧化物有 FeO、Fe2O3、______。 (填化学式)
(3)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____________ 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请举出一例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员小明取一小块陨石进行了研究,研究过程如下图所示:
(4)上图中操作2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5)溶液2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6)陨石中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答案】(1)用磁铁吸引 取样加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2)Fe3O4 (3)水 刷漆 (4)过滤 (5)Na2SO4、NaOH
70a%(6)m
【解析】(1)①铁能被磁铁吸引而碳粉不能,故物理方法是用磁铁吸引的方法,故填:用磁铁吸引 ②铁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而碳粉不能,故化学方法是取样加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2)常见铁的氧化物有FeO、Fe2O3和Fe3O4。
(3)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要防止铁制品锈蚀,可以采用刷漆的方法。
(4)图中操作2得到的是固体和溶液,故是过滤操作。
(5)陨石粉中的铁以及铁的化合物与硫酸完全反应,得到的溶液1中含有剩余的硫酸和铁的盐,然后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则与溶液1中的溶质反应生成硫酸钠,还有生成的氢氧化钠存在于溶液2中,故溶质是Na2SO4、NaOH。
ag?(6)陨石中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12160?100%=70a%mgm。
7.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铝镁合金的组成,取16.0 g铝镁合金样品,将60.0 g氢氧化钠溶液平均分成三份依次加入样品中(镁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验数据如下:
2NaAlO2+3H2↑,NaAlO2溶于水),充分反应后,过滤出固体,将其洗涤、干燥、称量,得实
计算:
(1)从表中数据可知第一次参加反应金属铝的质量为 g; (2)该合金中金属镁的质量分数; (3)所用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5.4 (2)25% (3)40%
【解析】(1)第一次参加反应金属铝的质量为:16g﹣10.6g=5.4g。
(2)该合金中金属镁的质量分数为×100%=25%;
(3)第一次所加20g氢氧化钠溶液能反应的铝的质量为:16g﹣10.6g=5.4g 设20g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2Al+2NaOH+2H2O═2NaAlO2+3H2↑ 54 80 5.4g x
则=,解得x=8g
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40%
答: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