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年产五万吨生物质固态燃料
及配套饲料加工项目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1 概况
项目单位名称:内蒙古昂牧古郎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所有制形式:民营
主营业务:新能源产品、饲料加工、牛羊养殖、生物技术开发 1.2 项目建设方案
1.2.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
项目名称:乌兰察布市年产5万吨生物质固态燃料及配套加工项目 建设性质:柠条生态林综合开发与保护 建设地点:内蒙古乌兰察布市 1.2.2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项目区现有柠条林地1500多万亩,其中:具备规模化采伐条件的约90多万亩。长期以来,由于柠条缺乏利用价值,维护管理不够,致使目前平均亩产只有400公斤左右,若经合理平茬管护亩产可以达到700多公斤。
按照柠条的生物学特性及自治区林业厅关于灌木平茬管护的有关规定进行隔带平茬(即隔两行平一行)计算:
90万亩每年可以平茬30万亩,每年可以收获含水率在20-25%
左右的柠条枝杆12万吨。分选出含蛋白较高热值较低的嫩枝条、叶4万吨后,可获得木质素较高热值较高的用于加工生物质颗粒燃料的枝杆8万吨。保守的按照1.6吨枝杆加工1吨颗粒燃料计算,每年可生产生物质燃料5万吨。 1.2.2 技术、设备及建筑物
主要技术来源:柠条颗粒燃料、生物发酵饲料配方,加工技术全部来源于本企业。
主要设备名称、数量:
1-2 主要设备一览表 序号 名 称 1 2 3 4 5 6 8
灌木平茬机 粉碎机 分选机 除铁除石机 烘干机 制粒机 自动包装机 型 号 单位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数 量 30 4 2 2 2 4 2 主要建筑物及类型 1-3 主要建筑物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建设期限:
一期:2012年 4 月—2013年 4 月 年产2.5万吨 二期:2012年10月—2013年10月 年产2.5万吨 1.3 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1.3.1 投资结构
项目投资主要用于设备购置、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和原料基地的流转及保护建设
建筑物名称 粉碎车间 发酵车间 制粒车间 产品库房 办公室 实验室 倒班宿舍 职工食堂 洗浴厕所 门卫 原料场 单位 平米 平米 平米 平米 平米 平米 平米 平米 平米 平米 平米 数量 800 2000 1200 2000 400 150 280 180 100 80 20000 结构 钢结构 钢结构 钢结构 钢结构 砖混 砖混 砖混 砖混 砖混 砖混 混凝土 1.3.2 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 11500万元。其中:设备投资1730万元、 基础建设投资1416万元、林地流转6000万元、流动资金2354万元。
所需资金分两部分筹措:1、企业自筹5000万元;2、申请国家能源局新能源投资6500万元; 1.4 项目效益 1.4.1 经济效益
A.年产5万吨颗粒燃料。柠条颗粒燃料平均热值为4100千卡/公斤、灰分≤8%,按照这个标准目前市场上同类产品价格在800~950元/吨之间,我们按850元/吨计算,5万吨年销售收入为4250万元;
产品成本构成:
1、 原料成本:6000万元流转90万亩林地使用权10年,每年原料费600万元,每年收割12万吨,平均每吨费用: 600万元/12万吨=50元/吨; 50元/吨 2、 收割成本(含铡断):燃料费30元/吨、设备折旧、保养(按10年折旧):20万元/10年=20000元/年, 每年运行160天、每天收割20吨, 每吨成本为:
20000元/年/160天/年/20吨/天=6.25元/吨, 按15元/吨计算; 收割成本计: 45元/吨
3、 运输成本(50公里之内): 50元/吨 4、 粉碎成本: 45元/吨 5、 制粒成本: 260元/吨 合计:450元/吨
B.年产4万吨生物发酵饲料。用加工颗粒燃料的下脚料,通过生物发酵可得到粗蛋白含量在12~15%之间、水分30~45%的反刍动物草饲料。按照目前市场上同类产品的价格比较,该产品保守出厂价应该在800元/吨。4万吨的年销售收入为3200万元;
产品成本构成:
1、收割成本(同上): 45元/吨 2、运输成本(同上): 50元/吨 3、粉碎成本(同上): 45元/吨
4、发酵成本:发酵剂成本5元/吨、搅拌配料35元/吨、
40元/吨
5、包装费用:真空包装袋1元/50公斤、运行费用15元/吨、
35元/吨
合计:215元/吨 1.4.2 生态效益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脆弱,尤其是乌兰察布市更是属于农牧、荒漠交错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脆弱表现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土壤结构疏松、植被覆盖率低,容易受到风蚀、水蚀和人为活动的严重影响。长期以来为了解决生态问题,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大量种植了木本植物——柠条,目的是为了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但是,由于柠条的生物学特性是在种植三、四年后需要每隔三、四年进行一次平茬管护,否则它就会枯萎直至死亡。
另外,长期以来该植物对当地农民没有任何经济价值,甚至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