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小数乘小数
教学分析:
例3以“更换校园橱窗玻璃”的活动引入小数乘小数的学习。让学生在“换玻璃”的活动中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激发学生自主计算的兴趣。例4是让学生在合作活动中小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教学内容:
课本4、5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的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的确定。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究新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列竖式计算
1.36×12 3.08×25 3.65×21 2、根据第一栏的积,写出其他栏的积。 因数 32 因数 15 积 320 32 15 150 3.2 32 15 32 3.2 1.5 0.15 1.5 480 观察:一个因数发生了变化,积怎样变化?两个因数同时变化,积怎样变化? 二、探索新知
1、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例3
师:在体育课上,同学们不小心把学校的宣传栏的玻璃打碎了,学校需要换多大的玻璃呢?你们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自己尝试列算式。 1.2×0.8=
师:这道算式和我们上节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 生:前面学习的是小数乘整数,而这道算式是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师:对, 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要探讨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小数乘整数的方法自主探究两个因数都是小数的计算方法。请几名学生演示自己的计算过程。 方法一:1.2米=12分米 0.8米=8分米
12×8=96(平方分米)=0.96(平方米)
方法二: 1.2 扩大到它的10倍 12
× 0.8 扩大到它的10倍 × 8 1
0.96 缩小到它的 96 100师: 那么这个乘积对不对呢?我们再一起来看一看,请看屏幕。 师生总结:小数与小数相乘,先按照整数乘法的算法求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师:说的很好,下面我来考考你们。 不计算你能准确判断出下面每题的积是几位小数吗? (多媒体出示) 47 ×0.05 6.9 ×0.38 4.2 ×1.8 4.08 ×0.08 0.9 ×0.7 6 ×0.07 2、多媒体出示例4
(1)学生独立计算后,教师讲评
(2)让学生分析积的小数位数和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3)小结: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然后点上小数点。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多媒体出示)
3、练习 (多媒体出示)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练习一:7、8、9题 教后反思:
在本节中我注重从以几个方面诠释这节课。
一、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将服务于生活。
二、 让学生在“换玻璃”的活动中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体现在新授课之后的巩固练习里,有些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小数乘小数的算理,但计算仍不足熟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