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4 4:15:0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7《短文两篇》导学案(教师版)

编写人:上杭四中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第一课时 学习《答谢中书书》

【学习目标】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简介作者文体,解题导入新课

1.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2.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相结合的特点。课题“答谢中书书”的意思就是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把握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1)在课文中点注出重点字词的意思。 (2)翻译全文:

4.熟读课文,看谁能先背下来。 三、品味、探究文章内涵

1

思考下列问题:

1.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看看应该如何分才好?三部分之间有何联系?

全文可分三部分。开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是写景部分,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2.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是怎样描绘秀丽的山川景色的?请作具体分析。

答:作者从形态、色彩、声音三个方面描绘了山川的秀美景色。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远眺“两岸石壁”“清林翠竹”,最后分写“晨昏”,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 色彩的配合: 晨夕的变化: 动静的结合: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四、拓展延伸:

请大家说说《答谢中书书》和一般现在的书信有什么不同?

描述的重点不同。一般书信重在通过文字,或说明写信者的意图,或阐明写信者自己的观点来劝说收信者,写信有明确的用意。本文则大篇描绘美丽绮丽的景色,似一篇写景散文。 五、达标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夕日欲颓( ) 与其奇者( )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五色交辉( )(2)晓雾将歇( )( )夕日欲颓( ) .....(3)沉鳞竞跃(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 .....3.翻译下列的句子。

(1)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译文: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

4.《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表达了作者 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 的得意之感。

2

第二课时 学习《记承天寺夜游》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把握关键词语,背诵并默写这篇短文。 2.学习课文朴素而意味深长的语言,体味作者微妙的心境。 【学习过程】

一、导入:古人无论是在得意还是失意时都喜欢以风花雪月寄托自己的情怀,苏轼也不例外,在他被贬黄州抑郁不得志时就借用月光将自己微妙而复杂的感情释放了出来。 二、自主学习

1.自查资料,将有关苏轼的资料进行展示。 2.看谁读得好(熟练阅读) 3.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1)在课文中点注出重点字词的意思。 (2)翻译全文:

三、整体感知

1.用文中词语简叙作者的写作思路。

欲睡→起行→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绘景→抒怀 2.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叙述、描写、抒情

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景妙处及作者的心境

1.请大家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妙处。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

“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 “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全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却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2.从全文看,作者的思想感情先后有什么变化?结合写作背景,谈谈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3.文中的“闲人”有什么含义?

一是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是包含了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五、拓展延伸

收集描写月亮的诗句写下来。

六、达标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遂( ) 荇( ) 寝(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欣然起行( ) (2)水中藻荇交横( ) ....(3)如吾两人者耳( ) (4)月色入户( ) ..

(5)但少闲人( )欣然 (6)念无与为乐者( ) 遂至( ) ...相与 ( ) 空明( ) 盖( ) 闲人( ) .......3、翻译下列的句子。

⑴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⑵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4.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f2bs3rawa3bj0x6hx01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