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舞蹈学基础-知识点、重点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0 18:27:0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舞蹈学基础》 第一章 舞蹈的认知

第一节 舞蹈是一种生命存在

1.为什么是艺术之母:

许多人类学、哲学家、美学家认为舞蹈是一切艺术之母,其原因在于舞蹈是人类最早的艺术活动方式之一。舞蹈自从人类产生开始就形成了以人肢体为表现形式的艺术,人类依赖自身动作和表情在还没有语言的情况下进行交流。英国哲学家克林伍德甚至说舞蹈“是一切语言和艺术之母”。 2.为什么是肉体生命最高表现:

在闻一多的作品中这样写到“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尖锐、最单纯而最充足的表现”。他用六个最来形容舞蹈,可想而知舞蹈对生命表达中起到的重要意义。远古时,环境严酷,因此每一个族群必须尽可能的繁衍后代,这是生存的本能。在新疆呼图岩壁画中可知,先民为繁衍后代而舞(或许那时还不是有意识的成形舞蹈,可能是生存需要),这是先民肉体最本质的表现;同源的求偶舞也有这样的用意,他们为了求多子、吸引异性而驱使肢体,究其本质就是为了生存与生命的渴望。因此舞蹈可以说是肉体生命的最高表现,而且在生命发展的过程中同样需要舞蹈,也是人类诞生初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授生存和繁衍技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3.为什么的精神生命的最高象征:

舞蹈是一种精神文化,古往今来舞蹈不仅在传授技能和表现感情上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审美功能;如今,现代社会中舞蹈仍然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人们追求强身健体、提高美育而去舞蹈。在当下精神物质文化丰富的社会中,人们还钟爱着舞蹈,这是远古先民舞蹈遗存的体现。舞蹈是肌体生命能量的美妙展示和生命思考的崇高表达。人类生命,生成于运动、体现为运动,舞蹈生成于生命、体现为运动,正因为舞蹈艺术在肉体和心灵上都与人类生命有着本质上的关联,舞蹈就是人类生命的直接体现。

第二节 舞蹈是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

1、巫舞:

在原始社会、先民的对自然和自我的认识缺乏,认为巫是被认为能与神鬼交往,在祭祀过程中巫所进行的巫术动作被称为祭祀活动中的巫舞。巫舞中不仅包含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崇拜,而且还有与自然的亲近和谐。

2、图腾舞蹈,自我认知的方式:

先民在思考“我从哪里来?,我是谁?”的过程中,舞蹈又成为了他们自我认知的方式。先民会选择他们的生命象征物认为和族群有血缘关系,从而将其作为族群标识此时图腾就产生了。因为族群对图腾的崇拜和向往因此去模仿学习与图腾相关的动作,就这样图腾舞蹈形成了。舞蹈也就成为他们认识自我的一种形式。对于求偶舞蹈来说是对生命延续的认识而对图腾舞蹈来说却是对生命

起源的认识。

第三节 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

1、为什么是文化现象:

文化包含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等,作为特指,是属于精神财富范畴。舞蹈是人类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艺术文化现象。艺术的出现先于科技,也先于其他的艺术。舞蹈本身就是文化是一种非语言文化,从某种舞蹈中可以透视到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窥测出它的文化根源,观察到一个民族文化背景。舞蹈文化现象既是祖先传统文化精神的承接,也是每时每刻在创造着的舞蹈文化,创造着民族的新精神和新文化。 2、为什么说舞蹈是文化的重要表征:

文化外交是自古以来的重要形式,舞蹈文化也包含其中,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直接展现。舞蹈因其身体动作的表达优势而跨越了语言障碍,在文化外交中起到重要作用。舞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征,成为各国各民族文化的“代言人”。舞蹈作为一种观念文化,体现各个民族所独有的精神气质,这是基于长期历史沉淀形成的普遍文化现象。

第四节 舞蹈是一种审美对象

1、非表演性舞蹈中存在审美:

人与生俱来的需要就包括肉体和今生两方面,而没有其他任何方式比舞蹈更能体现这两方面的完美结合。舞蹈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快乐,以舞蹈表明志向的事很早就发生了。人们感到舞蹈带给身体和精神的双重享受,这其中已具备了审美的成分,舞蹈着的人们通过舞蹈感受到没的存在。先民们体会到这点时。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舞蹈中的首次对象化,人们首次审视自身的力与美,这是舞蹈所带来的人类审美活动的宝贵一步。从舞蹈发展史的角度看,先民的舞蹈无疑是一种艺术创造过程的开始,美的创造过程的开始,迈出了审美的第一步,虽然他们的舞蹈和我们当今社会生活中的自娱舞蹈都不是表演性的,但由于已具备了审美成分,因此可以说是一种初级形式。 2、舞蹈成为一种审美对象:

在古代时期,乐舞奴隶是专业的舞蹈演员,他们即为祭祀活动,也供人娱乐。从此,一部分舞蹈开始迈入表演。成为一种完全意义上的审美对象。舞蹈因为表演性成为了一种审美对象,舞蹈的发展就同时迈进了审美的范畴,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舞蹈必将与审美产生更加深入的联系。

第五节 舞蹈是一种精神生产

1、舞者、产品与消费者

舞蹈,从文化生产的意义而言,也是精神产品。

舞蹈的生产者是首先是编导-表演者,同时这个产品必须有接受者才能真正产生艺术品的交流价值。因此,舞蹈生产过程是“编导-作品呈现(表演者:核心)-观众”,具备这三个环节,舞蹈的“产生过程”就形成了最基本的生产链。舞蹈的“生产过程”是一种精神交流的过程又是一种生产与消费的过程,它以舞蹈作品为交流枢纽,整个生产过程充满多重互动和交流。

舞蹈“作品呈现”是生产链的重要核心环节,是承接着编导(演员)与观众双方面的活动,并且编导(演员)与观众的交流必须通过舞蹈作品来完成。

舞蹈艺术产品的“双重性”:舞蹈是一种精神生产,它是存活在演员身上的舞蹈产品,也是与物质生产与交流交织在一起。它有实在的价值也可以成为市场上交换的产品,也是观念形态的成果,也具有意识形态性质;因此,它具有1意识形态性2商品性。承认舞蹈的商品性就要正视舞蹈艺术产品的价值可以在市场上转化成价格。

舞蹈艺术作品的生存者:舞者、编导及其参与舞蹈艺术创作中的人员。

舞蹈艺术产品的消费者:简单说是观众,但并不是所有观众都是消费者,有时生产者的创作群体成员也构成消费者,形成“圈内循环”。从经济学角度:消费者是要付费的观众,从审美角度:包含所有观赏者。

第二章 舞蹈的概念

第一节 广义和狭义的舞蹈定义

一、定义:

1、舞蹈,本质是人体动作的艺术。

2、凡借助人体有组织有规律的运动来抒发情感的,都可以称为舞蹈。

3、舞台表演的舞蹈艺术,是经过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体验和分析并提炼出来的动作,构成了鲜明的艺术形象,反映生活中的人和事。 二、定义是三层含义:

1、吴晓邦认为“人体动作的艺术”是舞蹈,“动作”是舞蹈最本质的属性。

2、凡借助人体有组织有规律的运动来抒发情感的,都可以称为舞蹈。这是广义上的舞蹈,包括原始形态、民间自娱都在舞蹈范畴。同时也包括舞台艺术舞蹈,也泛指包括人类所有的舞蹈现象。 3、特指一切进入舞台的表演性的审美范畴的“舞蹈艺术”,相对于广义上的来说这专指职业舞蹈家从事的舞蹈。

第二节 综合性艺术的解读

一、为什么不能轻易定义舞蹈是“综合性艺术”?

吴晓邦说“舞蹈,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综合了音乐、诗歌、戏剧、绘画、杂技等而逐渐成为独立的艺术。舞蹈的起源比其他许多艺术门类都早,但把它当一门学科去进行独立的研究,还是现代舞蹈史上的事情。”舞蹈的“综合性”,即使在近现代,特别是产生了芭蕾舞和有了镜框式舞台后,因表演性的因素又有其新的“综合性”表现。但这都不应混淆我们作为一门独立研究时所应取的学术视角。所以说,从舞蹈学研究来说,我们不是一般意义上讲舞蹈是“综合性艺术”,只有在特定的前提下,才能讲舞蹈也可以说是“综合性艺术。” (一)原始状态的综合

1、古代称为“乐舞”的表现性艺术的诗、乐、舞融合一体。在古籍中见到乐或舞,它们都不是今天的单纯概念。

2、中国舞蹈艺术从汉代开始,曾长期生存在综合艺术“百戏”之中,它与音乐、杂技、体育、歌唱长期共存。“百戏”一直延续到今天。

3、对于原始艺术的综合性质,其实,它反映了一种艺术天然的习性,即在表达内容需要的前提下,随意使用各种艺术手段。社会没有细密分工的时代,是非常自然是事。 (二)舞剧的综合

1、当舞蹈发展到一定程度,以戏剧样式出现或以舞蹈诗样式出现时,它具有综合性质。 2、史料中最早记载的周代乐舞《大武》,就是我们发现的最早具有戏剧综合性质的作品。 3、芭蕾史上第一部舞剧《皇后的喜剧芭蕾》也是这样一部综合了音乐、诗歌、戏剧、美术等元素的作品。对这种样式的作品无论怎么认识,都脱离不了它的综合性。

4、舞剧的综合是舞蹈发展的自然规律,用舞蹈来表演完整的故事将人物】情节贯穿始终,这是单纯舞蹈发展的必然结果。虽然不能说所有舞蹈都有这样的发展规律,也不能说舞剧就必然是舞蹈发展的“顶峰”,但取得更深刻、更全面、更细腻的艺术效果,提高舞蹈的表演功能,这确是更多职业舞蹈者的追求。

5、舞蹈表现的最高形式是舞蹈本身,而不是它和其他艺术的结合。 6、“舞蹈诗”是一种实质淡化了情节的舞剧,也是舞剧了一种综合形式。 (三)当代剧场的综合

1、当代的剧场舞蹈作品也可以看成是综合艺术。剧场舞蹈以舞蹈为主体,同时注重利用其他艺术门类为自己舞台效果服务,舞蹈艺术所综合的元素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未来社会一定还会有更多新元素被运用到舞蹈艺术中。

2、世界上关于舞蹈的定义有很多,试图寻找一个唯一正确的定义的做法是不可能,也是不可取的。对于舞蹈的综合性问题,如果把握不准,就会脱离舞蹈最本质的能力,而被“综合”掩盖其舞蹈的本质。

3、当代剧场舞蹈发展得甚至可以不再称其为舞蹈了,显然,剧场舞蹈可利用的东西越来月多。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更不能随意说舞蹈是综合性艺术了。按这样的意义上来说,无限的运用其他手段,那我们已经不是在研究舞蹈而是在研究其他。

对于舞蹈定义的学习和研究,不能停留在文字表层,而要深刻领会深层含义,这样才能对舞蹈艺术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在有的定义中说舞蹈动作是经过加工和美化的人体动作,这里的美化、并不都是好看的,美化是不等同漂亮,“美化”是一种是人体动作具有艺术审美价值的加工过程。在不同角度下,对舞蹈定义不同,因此当我们尝试给舞蹈下定义时,一定要明确你研究的目的。

第三节 舞蹈定义的三大视角

一、时空视角

舞蹈显然包含着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这个视角来说舞蹈是时空艺术。

1、法国艺术评论家保罗·瓦莱里把舞蹈视为时间艺术“舞蹈归根结底纯属一种时间的形式,是一种时间类型的创造,或者说是一种十分独特而奇异的时间种类。”显然,这样的观点是片面的,但在当时也是非常可贵的。

2、美国哲学家奥尔德里奇侧重了舞蹈的物理空间特质“舞蹈是流动的雕塑”认为是一种造型艺术。他认识到了舞蹈时间特质,但他认为是由时间和空间两种特质结合而成的“第三级形式”中,造型性、姿态性那样占有物理空间对舞蹈更重要。

3、实际时间与空间,对于各种艺术来说都是平等的。舞蹈家的时间不同于日常人对时间的占有,也不同于音乐家的时间,它是被舞蹈家用身体切割成舞蹈家特有的时间。同理,雕塑家的作品占据了空间,当他是物化不变的空间,而舞蹈家用身体占据的空间不仅是流动的,而且是瞬息万变的。 二、生命视角

1、生命视角不仅关注舞蹈在源初时期,是人类生命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直接表现和重要象征,而且它的生命意义直延续到今天。

2、闻一多把舞蹈的发生视为人类生命情调最充足的表现,并按舞蹈特点指出它“只是生命机能的表演”赫福洛克·挨里斯在《生命的舞蹈》中认为舞蹈是人的肉体生命的“最高表现”,精神生命的“最高象征”,无意指出了舞蹈应当是身体和心灵的完美结合。身心的完美结合,是舞蹈家的追求,也是最基本的认识。 三、情感视角

1、《毛诗·序》中写到“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言语、嗟叹、咏歌都来源于“情”而舞之蹈之则是表达情感的最高表现,也是最终手段。

2、李泽厚在《艺术种类》中写到“舞蹈以人体姿态、表情、造型而特别是动作过程为手段,以表现人们主观情感为特征。舞蹈以身体动作过程来展示心灵、表达情感,一方面源自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动作、体貌姿态的表情语言的集中、发展;另一方面则来自对培育身体力量和精神品质的操演锻炼动作的概括、提炼”这里明确了舞蹈的情感表现、还与人的精神世品质相关。

3、把舞蹈与人精神品质的表现或思想观念的传达联系起来,是舞蹈价值认识的最高境界。舞蹈,本身已超越了喜怒哀乐的直观表现进入更深层和广阔的精神层面。舞蹈表现的情感,不是直接的表情是内在的感觉。

4、美国现代舞家玛莎·格莱姆认为“舞蹈是本质是人的精神之表现”因此她更加深入挖局人的精神世界的复杂性。从情感表现认识舞蹈,是研究者关注的重要视角也是舞蹈表演家喜爱舞蹈的入口。我们可以认为情感也是认识舞蹈的一个重要视角。

搜索更多关于: 舞蹈学基础-知识点、重点  的文档
舞蹈学基础-知识点、重点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fdhd778y69ersa9pruq6ksx797jw500wq4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