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
导入前奏:
1 课间十分钟播放搞笑动画,吸引学生尽快安静下来。 2 师生寒暄,增进师生情分,让紧张的课堂变得轻松愉快。 3 正式导入 活动一 看一看 想一想
利用多媒体播放与本课联系密切的水墨画,吸引学生 的注意力,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导 入新课。
?1 初探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活动二 挑挑拣拣
同学分组上台挑选、感受、介绍中西绘画工具、材料的 不同特点,教师引导点评并结合中国花鸟画的简要发 展史
引申出中西方绘画理念的不同。
活动目的:通过了解中西绘画工具的不同,理解中西方绘画理念的不同。
2 再探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活动三 比一比找一找
提供中西画家作画方式的图片及中西经典作品,教师 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找他们的不同。 活动目的:认识中西绘画因素的不同: “ 写生 ” 观的不同 中:写物之生意
西:是对静止形象的深入观察 。 活动四 任务要求:
活动目的:认识中西绘画因素的不同:构图不同。体会中国画鸟画构图的独特方式:局部表现留白的含蓄 (3)画面表现手法(难点)
用多媒体展示作品,学生观看后分组自主探究谈感受. 师生共同总结:
1 色彩的不同:西方色彩感丰富,花鸟画追求墨色的丰富变化
2 造型手法上:西方注重光影造型法体积感强,花鸟画对物体是重神似大于形似,追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3 绘画技巧上:花鸟画:注重情感的表达所以更讲究的是诗书画印.
师生通过总结中西绘画因素的不同总结出中西方画家不同的审美追求,它的根源在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继而学生进一步讨论体会中国画家的思想境界及处理情感的独特方式。 ?
课堂总结与检测
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结合本课出现的作品,让学生再次 体会中国花鸟画在表现大自然 景物方面独特地 艺术思维特点。
学情分析
高中学段的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从心智到身体都逐 渐开始走向成熟。但学生仍然存在着对美术课的认识和理解的偏差问题。美术学科非考高科目,从思想意识上学生就不是很重视认为美术课就是轻松、娱乐、休闲,学不学到知识不重要,重要的是有美术课可以在紧张的气氛中有这样一堂心里调节
的课。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缺少自主控制,缺乏参与意识,课堂中往往局限于被动听讲,缺少自主探究和积极思考,不愿参与。 再假如课堂气氛沉闷,教师方法单一,教学过程乏味,就会导致课堂效果低微,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能发挥,从而导致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不能有效地开展,这对于每周一节的美术课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如果喜欢他的老师,就可能喜欢这位老师的课以及他要求的一切,学生如果讨厌他的老师,也就可能讨厌他的课和他所要求的一切。因此,在课堂要想有效教学实施,首先要与学生多进行沟通与交流。万事开头难,能不能上好一节课,首先是能开好头,抓住学生,吸引学生,这就成功了一半。讲课过程中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要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不同,针对每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知识经验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不同,分析不同班级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知识兴趣如何。据此可以设计不同的授课方式和教学策略
教学效果
个人认为本节课可以说达到了我设计的每一个环节的教学目标,由浅入深,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堂气氛的活跃使得本节课挺多的内容听下来一点不烦,教师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睛,利用课前课上两个视频一下子缓解了课堂紧张沉闷的气氛,拉近了与学生
的关系,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课件制作也是下了一番心思的,画中动画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了所学内容,让人眼前一亮。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比较鉴赏,基本学会了清晰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在活动中通过教师文字语言、肢体语言也基本实现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作用,尤其是在分析作品时的引导,通俗易懂,笑点频频,打破了一板一眼的常规问答式讲课,鼓励了学生大胆地想象和表达,且幽默,丰富。 点评学生回答的问题反应较快,善于捕捉、放大学生的优点,而 且把看似复杂难以理讲的问题通过个人的夸张情绪化的讲、演,演绎得让学生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有些内容与语言是即兴发挥的,之前的备课并没有涉及到,所以在教师语言上的规范性上还差一些.
?
教学反思
?
成功之处: ?
1 本节课的开始,以放映国画视频的形式导入,吸 引学生的眼球,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