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72 序号 1 2 3 4 5 6 兆欧表 继电器试验仪 项目名称 砼浇注量 钢结构制安 彩板封闭 电解槽 铝母线 筑炉 500 2500V 材料 钢筋砼 钢材 钢材 铝材 耐材 单位 块 台 2 1 数量 40000 3000 25000 4838 3541.48 7 8 备注 118 台 118 台 118 台 A 系列主要工程实物量一览表 附表2-4 立方米 吨 平米 吨 吨 吨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管道(风管) 管道(采暖) 管道(给排水) 管道(空压管) 槽上部结构设备 盘柜 电气电缆 电缆桥架 照明灯具 接地、支架、管材 管材 管材 管材 管材 米 米 米 米 套 台 米 米 套 吨 6710 1274 808 14293 118 142 13500 2000 314 69 施工方案
第一节 土建工程
1.1 施工测量
1.1.1 施测依据: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严格执行《工程测量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26-93)。 1.1.2 施测方法
根据工程特点,首先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建立矩形方格网,控制工程的平面位置。由业主提供的水准点引测到施工现场,作为整个工程的高程控制依据。 1.1.2.1 高程控制测量
基础施工完后,以现场水准点为依据采用往返水准测量的方法,用水准仪引测到施工地点,为避免累积误差,每个施工层的标高均以引测的水准点为基准点。 1.1.2.2 垂直度的控制
柱子垂直度是主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项目之一,采用经纬仪进行柱子的垂直度控制,严格按规范要示进行施工。 1.1.3 测量精度保证措施
1.1.3.1 严格执行工程测量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GB50026-93)。 1.1.3.2 严禁使用未经法定计量单位检定的仪器和计量工具。
1.1.3.3 所有测量数据反复检查,认真计算,测量成果表有仪器编号及测量人、计算人、审核人签名。
1.1.3.4 所有测量控制点的埋设必须可靠牢固。 1.1.3.5 测量控制点和水准点必须定期复测。 1.2 土方工程
本工程土方只有开挖、运距需根据业主指定弃土场确定,回填再从弃土场回运。
1.2.1 本工程土方回填时,应分层随铺随夯,每层夯铺厚度为300mm。1.2.2 在施工间歇后继续铺设前,接槎处应清理干净,铺设后接槎处应重叠夯实。
1.2.3 施工过程中应按规范要求取样,夯实干重度最低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按规定取样到实验室检验。
1.2.4 土方回填过程中应做好各种施工记录。回填要按规程施工,分层压实,防止大面积塌陷影响工程质量。 1.3 基础工程
本工程主厂房是独立砼承台柱基,围护砖墙座在钢筋砼地梁之上,厂内局部框架基础,母线墩基础,设备基础均为钢筋砼独立基础。 1.3.1 基础工程施工准备工作。
1.3.1.1 工程材料准备并按规定做材质复验工作。 1.3.1.2 向具有资质的实验室委托砼配合比。
1.3.1.3 基础支模,配置定型组合钢模板或竹胶板。 1.3.1.4 根据设计图纸,翻画钢筋加工小样。 1.3.1.5 认真编制技术交底、安全交底。 1.3.2 施工顺序
测量放线→定位放线→垫层砼→基础放线→ 绑筋→支模→隐蔽工程验收→砼浇注→养护→拆模→回填土
1.3.3 基础模板工程
1.3.3.1 基础模板主要采用组合钢模板,不足的部分用少量木模补充,模板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根据定位轴线,在垫层面上弹出模板线,保证位置的准确。
1.3.3.2 为了避免浇筑砼支模系统产生侧移,在基础内部设模板钢档,外部设斜撑,模板用对拉片连接,保证基础模板的支撑牢固,每个斜撑在坑边坡的脚手管必须垫木板,严禁用砖做垫。
1.3.3.3 地脚螺栓固定架用型钢或钢筋制作,固定在下部砼的预埋件上,或与牢固的模板固
定。预留孔采用螺栓套筒,上下两端封盖焊牢,固定在绑扎好的钢筋或模板上。 1.3.3.4 所有预埋件和地脚螺栓的预埋位置应正确,固定牢固。 1.3.3.5 钢模板应涂刷隔离剂,木模在浇筑前浸水保持湿润。 1.3.4 基础钢筋工程
1.3.4.1 所有进场钢筋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及检验报告。钢筋运至使用地点,应按规格、品种堆放,严格按小样绑扎,不能乱用。各类钢筋均须挂上标牌,注明工程名称、型号、编号、使用部位。钢筋堆放时下部要用木方垫离地面,防止受潮、受雨水浸泡等。 1.3.4.2 所有基础工程钢筋均在现场钢筋棚制作、人工绑扎的方法。制作时
严格按设计施工图和国家规范的标准,对成型钢筋加强管理,做好标识。Φ12 以上钢筋采用机械加工,汽车或平车运到施工地点。
1.3.4.3 钢筋接头可采用搭接与对焊,接头位置按规范规定互相错开。
1.3.4.4 基础底板的上层钢筋应焊钢筋马凳,马凳间距1~1.5m,钢筋直径为φ18~22 ㎜。 1.3.4.5 钢筋保护层垫块间距500~1000mm 梅花形设置,要求垫块固定牢固,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1.3.5 基础砼工程
1.3.5.1 砼采用集中砼搅拌站搅拌,罐车运输,拖施泵输送。
1.3.5.2 基础砼浇筑前,要与管道、电气、仪表、机械等专业密切配合,并做好会签工作。 1.3.5.3 对一些特殊部位,如地脚螺栓,予留螺栓孔,予埋管道等浇筑砼时,要控制好砼上升速度,防止碰撞,以免发生位移或歪斜。对于大直径地脚螺栓,在砼浇筑过程中,应用经纬仪随时观测,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1.3.5.4 砼振捣应均匀,防止过振、漏振及跑浆。
1.3.5.5 按照国家规范要求留置试块,砼试块的制作和取样在监理的监督下进行,制作完成后送标准养生室养生。
1.3.5.6 砼上表面用抹子压实抹光,砼终凝后,开始覆盖草袋浇水养护。 1.3.6 拆模要求
1.3.6.1 根据气温情况,基础侧模应不少于一昼夜后方可拆模。 1.3.6.2 拆模应轻拆轻放,以免损坏砼表面或损坏模板。 1.3.6.3 拆下的周转料具按型号种类堆放并整修。
1.3.6.4 对拉片从根部割掉,并在相应的地方用防锈漆涂刷。
1.3.6.5 对基础工程进行隐蔽验收及技术复核后即可进行土方回填。 1.4 框架结构工程
1.4.1 柱、梁、板模板施工
1.4.1.1 本工程采用标准钢模板和竹胶板,局部配以木模板。 1.4.1.2 模板使用前应涂刷隔离剂,分类堆放。
1.4.1.3 楼板模板采用厚度为12mm 的竹胶板做面板,配以100mm×50mm 的木龙骨组装而成的散装散拆系统。板缝之间有胶带纸粘贴封严。
1.4.1.4 梁板支撑系统采用φ 4 8×3.5 满堂钢管脚手架,水平拉杆双向间距≤1.5m,且不能少于上、中、下三道。
1.4.1.5 下一层柱的浇筑应将上一层楼板模板支完后再浇下柱砼,以保证柱的整体性。 1.4.1.6 梁、板模的拆除应严格按规范要求拆除强度进行。
1.4.2 柱、梁、板钢筋
1.4.2.1 所有进场钢筋发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及检验报告。钢筋运至使用地点,应按规格、品种堆放,严格按小样绑扎,不能乱用。各类钢筋均须挂上标牌,注明工程名称、型号、编号、使用部位。钢筋堆放时下部要用木方垫离地面,防止受潮、受雨水浸湿等生锈。
1.4.2.2 钢筋的级别、种类和规格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如需要代换,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1.4.2.3 焊工必须有焊工考试合格证,并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焊接操作。
1.4.2.4 每批钢筋焊接之前,必须进行现场条件下钢筋焊接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生产。 1.4.2.5 柱子钢筋接头采用双面焊接接头和电渣压力焊连接,梁钢筋接头优先采用接触对焊(闪光焊)接头。
1.4.2.6 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折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 倍,且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 1.4.2.7 受力钢筋的接头位置应设在受力较小处,接头应相互错开,当采绑扎搭接接头时,从任一接头中心至1.3 倍搭接长度的区段范围内,或当采用螺纹和焊接接头时在任一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的35 倍且不小于500mm 的区段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Asj)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As)的百分率应符合规范。
1.4.2.8 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颗料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1.4.2.9 每层柱钢筋插筋位置应准确,砼面以上应加上不小于三个箍筋固定柱筋位置。 1.4.2.10 柱钢筋除按设计接头外,按50%断面错开搭接。 1.4.2.11 梁上部纵筋不得不断开时,接头应设置在较大跨度的跨中1/3 搭接,每批搭接50%,间距大于35d,第一、二批搭接间隔布置。
1.4.2.12 梁底部纵筋及腰筋,均在支座内锚固,跨中不得作任何搭接。
1.4.2.13 板内钢筋,若原材料所限,可采用搭接,板面筋在跨中1/3 处按30d 搭接,板底筋在支座内搭接20d,同一截面的搭接接头不得超过50%。
1.4.2.14 当板预留洞小于300mm 时,洞边不再另加钢筋,板筋由洞边绕过,不得截断,当洞口尺寸大于300mm 时,应设洞边加筋,按平面图示出的要求施工。
1.4.2.15 各层楼板筋应绑扎牢固,板、次梁、主梁之间的钢筋连接位置应正确,负弯矩筋应保证位置,各专业配合后,砼浇灌前,应再次检查,修正。 1.4.3 柱、梁、板的砼浇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