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按课文内容填空(附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3 14:08:4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按课文内容填

空(附答案)

1.《独坐敬亭山》是_ 唐__朝诗人__李 白__写的;表达了诗人 孤独寂寞 的心情;其中“厌”字解释为 _ 满 足___;“闲”字解释为_ _悠闲自在的样子___。

2、《望洞庭》作者_ 唐_朝代 刘禹锡 ;这首诗描写了 秋天 (什么时候) 洞庭湖 (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 对洞庭湖的喜爱之情 。在诗中;作者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作 青螺 ;用 白银盘 比喻洞庭湖。 3.《忆江南》是一首 词 ;“忆江南”是 词牌 名;是 _唐_朝诗人_白居易_写的;其中写景的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 ; 春来江水绿如蓝_ 。”“能不忆江南?”的另一种说法_真叫人怀念江南_。诗中的“谙”字读音 _ān_ ,解释为__熟悉_ 。 4.《桂林山水》中;引用人们对桂林山水的评价是_桂林山水甲天下_;这句话的意思是_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_;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 第一_;此句为全文的_中心_句。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_山_和_水_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这样的美景让人仿佛走进了 连绵不断_的画卷;真是“_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人们都说:“ 桂林山水甲天下 。”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6、我看见过 波澜壮阔 的大海;玩赏过 水平如镜 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 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 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船桨激起的微波 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7、我攀登过 峰峦雄伟 的泰山;游览过 红叶似火 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 拔地而起 ; 各不相连 ;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奇峰罗列 ; 形态万千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 屏障 ;像新生的 竹笋 ;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 危峰兀立 ; 怪石嶙峋 ;好像一不小心就会 栽倒 下来。

1 / 5

8、这样的山 围绕 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 倒映 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 云雾迷蒙 ;山间 绿树红花 ;江上 竹筏小舟 ;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 连绵不断 的画卷;真是“ 舟行碧波上 ; 人在画中游 。”

9、《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_叶圣陶_;作者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_映山红_;听到_溪声_;本文作者是按_空间_顺序记叙的。游览的顺序依次是_路上_、_洞口_、_外洞_;_孔隙_;_內洞 ;最后 出洞 。作者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先描写了_洞口_;特点是_宽_;再写了 外洞 ;特点是_大_;然后写了_孔隙_;特点是_矮 、 窄 、 险_;表现在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下一只小船 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内洞的特点是_黑_、_大_、_奇_。重点写了_奇_的特点。 10、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 时而宽 ; 时而窄 ; 时而缓 ; 时而急 ;溪声也时时 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 双龙洞口 ;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11、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 孔隙 流出。虽说是 孔隙 ;可也容得下 一只小船 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 两 个人 并排仰卧 ;刚合适;再没法容第 三 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 里头 拉绳子;船就 进去 ;在 外洞 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 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 后脑 到 肩背 ;到 臀部 ;到 脚跟 ;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 左右 和 上方 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 挤压过来。我有感觉要是把头 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 撞破额角 ; 擦伤鼻子 。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 內洞 。

12.《中彩那天》一课中;父亲所面临的道德难题是_把车留下还是还给库伯_。母亲常安慰家里人:“一个人只要 活得诚实 ; 有信用 ;就等于有了 一大笔财富 。” 13、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 可靠 的人; 实实在在 的人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 认真 ;讲究 实在 。

14.哈默随着逃难的人来到_沃尔逊小镇_;受到镇上人们的_热情款待_;当镇长给他食物时;他却要_先干活再吃东西_;表现了_自尊_的可贵品质。

15、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 尊重 ;对孩子增加一份 关爱 ;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 宽容 和 理解 。

16、《自然之道》让我们懂得;如果不按照 自然规律办事 ;往往会产生 事与愿违 。

2 / 5

17、黄河是中华民族的 “摇篮” ;后来黄河变了;成了中华民族的 祸河 。 18、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 眼睛 ;它是用 嘴 和 耳朵 配合起来探路的。它一边飞;一边从 嘴里 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 超声波 。超声波像 波浪 一样向前 推进 ;遇到 障碍物 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_嘴_。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_超声波_。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_耳朵_。

19、《夜莺的歌声》一课中;“麻雀”、“乌鸦”、“猫头鹰”、“野兽”等都指 敌人 。课文中的“小夜莺”指 小孩 ;我们知道小夜莺是一个 机智勇敢 的孩子。在课文开头;他吹出夜莺的歌声是为了 吸引敌人的注意;他穿着 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是为了 掩护自己从敌人面前溜掉 ;在给德国兵带路时;有时候学夜莺叫;有时候学杜鹃叫是为了 同游击队员联络时不致引起敌人的怀疑 ;在接近游击队埋伏地时;他用夜莺叫表示 鬼子的数目;用杜鹃叫表示 机关枪的数目;在听到游击队的回声后;他 转了个身;钻到树林里不见了 课文最后两节内容跟开头一样;小夜莺又 坐在河岸边削东西;等待敌人的到来。

20、今天;我们孩子 虽然 生活在和平环境中; 但是 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 弥漫 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 威胁 着 娇嫩 的“ 和平之花 ”。为了 母亲 不再失去 儿子 ;为了 妻子 不再失去 丈夫 ;为了 孩子 不再失去 父亲 ;全世界应该一致 行动起来; 维护 和平; 制止 战争!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二十一世纪;为战争 敲响丧钟 ;让明天的世界 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

21.《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作者是_高洪波_;这是一首呼唤_和平_的诗。 22、早晨;我在绿地里面的 小径 上做操;安静在花丛中 穿梭 。她走很 流畅 ;没有一点儿 磕磕绊绊 。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指引 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 沾着 露珠的月季花。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

23、安静的手指 悄然 合拢; 竟然 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 灵性 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 扑腾 ;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 经历 ;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我仿佛看见了她 多姿多彩 的内心世界; 一瞬间 ;我深深地感动着。

24、.盲姑娘只能用 手 触摸 春天 ;用 心 感受 春天 。谁都有 生活的权利 ;谁都可以创造 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

3 / 5

25、《生命 生命》从 飞蛾求生 、 砖缝中长出瓜苗 、 倾听心跳 几件小事展示生命的意义;教育我们:虽然生命是短暂的;但是 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

26、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 好好地使用它 ;也可以 白白地糟蹋它 。

27、茁壮成长在砖缝中的小瓜苗;让我们感受到了 生命的意义 ;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小花意味着生命是 勇气 。

28.人的生命是_有限_的;可是;为_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_有限的生命 ;投入到 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_。

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 付出 ;在于 给予 ;而不是在于 接受 ;也不是在于 争取 。

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 设身处地替人着想 ; 忧他人之忧 ; 乐他人之乐 。 29、《乡下人家》全文围绕着_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_这句话介绍了乡下人家风景_独特 、_迷人_的特点。_天边_的红霞; _向晚 的微风;_头上_飞过的_归巢_的鸟儿;都是他们的_好友_;它们和乡下人一起;绘成一幅_自然 、_和谐_的田园的风景画。

30、荷兰以 郁金香 、 风车 、 牧场 和 运河 而闻名天下。

31、《乡村四月》的作者是_宋 代的_翁卷_。诗歌描写了_农民劳动繁忙 的情景。能反映乡村四月人们忙碌的词语是“ 乡村四月闲人少 、 才了蚕桑又插田 ”。 我能从“ 绿满山原白满川_;_子规声里雨如烟_ ”的诗句中想象出山原翠绿、杜鹃啼鸣、细雨如烟的画面。

32、《四时田园杂兴》是 宋 朝 范成大 写的;诗中描写农民热烈劳动场面的诗句是“ 昼出耘田夜绩麻 、 村庄儿女各当家 ”诗句中“傍”的意思是 靠近 。我能从“ _童孙未解供耕织_;_也傍桑阴学种瓜_”的诗句中想象出小孩在树阴下学习种瓜的场面。 33、《渔歌子》的作者是_唐_代的_张志和_;他还是个著名的___________。

34.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主要讲了_伽利略_敢于挑战权威的事;伽利略是 意大利 著名的 科学家 。他是一个_不迷信权威;执着追求真理_的人。

35、罗丹是 法 国著名的 雕塑家 。在工作时表现出 全神贯注 的工作态度和 对艺术执着追求 的精神。罗丹创作的《 思想者 》、《 雨果 》等人物雕塑;深受世界各国

4 / 5

【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按课文内容填空(附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fl8471sn96zh7s4eqk6667gj1yjqg01cih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