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段表示植物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强度 C.C点以后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 D.AB段表示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13.如图甲、乙分别表示某一植物的一段枝叶、芽的纵切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甲 乙 丙
丁 戊
(1)认真分析甲、乙两图,其中图甲中的①和②分别来源于图乙中 (填序号)。如果将图甲中的③结构取下进行纵切、观察,那么该结构的纵剖面图与图 相似。
(2)图丁表示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有机物含量变化的曲线,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 ;
曲线bc段上升的原因是 。
(3)图丙是玉米种子的结构图,图戊是植物受精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图丙是由图戊中的[ ] 发育而成的。植物生长的不同时期,需要无机盐的量是不同的,在玉米、油菜等植物的开花结果时期,应多施加含有 成分的肥料。
- 5 -
(4)玉米果穗上常有缺粒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在开花时期 不足引起的。
(5)将大米播撒在土壤中,即使环境条件适宜也不能萌发,主要原因是 。 14.图甲A、B、C分别表示某植物叶片所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乙为该植物在晴朗的夏季一天24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甲 乙
(1)图甲中植物在黑暗环境中吸收的气体主要是 ,该植物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填字母)
(2)图乙中代表光合作用的曲线是 ,它与图甲中的 (填字母)生理活动相对应,进行此生理活动的场所是 。
(3)移栽植物时,常在阴天和傍晚进行,并剪去大量枝叶,其目的是为了抑制图甲中 (填字母)生理活动。
(4)在农业生产中,人们为了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通常采用 方法(答一种即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生物圈的 平衡有重要的作用。
- 6 -
专项集训三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D 解析:卷柏属于蕨类植物,可以通过产生孢子繁殖后代,A错误;海带属于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B错误;松是一种常见的裸子植物,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不能称其为果实,C错误;豌豆粒表层的种皮有保护幼嫩胚的作用,D正确。
2.A 解析: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其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如葱、姜、蒜都属于被子植物,A正确;藻类植物没有输导组织,但适应陆生能力不强的最重要原因是生殖发育没有摆脱水的限制,B错误;铁树的种子无果皮包被着,属于裸子植物,不具有真正的花,C错误;海带细胞中含有叶绿素和藻红素,故呈褐色,D错误。
3.A 解析:图中①为胚根、②为种皮,③为子叶。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整个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因此胚中各部分的遗传物质相同。所以图乙中的①胚根和③子叶所含的遗传物质完全相同,但②种皮由花的雌蕊中胚珠的珠被发育而来,其遗传物质与母体相同,A错误。
4.C 解析:种子由种皮和胚、胚乳组成。图中①为胚,②为胚乳,③为珠被,④为种子萌发。种子的结构中单子叶植物有②胚乳,但双子叶植物一般没有胚乳。 5.D 解析:幼叶变绿后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根部主要为植物提供水分和无机盐等无机物,不能吸收有机物。
6.D 解析:图中①为花粉,②是子房,③是胚珠,④是花粉管,⑤是极核,⑥是卵细胞。完成受精后②子房能继续发育成果实,⑥受精卵将发育成胚,故D错误。 7.C 解析:图中①是子房壁,②是种子。“白胖子”指的是胚,属于②种子的一
- 7 -
部分。
8.B 解析:甲装置用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乙装置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丙装置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丁装置验证蒸腾作用产生水,但塑料袋应扎在茎的基部。
9.A 解析:植物气孔小,但数量多,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占根吸收水分的99%。
10.C 解析:由图可知该实验装置可以用来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A错误。该实验装置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该实验应在光照处进行,实验中的玻璃瓶应该选用无色透明的,B错误,C正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在实验中使用石灰水的目的是检测是否存在二氧化碳,D错误。
11.B 解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就是促进有机物的积累。在温室内应在白天提高温度,增加光合作用,晚上降低温度,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12.C 解析:图示中A点消耗的氧气最多,说明A点植物进行呼吸作用而不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BC段绿色植物产生氧气的量大于消耗氧气的量,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B错误;C点绿色植物产生氧气的量大于消耗氧气的量,说明此时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C点以后氧气产生量不变,说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C正确;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不如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多,D错误。 13.(1)⑤、⑥(顺序不得颠倒) 乙
(2)大豆种子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机物 幼苗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有机物 (3)③ 子房 磷 (4)传粉
(5)胚受到破坏(或胚结构不完整)
- 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