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经过时间计算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
计时法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
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
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晚上11时( )时 中午12时( )时 上午8时( )时 下午3时( )时 指名回答,并说说怎么把12时计时法转化为24时计时法。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教师:从情境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汇报交流。(其中的下午6点是什么时候的下午6点?) 教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设: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
教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那么先请大家思考:什么是时刻,什么是时间? 同桌互相交流并汇报。 小结:“时刻”表示一天内某一特定的时间点。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的每一个位置都表示时刻。“时间”表示从某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的间隔,就是经过的时间。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简单的经过时间计算。 (板书:简单的经过时间计算)
(三)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1.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师: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和同学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的。 3.请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展示解决的方法。
(1)在钟面上数一数的方法,数出到奶奶家要坐9小时的火车。(操作演示) (2)利用普通计时法分段计算。
先求出上午坐火车的时间,再加上下午坐火车的时间。 即:12时-9时=3(小时),3时+6时=9(小时)。
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时间轴”进行演示。 (3)运用24时计时法计算。
将下午6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用结束的时刻减开始的时刻,就等于经过的时间。 下午6时是18︰00,18时-9时=9(小时)。 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时间轴”进行演示。
4.检验结果,回顾反思。
教师:怎样知道你解答得对不对呢?学生交流想法,再指名学生汇报。 回忆一下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同学们计算经过时间时都用到了 哪些方法?
教师:这几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解决问题更方便快捷?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板书:分两段计算 24时计时法计算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教材第84页做一做。 亮亮一共睡了多长时间? (1)学生观察说说图意。
(2)分析数量关系,选择解题方法。 (3)订正并小结解题方法。
2、根据“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完成下表
下面是小明星期天上午的活动安排
活动项目 晨跑 看书 踢球 开始时刻 6:00 9:30 结束时刻 9:00 10:30 所用时间 40分 1小时
(1)指名口头回答并说说根据什么关系式。
(2)小结:经过时间+开始时刻=结束时刻 结束时刻-经过时刻=开始时刻
3、同学们看表演。 表演从上午9时开始,预计需要1小时45分钟。带队老师决定11时带同学们乘车离开剧场,合适吗?为什么? (1)学生读题。
(2)分析数量关系。 (3)学生独立完成。
(4)展示学生完成情况,集体订正。 4、练习十八第4题。
先让学生说说题目中的信息,理解题意,说解题思路。 (理解题意,知道营业牌上用的是24时计时法。
一天的营业时间=上午的营业时间+下午的营业时间。)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哪些的收获? (六)作业:练习十八第3题。
板书: 分两段计算 24时计时法计算 12时-9时=3(小时) 下午6时是18时
3时+6时=9(小时) 18时-9时=9(9小时) 12时-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经过时间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相关推荐: